瞄準市場缺口,創造高端冷水魚工廠化養殖:“淡水三文魚”游進武漢“數碼漁桶”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先宏 通訊員 楊凱
虹鱒,高端冷水魚,世界最具代表性的養殖魚類之一。
虹鱒是三文魚的近親,其肉質紋理、口感與三文魚極其相似,有“淡水三文魚”之稱。
虹鱒嬌貴。受制于養殖條件和繁育技術,虹鱒在我國一直沒有得到大規模推廣養殖,商品魚養殖地難以復制、苗種主要依賴進口。
2021年8月,虹鱒繁育“卡脖子”技術被攻克,新品種“水科1號”通過國審。幾乎與此同時,新型數字化水產養殖設備數碼漁桶在武漢橫空出世。
2022年底,“水科1號”游進“數碼漁桶”,開啟以虹鱒為代表的高端冷水魚的工廠化養殖。
從北國黑龍江游來、生活于清澈冷水中的虹鱒,在濕熱的武漢能成活生長嗎?近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前往一探究竟。
虹鱒種苗存活率85%——突破冷水魚工廠化養殖孵化瓶頸
武漢國家農創中心高農生物園,湖北大場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大場科技”)創新研發中心,虹鱒“水科1號”就養在這里。
大場科技,一家初創高科技企業。研發中心看上去有些簡陋,但門口“農業農村部水產養殖設施工程重點實驗室實驗基地”的牌子奪人眼目。
養殖虹鱒的數碼漁桶,分置在兩個不大的房間里。進入房里,光線暗黑。“數碼漁桶養殖黑燈作業,無需人員值守。”大場科技副總經理余文彬打開房燈,才看清了它的模樣:直徑4米、高1.5米、水深1.2米,養殖密度每立方水體50到60公斤。
記者站在數碼漁桶邊的臺階上,只見桶中密密麻麻的小虹鱒隨著漩流暢游。余文彬說:“這是剛繁育不久的幼苗,已長到15至20克。”
另一房間的數碼漁桶里,養殖兩個多月的虹鱒,已長到100克左右。余文彬向桶中拋撒一把飼料,搶食的魚兒迅即掀起陣陣浪花。
“虹鱒活力十足,數碼漁桶完全滿足它對水溫水質的要求。”余文彬介紹,虹鱒喜棲于清澈的冷水中,在20℃以下的水溫中生長。國內養殖虹鱒,一般都在高寒地區的水庫。在自然環境中,高原水庫、山間清泉,才能滿足虹鱒生長的要求。
記者把手伸進漁桶,明顯感到水溫的寒涼。桶中水體清澈、能見度高,暢游的虹鱒清晰可辨。
我國虹鱒苗種主要來自國外,種苗孵化成活率僅為50%,而在數碼漁桶中提高到了85%以上。余文彬說:“從50%到85%,數碼漁桶突破了冷水魚種苗在工廠循環水場景下的孵化瓶頸,我們有信心將成活率提高到95%以上。”
24項專利技術支撐——數碼漁桶何以能突破
在設施漁業中,養殖漁桶并不鮮見,何以數碼漁桶能實現突破?
余文彬介紹,數碼漁桶是全數字化的智能孵化養殖設備,背后有9項發明專利、15項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做支撐。
基于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能算法,數碼漁桶可以根據不同魚種、不同階段的生長需求,自動調節最適宜的養殖環境參數。
記者現場看到,數碼漁桶內壁與水體間設置環艙生化過濾系統,艙內隨水流翻滾的生化填料,可以100%分解水中的氨氮,保持水體微生物代謝穩定。
除環倉生化過濾系統,數碼漁桶還設計了水循環、消殺、物理過濾系統,實現了水體的高效過濾凈化和循環利用。
保證水質穩定優良,檢測分析是關鍵。水質檢測盒自動全天候對水質進行實時體檢,內容包括亞硝酸鹽、硝酸鹽、總堿度、總硬度、PH值、氨氮等12項數據,2分鐘就可以上傳管理平臺。
AI開發工程師程飛告訴記者,水的顏色反映水質變化,人的肉眼很難判斷水體顏色的細微變化,水質檢測盒采用圖像識別技術解決了這一難題。
游泳池藍色的水,是沒有細菌健康的水,但魚桶中的水變藍,對魚來說是致命的。如消殺時間過長,漁桶養殖水就會由綠到青再到藍,當圖像識別出水由綠變青時,就必須停止消殺。
程飛說,數碼漁桶集成了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圖像識別與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實現養殖過程各種參數指標的實時監測分析優化。
傳統水產養殖一天投喂2-3次,而數碼漁桶按照少吃多餐理念,一天投喂8次,每3小時一次。每次的投喂量,利用大數據對魚的生長階段、生長長度、生長速度,以及水質等因素計算得出。
程飛說,數碼漁桶起初也是每天喂3次,后來發現每次投喂后,水中的亞硝酸鹽指數迅速升高,給生化過濾系統帶來巨大壓力。經過實驗摸索,改為少吃多餐,在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多次投喂,每次的投喂量依據數據分析決定,進行精準投喂。
年產量10萬公斤——首個虹鱒養殖廠9月投用
無心插柳柳成蔭。數碼漁桶問世,源自一個公益項目。
長江十年禁漁實施后,阿拉善“長江有魚”公益項目啟動。來自湖北的IT大咖甘泉、劉應龍等人參與該項目,為上岸漁民尋找小型漁業設施,幫助漁民轉產轉業,但尋遍國內竟然未得。于是,他們決定成立團隊自己研發。
2021年,大場科技在武漢光谷成立。當年9月,數碼漁桶1.0版誕生。此后,在仙桃建立實驗基地,推出2.0、3.0版,成功養殖鱸魚、鮰魚。
第二年6月,一個偶然機會,大場科技團隊去到新疆博樂市,當地高度認可數碼漁桶養殖,雙方簽訂投資意向協議,準備在博樂進行高端冷水魚養殖。
好事多磨。7月,新疆突然爆發疫情,大場科技團隊不得不退回武漢。8月,追尋到虹鱒新品種“水科1號”,與繁育單位黑龍江水產研究所達成合作,數碼漁桶牽手“水科1號”。12月,“水科1號”游進4.0版數碼漁桶,正式開啟虹鱒的工廠化養殖試驗。
此外,我們將數碼漁桶升級到5.0版,實現所有芯片的全部國產化,并在鄂州投資建設養殖工廠。
余文彬介紹,鄂州養殖工廠一期占地面積10畝,設置直徑8米的數碼漁桶24個,以養殖虹鱒為主,兼養鱖魚、鱸魚等高經濟價值淡水魚,預計年產量10萬公斤。
我國虹鱒市場年需求約30萬噸,但年產量不到4萬噸,商品魚和苗種市場缺口大。鄂州養殖廠計劃9月建成投產,將為市場提供各種規格的虹鱒苗種。
余文彬說,隨著數碼漁桶養殖技術的推廣,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將更多地擺脫傳統水產養殖對經驗和勞動力的依賴,大大提高養殖效率和效益。據測算,相比傳統水產孵化養殖方式,數碼漁桶技術可節省90%的用水量,提高30%的魚苗產量,降低70%的人工成本。
前不久,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副所長夏立新一行專程來漢考察,認為“‘水科一號’與數碼漁桶是完美結合”。夏立新與大場科技董事長甘泉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共同推進高端冷水魚數字化養殖技術的推廣,使我國虹鱒養殖不再受制于外部因素,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瞄準市場缺口,創造高端冷水魚工廠化養...
瞄準市場缺口,創造高端冷水魚工廠化養殖:“淡水三文魚”游進武漢... -
“云溝通”杜絕“小圈子” 蔡甸區...
“云溝通”杜絕“小圈子”蔡甸區首個跨市遠程異地評標項目順利完成-... -
武昌區國棉社區:多方聯動共筑“反詐聯盟”
武昌區國棉社區:多方聯動共筑“反詐聯盟”--- -
武昌區中南路街道:處非輕騎兵進基層 ...
武昌區中南路街道:處非輕騎兵進基層守護人民“錢袋子”--- -
武漢經開區湘口街道開展廉政文化主題演...
武漢經開區湘口街道開展廉政文化主題演講比賽---7月26日,武漢湘口街道 -
小作坊大民生,武漢多家小作坊提檔升級
小作坊大民生,武漢多家小作坊提檔升級---近日,極目新聞記者從武漢市
- 瞄準市場缺口,創造高端冷水魚工廠化養殖:2023-07-27
- “云溝通”杜絕“小圈子” 蔡甸區首個2023-07-27
- 武昌區國棉社區:多方聯動共筑“反詐聯盟”2023-07-27
- 武昌區中南路街道:處非輕騎兵進基層 守護2023-07-27
- 武漢經開區湘口街道開展廉政文化主題演講比2023-07-27
- 小作坊大民生,武漢多家小作坊提檔升級2023-07-27
- 檢方傾情幫教,“迷途”少年拿到了大學錄取2023-07-27
- 男子求刺激網購“聽話水” ,取快遞當場被2023-07-27
- 舉報涉制售假藥劣藥違法線索 黃岡警方最高2023-07-27
- 宜都社區辦起暑期“希望家園”課堂2023-07-27
- 繕五筆怎么打_善五筆怎么打2023-07-27
- 黎曼幾何研究的是什么中的幾何問題_黎曼幾2023-07-27
- 威力傳動(300904.SZ)IPO定價為35.41元/股 2023-07-27
- 新奇親子酒店成熱門“打卡地”,帶孩子出游2023-07-27
- 建研設計:目前公司業務不涉及工程監理2023-07-27
- 廈門住房公積金繳存提取雙增長 業務運行總2023-07-27
- 7月30日起 廈門大學思明校區恢復校園預約2023-07-27
- 上半年我市重點項目建設推進成效顯著 4612023-07-27
- 廈門國際“朋友圈”又添新伙伴2023-07-27
- 上半年廈門對金磚國家進出口勁增46.9%2023-07-27
- 強軍之路丨抗美援朝背后的人民力量2023-07-27
- “杜蘇芮”預計將于28日早晨到上午在福建東2023-07-27
- 一眼千年,看樂活蜀地的笑顏2023-07-27
- 成都大運會:為青年交往搭建更寬闊的橋梁2023-07-27
- 埃及主持人劉正熙:大運會不僅是體育競技 2023-07-27
- 湖北法院雇員制司法輔助人員完成首次等級評2023-07-27
- 實訓營園地│致敬園丁2023-07-27
- 浩吉鐵路華魯恒升專用線正式開通2023-07-27
- 臺風“杜蘇芮”來襲,攜程酒店、度假多業務2023-07-27
- 共同締造坊里來納涼2023-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