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退役軍人到智慧新農人,他是“土專家”里最年輕的“副教授”-天天信息
極目新聞記者 曹磊
攝影記者 李輝
【資料圖】
通訊員 王璐 陳雪瑩
6月的武漢,天氣慢慢燥熱起來。鄉間的風把田壟上的清新氣息帶到農場里,讓人心曠神怡。
“走近土專家”系列報道的第一位主人公,是來自武漢市新洲區舊街街石堤河村的85后家庭農場主曾向朋。
退役軍人曾向朋獲聘“副教授”職稱
從退役軍人到創業能人,再到如今的智慧新農人,曾向朋憑借自己堅毅執著的性格與虛心好學的精神,在充滿艱辛的農業創業路上奮勇前行,不斷積累,不斷收獲,終于成為既能自己創新,又能帶動身邊農戶創業致富的農業創新技術人才。
經過2022年評審,曾向朋于2023年5月正式獲聘高級農藝師,是武漢首批“土專家”中最年輕的“副教授”。
熱愛創業,找到正確方向堅持到底
6月初,記者驅車來到新洲區舊街街石堤河村的曾向朋家庭農場時,這位皮膚黝黑的高大壯漢剛把一臺魚塘智能化控制器搬到工作間。
“現在發展智慧農業,智能化設備必須要舍得投入。”曾向朋全身散發著令人敬佩的堅毅氣息,這是當代農業新一代創業者身上必備的氣質:“我嘗試過很多次創業,找到正確方向就要堅持到底。”
收到新買的智能裝備,曾向朋非常開心
2004年,度過兩年的軍旅生涯之后,曾向朋從部隊退伍,直接選擇南下創業。“賣過玩具,做過餐飲,賣過服裝,直到2008年返鄉創業做水產養殖,我一直在創業。”出生于1986年的曾向朋有一顆熱愛創業的心,最終在故鄉的土地扎根,開啟了自己“新農人”身份的轉變。
然而,農業創業對技術水平的要求之高,彼時的曾向朋心里似乎并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由于對養殖技術并不在行,曾向朋承包的將近50畝魚塘全部“翻塘”,一年就虧損了22萬余元。
南下創業之后回到家鄉,曾向朋投身農業創業
“盡管虧了錢,但我卻深刻感受到農業給人一種‘希望感’,這讓我篤定,這就是我未來人生發展的正確方向,必須堅持到底。”
說干就干。2011年底,曾向朋用剩下的積蓄投資養黑山羊,魚塘也沒有放棄,堅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謀求新的突破。
愈挫愈勇,潛心學習為創業添動能
盡管對農業創業擁有萬丈雄心,現實卻又一次給了曾向朋沉重一擊:因為欠缺畜牧專業技術知識與實踐經驗,170多只羊感染“羊痘”,在半個月時間里相繼病倒,最后只剩下20多只,一共賣了1.5萬元,虧損嚴重。
“養魚、養羊都出了問題,說明必須潛心學習,一定要把技術學到家。”說起當時的境遇,曾向朋直稱“心疼,但絕不心灰”。
曾向朋養殖的黑山羊在當地頗為有名
收拾好心情,安頓好一切,曾向朋隨即只身北上,到新疆學習養羊技術。“每天清晨5時起床收拾羊舍,跟著當地技術員‘打下手’,請教每一個環節,揣摩每一個細節,力求全面學習。”曾向朋說,創業的挫折給了他無窮動力,也為他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在新疆,我至少明白了該怎樣去結合實際來養殖,學習真的太重要了。”
在外學習9個多月后,曾向朋回到武漢新洲,多方籌措資金再度創業,繼續投身農業來養羊、養魚-。2015年,曾向朋成功申請注冊了“曾向朋家庭農場”,而后自費到全國各地的大型羊場、漁場參觀學習,提升自己的技術、眼界和能力。
曾向朋家庭農場的山羊養殖水平很高
“不走出去,沒有對比,就不知道自己的缺點在哪里。”曾向朋告訴記者,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自己的私家車一年能跑到9萬公里——生活里的每一天,他不是在養殖場里踏訪學習,就是在學習的路上:“比如湖北的荊州、荊門都是大水域產區,需要因地制宜地去了解學習,才能更加明白自己養魚的缺點在哪里,別人好在哪里。”
發光發熱,帶動農戶發展智慧農業
“在江西學習、到浙江考察,我都看到了移動互聯網下的淡水魚智能養殖模式,可以說受益匪淺。”曾向朋告訴記者,從2017年開始,他就將學習到的智能化養殖模式應用到自己的魚塘中,只要賺到了錢就用來更新智能設備,很快實現了盈利。
曾向朋開始踐行智慧農業養殖模式
堅持在學習中進步,用理論指導實踐,再加上愈挫愈勇、敢打敢拼的性格,讓曾向朋很快打開了人生新的一頁。
2017年底,曾向朋家庭農場養殖的40畝四大家魚總共盈利了13萬元,黑山羊盈利了18萬元,當年還拿到了省級家庭農場的稱號。
潛心學習技術,理性投入資金。一步步積極向上、穩扎穩打,讓曾向朋的家庭農場經營得越來越紅火,也吸引了眾多周邊農戶慕名前來學習。
曾向朋(右)指導農戶開展科學養殖
“我就是通過不斷學習實踐,獲得了現在的成績,所以非常樂意幫助其他農戶少走彎路,一同致富。”曾向朋與周邊農戶實現對接,全程提供養羊和養魚的技術指導,其中還包括智慧農業的系統搭建、運行指導等,盡最大努力提升成活率和商品價值:“農戶去年都賺了錢,效益也還不錯,讓我很有成就感。”
如今,曾向朋家庭農場里養殖了黃顙魚、大白刁、鱸魚等多個品種的特種魚,再加上黑山羊、土雞等,已經在當地形成了比較明顯的帶動效應。
武漢的“土專家”們在鄉村振興中發光發熱
通過個人申報、逐級審核、實地面試答辯、專家集中評審等環節,曾向朋順利成為武漢市最年輕的高級“土專家”。面對未來,這位年輕的新農人表示,接下來必須朝著現代化智慧農業發展方向努力,更好地利用移動互聯網,在農業創新上取得新的突破。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從退役軍人到智慧新農人,他是“土專家...
從退役軍人到智慧新農人,他是“土專家”里最年輕的“副教授”---“... -
8人落網!武漢東湖高新警方挖出詐騙案背...
8人落網!武漢東湖高新警方挖出詐騙案背后洗錢鏈條---投下“木馬”... -
大學畢業生連續一周宵夜尿酸“爆表”突...
大學畢業生連續一周宵夜尿酸“爆表”突發痛風醫生提醒:畢業季痛風... -
【世界熱聞】東西湖區城管全力做好燃氣...
東西湖區城管全力做好燃氣安全排查,守護轄區安“燃”無恙---6月23... -
建立QQ群解疑指導、精準分類開展宣傳,...
建立QQ群解疑指導、精準分類開展宣傳,武漢以數據賦能推動年報工作提質 -
每日報道:小學生齊聲朗讀“電梯安全口...
小學生齊聲朗讀“電梯安全口訣”武漢東湖高新區電梯安全知識進校園-...
- 從退役軍人到智慧新農人,他是“土專家”里2023-06-26
- 每日速看!“美好陽光路——浙江禁毒宣傳萬2023-06-26
- 8人落網!武漢東湖高新警方挖出詐騙案背后2023-06-26
- 不帶氣瓶下潛100米是什么體驗?她成中國自2023-06-26
- 哪個省的白酒最好?四川貴州無一款上榜,反2023-06-26
- 去抬頭紋價格大概多少錢_去抬頭紋價格2023-06-26
- 全球災變:吃飯睡覺打喪尸_吃飯睡覺打喪尸2023-06-26
- BBA中奧迪掉隊 大眾CEO誓言:將在電動汽車2023-06-26
- 車動態:深藍S7上市;寶馬5系下月首發;馬2023-06-26
- 大眾這個專利腦洞太大了!讓用戶手機秒變儀2023-06-26
- 2023廣汽科技日:飛行汽車GOVE領銜多種全新2023-06-26
- 漯河:千余名民警入村進社區當“片警”-全2023-06-26
- 廈門地鐵3號線(廈門火車站至蔡厝站段)全2023-06-26
- 天天速訊:福建中考今日結束 預計7月中旬2023-06-26
- 廈門市同安火炬實驗小學預計今年9月投用 2023-06-26
- 環球報道:廈門:461個省市重點項目建設提速2023-06-26
- 焦點快播:廈門首張網約車運輸電子證照“誕2023-06-26
- 天天要聞:夏季達沃斯時隔四年再次回歸中國2023-06-26
- 清華“輪椅博士”畢業了,他選擇…… 頭條2023-06-26
- 健康人生 綠色無毒2023-06-26
- 望岳談丨當孔夫子遇上數字化2023-06-26
- 少林寺海燈法師簡介_海燈法師簡介2023-06-26
- 視焦點訊!天神小子為什么沒地方看了_天神2023-06-26
-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用作汽車能源_可燃冰的主2023-06-26
- 當前關注:為什么叫二廣高速_為什么叫Y電容2023-06-26
- 世界視點!廈門地鐵3號線(廈門火車站至蔡2023-06-26
- 世界視點!廈門:461個省市重點項目建設提速2023-06-26
- 廈門市同安火炬實驗小學預計今年9月投用 2023-06-26
- 【全球獨家】福建中考今日結束 預計7月中2023-06-26
- 環球滾動:廈門首張網約車運輸電子證照“誕202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