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要聞 >

亮劍!懲治網暴不止于封號

2023-06-11 22:22:38    來源:荊楚網

.

.


(相關資料圖)

.

.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見習輿情分析師杜捷宜

6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三部門就《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消息一出,立馬在朋友圈、微信群刷屏,被輿論認為是官方出手依法懲治網暴,條條打在網暴者的“七寸”上。過去,網暴的形成大多是因為當事人的確做出了嚴重違背公序良俗的事情,進而引發網絡聲討和攻擊。但如今,一些當事人并沒有什么過錯,卻因為被部分網民惡意帶節奏,從而被公眾誤解,最終釀成悲劇。而如何治理網暴,也成為社會基層治理亟待破解的重要命題。

鍵盤背后的網絡暴力

女性更易遭受網暴。聯合國寬帶委員會性別工作小組發布的《針對婦女和女童的網絡暴力》報告顯示,女性遭受網絡暴力的可能性是男性的27倍。有網民將這種現象稱為“婦仇者聯盟”。24歲的鄭靈華,拿著研究生錄取通知書向病床前的爺爺報喜,卻因染粉色頭發遭受大規模網暴,其中“陪酒女”“夜店舞女”等詞匯暗含著難以察覺的性別歧視。另一起網暴事件中,外貌美麗、情緒穩定、做事理智,這些原本褒義的詞匯,卻被當成與受害者母親身份相斥的人格屬性,成為被網暴的靶子。由于社會文化、性別歧視等因素的影響,女性在一定程度上處于弱勢地位,使得她們在施暴者看來更加“好欺負”,更容易讓施暴者在霸凌中找到存在感。深圳大學特聘教授常江認為,目前存在著一種強大的、歧視和物化女性的話語體系,為網暴者的暴行提供了支持。

刻板印象下的不完美受害者。完美受害者是指人們希望從各個角度看待當事人就是一個完全無辜的受害者,不存在任何不合理的、違反日常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的行為。在網絡暴力中,施暴者過分堅持既有的刻板印象,要求事件當事人是完美受害者,不能存在任何瑕疵。有專家指出,這些受害者但凡表現出一點點和他們對于受害者認知的刻板印象不符的行為,就會強烈激發起他們所謂的公正世界信念被打破的感覺。在這種觀念下,不完美受害者就成為施暴者的攻擊對象,他們身上的每一處瑕疵都會被無限放大、曲解,從而形成言語暴力和網絡攻擊。如劉學州的生母指責劉學州向他們索要房產,不少網民將“心機婊”“快去死”“惡心”“娘炮”等惡毒的詞匯對準這個未成年男孩。在找回親生父母40天后,劉學州因不堪網絡暴力服藥自盡。還有如遇難者家屬不能穿著精致、為人師表不能一頭粉發等,受害者困囿于不完美的細節,被置于輿論的風口浪尖。

瞄準弱勢群體的言語制裁。梳理近年來發生的多起網暴事件,不難發現遭受暴力的對象往往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如被質疑“便宜沒好貨”的糖水爺爺、被父母拋棄的劉學州等。這種針對弱勢群體的言語制裁被稱為弱勢群體攻擊,指的是在網絡上對他人進行基于弱勢身份的歧視或者欺凌。此前,武漢“糖水爺爺”走紅后,有人質疑糖水的衛生問題,有人造謠其子孫不孝,甚至還有職業打假人向有關部門進行舉報。最終,糖水爺爺放棄干了17年的糖水生意回了老家。在網絡暴力中,弱勢群體往往處于被動地位,缺乏維權意識和暢通的社會救濟渠道,對于施暴者無計可施,只能自吞苦果,甚至做出自盡等極端行為。反觀施暴者,他們心安理得地輸出惡意的言語,享受著“凌弱”的快感,最后“事了拂身去,片葉不沾身”。

懲治網暴不止于封號

規范觸法界限,強化網暴治理。其實,我國法律對網暴的懲處并非無法可循,《刑法》《民法典》《治安管理處罰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多部法律都有相關規定,作為治理網暴的法律依據??稍诂F實生活中,受害者向施暴者進行追責的難度依然很大,主要源于定性難、取證難、監管難、成本高等問題。同時,央視網評論指出,現行法律還存在防治責任主體不明確、法律條款分布松散、缺少專門性法律進行規制等不足之處。

6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發布了《關于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意見列明,實施網絡暴力違法犯罪,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從重處罰:針對未成年人、殘疾人實施的;組織“水軍”“打手”實施的;編造“涉性”話題侵害他人人格尊嚴的;利用“深度合成”技術發布違法或者不良信息,違背公序良俗、倫理道德的;網絡服務提供者發起、組織的。澎湃新聞評論認為,該指導意見針對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網暴行為,在準確適用法律上,進一步明確了誹謗罪、侮辱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拒不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罪等適用情況,正式實施后,可以給一線執法者提供更為明確的執法依據和標尺。極目新聞評論稱贊,指導意見本身,是在現有法律框架的范圍內,澄清模糊空間,簡化流程,指導相關部門依法依規對網暴行為進行懲治。

加強平臺監管,引導“算法向善”。算法本身沒有善惡之分,而是算法背后的人在操縱善惡,平臺對算法的濫用不僅成為網暴的“助燃劑”,更是壓倒受害者的最后一根稻草。目前,各平臺履行監管責任主要表現在事后處置,在網暴發生以后再刪除惡評和封禁賬號,如近期騰訊和今日頭條平臺發布的治理公告。這種方法雖然一定程度上對于網絡暴民有所懲戒,但難以彌補網絡暴力已經造成的傷害。治理網絡暴力,需要夯實平臺責任,需要平臺方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根據網暴周期規律,建立事前預防、事中監管、事后追責的全鏈閉環治理機制。事前階段,平臺需利用互聯網技術手段,加強對網絡暴力的監測處置,建立健全網暴預警預防機制,第一時間對不當內容進行識別過濾;事中階段,平臺則需快速斬斷網絡暴力的傳播鏈條,建立防網暴技術模型,利用算法手段屏蔽不良信息;事后階段,可建立網絡暴力黑名單制度,將參與網暴的賬號予以封禁、禁言處理,同時對相關賬號信息進行公示,以儆效尤。

推行網絡實名制,促進網民自律。網絡暴力的盛行,離不開互聯網的隱匿性,因此網絡暴力常被網民稱為“戴著面具的人性之惡”。新華社評論指出,相較于現實社會,網絡空間的隱匿性弱化了施暴者言行的邊界感和責任感,非理性的情緒宣泄成為網暴事件的起源,有些甚至造成悲劇性結局。誠然,監管部門和各平臺為了防范網絡暴力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如顯示IP地址、禁言和封號等,但這些都難以觸及問題根本,網暴行為仍然源源不斷。因此,推行網絡實名制應成為大勢所趨。網絡實名制需要網民將個人的真實身份信息提供給網絡平臺進行認證,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網民加強自我約束,為自己的言行負責,使網絡空間更加有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網民在享受言論自由的同時也應嚴守自由的邊界,規范自身文明上網的行為習慣,在事件發生時“讓子彈多飛一會”,通過自律推動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而不是輕易地進行輿論審判。

關鍵詞:

相關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极品大学生酒店|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麻豆| 一级一级一级毛片|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播放| 久久久精品国产sm最大网站 | 无敌小保子笔趣阁|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卡通| 触手怪入侵男生下面bl的漫画| 大伊香蕉在线精品不卡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导航| 色聚网久久综合| 国内一级纶理片免费| 久久99视频精品|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北条麻妃一区二区三区av高清 | 成人免费一级片|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丶| 美女aⅴ高清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一区 | 十六一下岁女子毛片免费| 英语老师解开裙子坐我腿中间| 国产无卡一级毛片aaa| 18禁亚洲深夜福利人口| 成人免费福利电影| 久久久久88色偷偷| 欧美卡4卡1卡2卡3超清免费| 午夜男女爽爽影院网站| 国产亚洲综合色就色| 天天摸日日添狠狠添婷婷| 久久午夜国产片| 欧美末成年video水多| 亚洲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色噜噜狠狠成人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 一个上面吃一个下免费| 日韩欧美卡一卡二卡新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不卡| 色哟哟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爽爽窝窝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