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要聞 >

院小能量大 田間解難題——在仙桃看“科技小院”助力鄉村振興

2023-05-27 09:05:32    來源:湖北日報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孫國平 陳熹 通訊員 秦惠玲 雷鳴

“纏纏回來啦!”5月19日一大早,華中農業大學博士杜纏纏就從湖北仙桃再生稻科技小院出發,去兩三公里外的試驗田,沿途的村民熱情地和她打招呼。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條路,杜纏纏已經走了5年。

這個位于仙桃郭河鎮中嶺村的“科技小院”成立于2013年,小院共有七八間彩鋼簡易房,包括宿舍、辦公室、實驗室等。院子后面,是大片農田。這個貌不驚人的“科技小院”,走出了多位博士、碩士等農業人才,參與的科研成果獲省級獎項,是當地農戶信賴的“研究所”。

一塊稻田“育”出了5個博士

農田里,一排排水稻秧苗吐著新綠,一只只小鴨子在稻田里優哉游哉??粗@個場景,杜纏纏十分欣慰。

杜纏纏研究的課題是稻鴨菇綜合種養,就是將再生稻與鴨子、菌菇等共養,保證水稻產量的同時,提高土地經濟價值,幫助農民增收。

“我以前從沒見過水稻,也沒見過活鴨子。”這個西北姑娘說,直到她考上研究生,在入學前到“科技小院”提前學習后,才第一次見到“研究對象”。

從碩士到博士,杜纏纏每年都會到仙桃“種田”,最多的時候,一年要在村里待上近300天。從播種到收割,水稻的整個生長過程,她都需要在試驗田里完成各項試驗,并把樣本第一時間拿回“科技小院”通過實驗器材進行研究。如今,她已經能在吃飯時一下子分辨出是哪種品種的水稻,也變成了養鴨子的高手。

“農業研究課題必須在田里驗證研究成果,才能在生產一線發現問題并解決,更好推動農業技術發展?!萍夹≡骸癁槲覀兊难芯空n題提供了長期、穩定的基地,讓我們真正把論文寫在土地上?!比A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教授黃見良說。

當地農民笑稱,這塊田可真金貴,五個博士一起管。

“一起管”帶來的改變顯而易見。如,再生稻頭茬收割后,第二次出芽前需要下肥料。但學農業管理的學生在走訪后發現,因需施肥時正值酷暑,施肥人力成本很高,農戶不太接受這種方式。課題組又研發出可提前施肥的緩釋肥,同時也可用無人機施肥。

黃見良說:“在‘科技小院’,除了技術,學生還對產業鏈、農業政策、農業管理等一系列問題有直觀了解,能不拘泥于自己的專業,關注到更加廣泛的農業、農村和農民發展問題。”

據統計,2013年以來,這個“科技小院”已累計走出碩士23人、博士5位,有的已迅速成長為農業產業中的中流砥柱。

種田大戶從不屑到信服

“滿田的稗,我就說嘛,這些學生伢哪搞得好!”

杜纏纏至今仍然記得,她剛到“科技小院”時,村里的種田大戶魏天華說的這句話。

對于從大城市來的大學師生,種了一輩子田的農民,最初都像魏天華一樣,充滿懷疑。那時,魏天華聽“科技小院”“院長”王衛兵說正在進行新技術試驗,便不時去看看。

“看著看著,我發現這些學生伢種的田的確比我行,就去拜師,也種上了再生稻?!蔽禾烊A有50畝田,以前一直種中稻,換成再生稻以后,種水稻的年收入從3萬元提高到了10萬元。

“農家小院”就像播種機,把農業新技術的種子撒播開來。

“有位農戶想學,又不好意思問,就老來看。我們施肥,他就回去施肥,我們除草他就除草,后來學生們就主動去教他。”王衛兵笑言道。

湖北仙桃再生稻科技小院依托王衛兵的仙桃市河堤岸生態牧業有限公司而成立,有稻田約1000畝,都種上了再生稻,并示范了各種“水稻+”共養模式,水稻每畝年產量從650公斤提高到1200公斤以上;水稻加各項共養的經濟作物,公司年產值從180萬元提高到了400萬元。目前已在仙桃推廣種植5000畝。

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科技小院”知道了“再生稻+”模式的好處,都紛紛來學習。

為了更好推廣科技成果,“科技小院”定期為農民做培訓和科普,累計開展科普講座、技術培訓160余場,培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民達2萬余人次。

據統計,該“科技小院”推廣各項農業新技術27項,轉化科技成果3項,幫助仙桃農民解決種植養殖技術問題150余項,累計為農戶增收2000萬元以上。該“科技小院”參與的稻鴨菇生態低碳種植技術獲2022年湖北省10項領先科技首推技術,“科技小院”被中國科協評為“最美科技小院”,屬我省唯一。

讓小院帶動一個產業輻射一片

“科技小院”是通過搭建政產學研用平臺,組織高校研究生團隊長期駐扎農村,打通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服務和推廣的“最后一公里”。目前,我省共獲批26家“科技小院”,第二批20家正在申報中。

目前,我省正逐步完善科技小院體系建設,探索讓多方受益且能持續發展的模式,擴大科技小院的帶動作用,力爭能讓一個小院帶動一個產業,輻射一片區域。

僅以仙桃為例,目前有4個“科技小院”,運轉模式各不相同。

湖北仙桃再生稻小院經費來自省、市的少量課題經費及合作社補貼,學生的生活費等則出自學校的課題經費。

湖北仙桃黃鱔科技小院,將長江水產研究所博士李忠的黃鱔人工繁育技術直接轉化,解決了黃鱔產業中的“卡脖子”問題。其合作模式更靈活,但因存在技術保密、市場競爭等因素,正在探索如何與更多學校、團隊展開合作,做強做大仙桃黃鱔產業鏈。

關鍵詞:

相關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最新精品| 在线观看黄色一级片| 亚洲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男男高h粗暴黄车文| 思思久久99热只有频精品66| 久久网免费视频|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国产| 国产另类ts人妖一区二区| jizzyou中国少妇| 手机在线看片国产| 久久福利一区二区| 欧美国产激情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一二区| 车车好快的车车流水网站入口|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 99re热久久| 日批视频网址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精品国产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粉嫩嫩00在线正在播放| 99re在线精品视频| 天天综合色天天桴色| 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 欧美三级一级片|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专区| 爽爽影院在线看|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电影在线观看视频| 4hu44四虎在线观看| 成人美女黄网站视频大全| 久久午夜宫电影网|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 人人妻人人澡av天堂香蕉|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女在线精品| 4hu44四虎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人妻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看| 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