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聽慣的“花鼓子”漸成絕響,七旬土家老太自費7萬元為鄉親們“續夢”|天天微資訊
(湖北頻道,有視頻,自采整版重點)兒時聽慣的“花鼓子”漸成絕響,七旬土家老太自費7萬元為鄉親們“續夢”
【資料圖】
極目新聞記者 劉俊華
通訊員 覃丹 楊丹
照片、視頻 謝陽攝
許多人的兒時夢想,都會隨著成長而逐漸淡忘。但秦先菊不一樣,她在年近古稀的時候仍在努力完成一樁兒時的心愿。
秦先菊是湖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漁峽口鎮的一位農民,今年70歲。前不久,由她收集整理的《長陽漁峽口民歌選》正式出版,填補了當地非遺文化的一項空白。
這本耗費秦先菊5年心血和7萬元投入的民歌集,承載著一名土家兒女對民間傳統文化的鐘愛,也展現了一名普通人在追尋夢想的路途上可敬的風姿。
“花鼓子”表演場景
清江峽口歷來風行“花鼓子”
秦先菊1953年出生在靈動秀麗的清江邊,從她記事起,每逢喜慶的日子,就會看到大人們載歌載舞,“腳踏之字拐,手似弱柳飄,腰兒前后扭,屁股兩邊翹”,男女大方對唱,氣氛活躍而熱烈,是人人都能參與的一場狂歡。當地人將這種歡慶方式稱為“花鼓子”,在長陽的漁峽口、資丘、榔坪等鄉鎮,這是最受歡迎的全民綜藝。
秦先菊回憶說,那時農村娶媳婦接“上客”、生小孩請“家家客”、祝壽等喜事,親友們都會聚在一起扭“花鼓子”。有時男方與女方的客人斗舞賽歌,你方唱罷我登場,哪方的歌唱完了,哪方就甘拜下風。雖然是較量,但歌唱的內容都是祝福、恭賀的好話,所以輸贏都很歡樂。有時候,輪流對唱一個通宵,也不會出現重復的歌,而那些在“花鼓子”場上跳得好、唱得多的人,就會成為出盡風頭的“歌簍子”。
即便是日常勞動的間隙,“花鼓子”也是消乏提神的妙方。演唱內容以男女愛情為大宗,如“十愛”、“十想”、“十送”、“十二月”、“十月懷胎”、“送郎”、“送情”等,歌舞者相互眉來眼去、傳情達意,成為土家人原始的“交誼舞”。
秦先菊10多歲的時候,媽媽就鼓勵她跟著大人學唱“花鼓子”,土家女子與生俱來的血脈基因,讓她很快成為“花鼓子”場上的一顆新秀。
秦先菊和她整理的民歌選
息唱三十年土家人尋找“歌簍子”
大約從上世紀60年代末開始,不知道什么原因,“花鼓子”漸漸從人們的生活中淡出了。后來,秦先菊高中畢業,在村里做了一名民辦教師。她依然是一名文藝積極分子,許多高中同學都對她的青春活力傾慕不已。32歲那年,秦先菊因為家庭的原因,辭去了民辦教師的身份,成為一名地道的農民。
清江奔流不息,歲月如歌如訴。進入新世紀以來,漁峽口鎮的人們越來越懷念“花鼓子”盛行的日子。逢上嫁娶添丁的喜事,總有人提議扭一場“花鼓子”,但在息唱30多年后,已鮮有人能唱出一段完整的“花鼓子”。
2009年,長陽“花鼓子”被列入湖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每次看到鄉親們興味索然的樣子,秦先菊就在想,要是哪天能重現“花鼓子”的盛況就好了。秦先菊向周圍六七十歲的老人打聽,從前的那些“花鼓子”歌手還有哪些健在,能不能請他們將“歌簍子”貢獻出來?許多人都提到一位名叫方倫月的老太太。
2017年,秦先菊決定尋訪那些老“歌簍子”,收集整理即將失傳的“花鼓子”。她找到方倫月的時候,老人已經90歲了,得知秦先菊的來意,老人欣然開唱。經過幾天幾夜的錄音、速記,秦先菊從方老太那里討到100多首“花鼓子”,最長的歌詞有200多句。
后來,秦先菊又走遍方圓十里八村,尋訪了十幾位“歌簍子”,用同樣的方式收集整理“花鼓子”。三年多時間里,她總共收集到“花鼓子”和“五句子”共300多首。
清江流經漁峽口的村莊
農民歌舞團有了新劇本
5月5日,極目新聞記者在秦先菊家里看到,她整理這些民歌的手稿裝了滿滿一箱子。
“錄音整理只是第一步,因為大多數老歌手并不識字,只能通過口口相傳唱出音,我要根據聲音推敲出文字,校對修訂的工作量非常大,”秦先菊告訴記者。
秦先菊的兩個子女也非常支持母親完成心愿,她的媳婦鄭敏主動為婆婆擔任打字員,將13萬多字的手稿錄入電腦。
既然是民歌選,出版前還要對這些歌進行譜曲。秦先菊輾轉聯系到杭州音樂學院教授,將歌手的錄音提供給對方,對每一首歌進行譜曲。
就這樣,歷經5年的精心準備,秦先菊的《長陽漁峽口民歌選》正式出版,算上購買書號、請人譜曲,直接支出約7萬余元。這對一個沒有退休費的農民而言,算是完成了一個昂貴的心愿。而在搜集整理過程中的翻山越嶺和案牘勞形,個中艱辛更是一言難盡。
去年,秦先菊被授予“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她也是當地“招徠河農民歌舞團”的核心成員。有了收編完整的《長陽漁峽口民歌選》,清江兩畔的“花鼓子”盛況正在回歸。
72歲的“花鼓子”老歌手廖圣本,一天不唱就喉嚨癢。見到記者來采訪,他早早換上衣服,召來歌舞團的同伴,聚集在清江邊的河灘上,像年輕時那樣歡快地扭起來……
據秦先菊考證,“花鼓子”最早興起于南宋年間,在當地已流傳1000多年了。傳遞著歷代土家人的風土文化信息,她希望自己的工作,能為保護土家文化獻一點微薄之力。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方志學者陳金祥評價,秦先菊對“花鼓子”的搜集整理工作非常有意義,對區域性的民間文化保護傳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當地相關部門能組織專家和學者對《長陽漁峽口民歌選》進行研討和點評,將會對這本書的準確性和權威性更有幫助。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兒時聽慣的“花鼓子”漸成絕響,七旬土...
兒時聽慣的“花鼓子”漸成絕響,七旬土家老太自費7萬元為鄉親們“續... -
當前視訊!浠水縣聞一多紀念館受捐6幅聞...
浠水縣聞一多紀念館受捐6幅聞一多書畫作品---通訊員方俊李夢瑤。5月... -
天天新消息丨得州奧特萊斯槍擊案已致9死...
得州奧特萊斯槍擊案已致9死7傷!全美今年已發生至少198起大規模槍擊... -
“南京女大學生被害案”主犯洪嶠被執行...
“南京女大學生被害案”主犯洪嶠被執行死刑,受害者父親:將去女兒... -
國王加冕典禮上,帥氣侍從搶走查爾斯風...
國王加冕典禮上,帥氣侍從搶走查爾斯風頭,被網友狂夸“超級火辣”-... -
武昌古城半馬女子冠軍:很幸運,和漢馬...
武昌古城半馬女子冠軍:很幸運,和漢馬是一樣的號碼牌---“感覺特別...
- 兒時聽慣的“花鼓子”漸成絕響,七旬土家老2023-05-07
- 當前視訊!浠水縣聞一多紀念館受捐6幅聞一2023-05-07
- 天天新消息丨得州奧特萊斯槍擊案已致9死7傷2023-05-07
- “南京女大學生被害案”主犯洪嶠被執行死刑2023-05-07
- 國王加冕典禮上,帥氣侍從搶走查爾斯風頭,2023-05-07
- 來浙走大運 3000余名健身愛好者齊聚大運河2023-05-07
- 武昌古城半馬女子冠軍:很幸運,和漢馬是一2023-05-07
- 受寒潮天氣影響 青海巴音河畔處處銀裝素裹2023-05-07
- 江西豐城清豐堤決口封堵已完成三分之二 鐵2023-05-07
- 湖南一鄉鎮回應“干部3天花49萬插秧2畝助農2023-05-07
- 香港紅色暴雨警告信號生效,沙田“開心香港2023-05-07
- 中央氣象臺:較強降雨今日影響華南 明日降2023-05-07
- “死神”現身查爾斯加冕典禮?網友:這是戴2023-05-07
- 快訊:愛探險的朵拉第四季全集_愛探險的朵2023-05-07
- 廣州公寓成交量連續三個月走高_每日短訊2023-05-07
- 環球資訊:廈大舉辦港澳臺學生專場招聘會 2023-05-07
- 防空警報試鳴期間 我市將開展人防演練 世2023-05-07
- 廈門今日仍有雷陣雨明日大降溫 最高氣溫將2023-05-07
- 今年全市積分入學1.8萬余人報名 同安區報2023-05-07
- 我市首個跨區成片開發方案獲批 位于同翔高2023-05-07
- 世界微動態丨中國電信助力2023年武昌古城半2023-05-07
- 數字人民幣推廣不斷加速,或改變支付生態 2023-05-07
- 每日觀察!武漢經開區湘口街道開展民兵集訓2023-05-07
- 真心“網”民心!武昌復興路社區熱心“格長2023-05-07
- 【天天新視野】大興調查研究 | 唐家墩街2023-05-07
- 每年為校園師生節約25.6萬元!“鄂電紅馬甲2023-05-07
- 中國電信助力2023年武昌古城半程馬拉松加“2023-05-07
- 黃陂區稅務局舉辦“五四”青年節“朗讀者”2023-05-07
- 武漢沌口街道:黨建引領居民“點單” 織就2023-05-07
- 武昌復興路社區:爭做新時代“追光者”,奏2023-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