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觀速訊丨未過門就開始照顧婆婆,結婚9年未回娘家過夜,武漢新洲有位90后好兒媳
極目新聞記者 常怡
每天早上6時和晚上7時,家住武漢新洲區邾城街百豪陽光小區的汪玉梅都會固定地幫婆婆胡火桂洗臉、擦洗身體、換衣服、按摩、翻身……在汪玉梅細心的照料下,婆婆精神狀態很好。而這些精心護理,29歲的汪玉梅已堅持數年。在她眼里,婆婆也是媽,不拋棄,不放棄,她覺得這才是一家人該有的感情。
(資料圖)
未過門就開始照顧“準婆婆”
“媽,最近天冷,給你后背貼幾片膏藥。”4月24日,極目新聞記者走進汪玉梅家時,她正在給嫻熟的婆婆胡火桂腰上貼膏藥。床上躺著的胡火桂,滿頭黑發梳得一絲不亂,衣服穿得整整齊齊,面色紅潤,很難想象這是一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的精神面貌。
汪玉梅的婆婆胡火桂今年79歲,2014年時曾摔倒入院,當時還未過門的汪玉梅就主動承擔照顧婆婆的責任,婆婆康復不久后,兩人舉行了婚禮。這幾年間,婆婆接連中風、生病多次入院,都是汪玉梅一直照顧,即使身懷六甲,也從未怠慢。
汪玉梅給婆婆擦身體
“2018年底開始,我的婆婆因為摔傷癱瘓,躺在床上不能自理。考慮丈夫的兄嫂年紀都大了,我們決定把婆婆從老家三店接來共同居住。”汪玉梅說,從那時候起,為了更好地照顧婆婆,她辭去原本高薪的工作,找了一份離家近的工作。
汪玉梅每天六點起床,為老人穿衣、梳頭、洗臉,準備好早飯后,照顧婆婆和孩子吃早飯。出門前,她還會給婆婆準備好干糧放在床邊,在她的照顧下,婆婆可以用手自己吃些面包和餅干,自行換紙尿褲。每天下班回家后,汪玉梅還要為老人擦身、洗衣服,收拾家務,雖然整天忙里忙外,但每天堅持烹飪三菜一湯,保證婆婆的營養。
汪玉梅給婆婆擦身體
因長期臥床,婆婆有時心情不好發脾氣,汪玉梅從不厭煩。這些年至少買了5臺收音機,為了讓婆婆能邊聽邊看,今年還特地購買了自帶顯示屏的聽唱機。
汪玉梅給婆婆購買的收音機
汪玉梅稱,平時她十分注意婆婆的日常生活,夏天會為她洗澡勤換衣物,冬天添置毛衣、羽絨服給婆婆保暖,還準備暖水袋給婆婆助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汪玉梅的悉心照料下,婆婆身體也有所好轉,能夠自己吃飯喝水。
汪玉梅的丈夫湯詠生談起妻子總是很感動,他望向妻子,眼里充滿愧疚。“這么多年來,我能夠安心打工掙錢,家里的一切全靠她支撐。我很對不起她,這些年辛苦她了。”汪玉梅拍了拍丈夫的肩膀,安慰著他,“當初我選擇跟你在一起,就要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我認定的事,即使再辛苦我也會堅持下去。”
結婚9年,未回娘家過夜
2013年,家住團風縣淋山河的汪玉梅在邾城一家企業打工,與湯詠生相戀。在得知湯詠生的家庭情況后,身邊的很多朋友極力勸汪玉梅,讓她放棄這段感情。汪玉梅很堅定,毅然與湯詠生一起來到邾城結婚生活。
婚后,丈夫湯詠生作為家中主要勞力常年在東西湖服裝廠上班,每月僅回家2次。婆婆的日常看護,孩子上學的接送,都是汪玉梅一個人照料打理。但是,她每天總是面帶微笑,默默地付出著,毫無怨言。
汪玉梅給婆婆按摩
她笑著說,自己整天忙得像個陀螺,這些年從未回家里娘家過夜,甚至結婚回門都沒回去。“只有中秋節、春節等重大節日才回團風一趟看望父母,吃了飯就匆匆往回趕,心里始終放心不下婆婆。”
“其實我知道,母親也很想我,但她更了解體諒我。”汪玉梅告訴記者,有次自己的母親高血壓暈倒入院,看到別人的兒女圍在身邊,也很想讓自己回去陪她。“最后母親還是沒有告訴我,可能是考慮我的家庭情況,還是出院后姐姐偷偷告訴我的。”
時常有人會問汪玉梅,她一個外地媳婦是什么讓她堅持到現在,汪玉梅總是謙虛地表示,她這么做已經習慣了,也不覺得很累。“從小看到母親照顧她的婆婆,對我影響也很深,這也算是一種傳承。我和婆婆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年,早已經把她當作自己的親生母親,照顧她是我應盡的責任。”
無聲的影響,成為身邊人的榜樣
這些年來,每天做著這些瑣碎而又繁雜的事情,汪玉梅任勞任怨。
在她的言傳身教下,兒子橙橙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教育。橙橙從小就十分懂事,好學上進,放學回家后主動做力所能及的家務,端茶倒水幫忙照顧奶奶,陪奶奶聊天。“我長大了也要像媽媽這樣,不管發生什么事,都要照顧老人。”
婆婆平時用藥
汪玉梅照顧婆婆的點點滴滴,百豪陽光小區的居民們都看在眼里,贊在口里。很多鄰居都將她視為學習的榜樣,在鄰居口中聽到最多的話便是,“她這么做真的很難得,一般人真的做不到。”
“汪玉梅真是沒得說,一個人照顧老人這些人,還沒有一句怨言,每天都照顧得好好的,他們家真有福氣,能攤上這么好的媳婦!”百豪陽光小區書記程智峰稱,對于汪玉梅,大家伙兒都很佩服,把她當成榜樣爭相學習。社區將計劃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和學習,積極弘揚這種美德。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汪玉梅用行動擊碎了這句話。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踐行著新時代向上向善的文明風尚,用自己的堅守和付出,演繹了人間真情。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世界觀速訊丨未過門就開始照顧婆婆,結...
未過門就開始照顧婆婆,結婚9年未回娘家過夜,武漢新洲有位90后好兒... -
世界熱議:“五一”出行高峰將至,武昌交...
“五一”出行高峰將至,武昌交警加強源頭管理---為營造良好的道路交... -
天天熱訊:2023年“荊楚閱讀季”系列全民...
2023年“荊楚閱讀季”系列全民閱讀活動在漢啟動---4月23日,由湖北... -
助力農牧業提質增效!湖北省農業科技“...
助力農牧業提質增效!湖北省農業科技“五五”工程活動在羅田舉行---... -
全球新動態:虛擬數字人首秀,湖北消費...
虛擬數字人首秀,湖北消費金融公司“小魚兒”亮相可與人實時互動---... -
民警極速狂飆護送斷指群眾就醫,提前30...
民警極速狂飆護送斷指群眾就醫,提前30分鐘送達贏得黃金時間---4月2...
- 世界觀速訊丨未過門就開始照顧婆婆,結婚92023-04-25
- 世界熱議:“五一”出行高峰將至,武昌交警2023-04-25
- 天天熱訊:2023年“荊楚閱讀季”系列全民閱2023-04-25
- 助力農牧業提質增效!湖北省農業科技“五五2023-04-25
- 全球新動態:虛擬數字人首秀,湖北消費金融2023-04-25
- 民警極速狂飆護送斷指群眾就醫,提前30分鐘2023-04-25
- 武漢經開區4個項目入選省級揭榜制擬立項項2023-04-25
- 人工智能會取代文藝創作者嗎?武大教授這樣2023-04-25
- 女子駕車撞到狗,狗頭卡進車里,消防員成功2023-04-25
- 世界速訊:杭州地鐵分時段開放自動扶梯,網2023-04-25
- 全球動態:九旬老人就醫急需身份證,民警攜2023-04-25
- 武漢江夏第一人民醫院5個科室獲評省級臨床2023-04-25
- 視點!蓄“師”提能 內訓人才助力執法素質2023-04-25
- 湖北四部門聯合出臺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2023-04-25
- 不認識路可以問問娘娘?五一假期甄嬛語音導2023-04-25
- 胡錫進:對外輿論斗爭,請放飛媒體 今日報2023-04-25
- 今日市場營銷工資一般是多少錢一個月_市場2023-04-25
- 天天日報丨格靈深瞳(688207.SH)發布一季度2023-04-25
- 保山市1名干部接受審查調查2023-04-25
- 一季度中國黃金消費量291.58噸,同比增12.03%2023-04-25
- “夜經濟”點亮城市消費新動向 江蘇企業數2023-04-25
- 微信公眾平臺將開展違規營銷內容專項治理|2023-04-25
- 當前關注:智慧管控+精準治理 廈門水質再2023-04-25
- 島外一批民生項目獲批 包括帶狀公園、社區2023-04-25
- 本周廈門降溫降雨接二連三 出門記得帶上雨2023-04-25
- 當前焦點!鐵路警方提醒:“五一”假期出行2023-04-25
- 212家廈企入選“專精特新”-今日觀點2023-04-25
- 播報:聯合國人權專家走訪調查美國種族歧視2023-04-25
- 湖北浠水開展全民閱讀系列活動,共建書香浠2023-04-25
- 光谷知識產權法庭日均審理一件品牌商標侵權2023-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