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石”畔崛起亞洲首個貨場 億齡巨石見證鄂州蝶變與騰飛 當前速訊
花湖機場走馬石 攝影: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趙德龍
俯瞰梁子島上的巨石 通訊員史宇峰供圖
【資料圖】
建在蟠龍石上的觀音閣
掃碼看視頻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趙德龍 通訊員 劉圓圓 史宇峰
石頭在自然界最為常見,其堅硬、耐久不變的特性,加上背后優美的傳說,讓許多人相信石頭有靈。觀音閣巋然江心,被稱作“萬里長江第一閣”;梁子湖碧波萬頃,湖面水鳥嬉戲,似一幅水墨畫;花湖機場投用,作為亞洲第一座專業貨運機場,長江岸邊“空中出海口”正式打開。
鄂州此三地聲名遠播。然而,其間蘊藏的三塊巨石,卻未必人所共知……近日,三塊巨石受到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李長安教授關注,他說這三塊巨石的形成,可能分別有一億、兩億、三億年歷史。
1億歲“走馬石”見證港城“起飛”
3月的鄂州時晴時雨,花馬湖可謂水光瀲滟、山色空蒙。花馬湖畔,一架架飛機在花湖機場起落。作為亞洲首個貨運機場,有望實現華中地區貨物“一日達全國,隔夜達全球”,湖北的“空中出海口”正在啟航,一條中國的“空中絲綢之路”也正向世界延展。
要是在幾年前,走馬村71歲的村民李從富做夢也不會想到,他的家鄉,那個老舊的走馬村,有朝一日有望成為世界貨運樞紐。5年前,鄂州花馬湖周邊3個鄉鎮8個村48個村民小組被定為鄂州花湖機場核心征遷區域,其中走馬村是唯一整村拆遷的村。
如今,走馬村已被全新的機場取代,李從富和鄉親們都已安置別處,村里留下的,唯獨昔日村頭那塊高達20余米赭紅色巨石。
當地人說,以前大家叫它“高石頭”,其實“高石頭”還有學名,叫“走馬石”。近日,李從富來到花湖機場轉運中心,曾經熟悉的油菜地、水塘已成了機場倉庫和跑道,唯有高石屹立在原位,看到高石,村莊的面貌仿佛再次在李從富腦海復原。
據傳言高石有些來歷,古時期高石比如今更高更長,被當地居民視作“龍脈”,當時鄂州地界正兩國交戰,其中一國屢戰不勝,便使用計謀,從外地找來石匠,將高石鑿斷破壞敵國風水,高石便成如今面貌,鑿石工藝也留在當地。
若干年后,因高石石料好,先民準備開鑿高石變賣以為生計,動工之際竟有血色液體從石縫溢出,人們對高石產生敬畏,高石得以整體保留。后來,在光禿禿的高石頭半山腰,還長出一棵大柘樹,一年四季枝葉青翠欲滴,如駿馬飛奔時揚起的鬃毛。于是,高石頭又有了新名字——走馬石。
高石不僅是走馬村地標,還承載著鄉親們的童年回憶,不少人兒時曾爬上石頂玩耍。走馬村黨支部書記李從海說,近年來走馬村出了不少人才,許多年輕人在全國各地工作,他們也時刻牽掛著家鄉的發展。目前走馬村村委會正著手編制《走馬村志》,記錄走馬村正在經歷的特殊歷史時刻,也給下一代留下記憶。
如今,走馬村人民支援機場建設搬離故土,當年的小村莊正變身亞洲最大貨運機場,一步步朝著世界舞臺中心躍進;隨著花湖機場投用,將形成“鐵水公空”多式聯運的交通樞紐格局,港城鄂州也將隨之“騰飛”,一動不動的走馬石,或將成為花湖機場一大國門新景,也將繼續見證鄂州從“鋼城”到“港城”蝶變騰飛的故事。
2億歲巨石儲存地球歷史“密碼”
初春的梁子島煙波浩渺,近年來隨著濕地保護力度加大,梁子湖水域成了水鳥的棲息地,數據顯示梁子湖水鳥數量6年翻四番。水煙氤氳的湖面水鳥翩躚,化作一幅動人的水墨畫。
婦女節前后,梁子島上迎來一波旅游小高潮。梁子島日前來了一位特殊客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李長安教授,在他的介紹下,不少游客對島上一塊巨石產生興趣。巨石位于梁子島北邊,高約5米。
“這塊石頭記錄了2億年前的地質環境。人類對世界和生命的追問從未停止,追尋文字出現以前的故事,依靠地質學破譯巖石密碼,就成為有效的方式。”李長安教授說,梁子島陡壁上的巖石主要由礫巖和砂巖兩種巖性組成,附近還有一種泥質巖。
李長安教授介紹,這三種巖石空間配置反映出,在2億年前侏羅紀初期,這里曾經有一條曲流河,從當時的地形和區域沉積的分布、礫石特征等綜合分析,這條河流的流向是由東向西。李長安教授這一說法讓大家驚嘆。
無獨有偶,《畫夢長江—波瀾起伏的中國治水故事》一書記載,長江形成于遠古時代,在2億年前的三疊紀,長江流域是茫茫大海,海灣一直延伸到三峽中部,與今天的流向相反,從東向西流入浩渺的古地中海。
李長安教授認為,梁子島上的地質地貌現象,可作為游客地學科普旅游、中小學生研學,以及大學生地質實習的資源加以開發利用,以豐富梁子島旅游的內容和形式。發展梁子島旅游務必以環保為先為要,以保護梁子湖為前提,形成旅游公司、島上居民和游客共同締造綠色旅游新局面。
梁子島景區工作人員表示,他們也準備將此處巨石作為科普教育點,向游客講述石頭的歷史和地質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知識。
優美的梁子湖,是游人詩意的夢里水鄉和夢幻的都市田園;上億年的巨石陡壁,記錄著滄海桑田的變遷,其古老厚重的歷史文化,或將給人與自然的共生命運,以新的啟示。
3億歲龍蟠磯托舉鄂州精神
長江之水,滾滾東流,奔騰不息。至中游湖北鄂州,觀音閣雄踞江心。自巴蜀至吳淞口,江中僅此一閣,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閣。觀音閣隨江水浮浮沉沉,經700余年風吹浪打,兀自挺立江心,又被網友稱“閣堅強”。
觀音閣坐東朝西,橫江而峙,自高空俯瞰,恰似一艘“巨輪”。觀音閣之所以如此“堅強”,除本身建筑精巧之外,其底座龍蟠磯亦功不可沒。據鄂州市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觀音閣建于龍蟠磯上,閣與磯巧妙融為一體,它依石而建、地基牢固。
關于龍蟠磯也有不少傳說。相傳孫權定都武昌(今鄂州)前,有巨龍盤踞石上,停數日方去,因而又名“蟠龍石”。李長安教授介紹,龍蟠磯的起源大約可追溯至3億年前。
觀音閣內,有東方朔殿、老君殿,還有純陽殿、寅賓樓,既供奉有石雕觀音菩薩像,也有八仙石刻塑像,體現出儒釋道“三教合一”、以道為主的傳統文化特征。
因其自然之壯闊與人文之豐厚為一體,古往今來不少文人墨客登閣賦詩。“噴雪波瀾勢若雷,蟠龍浪吸錦云堆。飛濤供養觀音士,不向西山借翠微。”2011年,湖北籍著名作家熊召政在觀音閣留下詩文,描述其磅礴之勢。
關于最初在江中建樓閣的功用,有說是為鎮水免災,也有說是提醒夜行船只避免觸礁,但具體原因已不可考。今天,它儼然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觀音閣屹立在長江中,每年汛期都要經受江水浸泡、洪峰沖刷,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七百多年都堅強地挺了過來,屹立不倒,被網友們稱為“閣堅強”。
如今,在鄂州人民心中,觀音閣除了是歷史風景,更代表了堅韌不拔,越挫越勇的鄂州精神。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走馬石”畔崛起亞洲首個貨場 億齡巨...
“走馬石”畔崛起亞洲首個貨場億齡巨石見證鄂州蝶變與騰飛---觀音閣... -
540多歲漢陽樹年內住“新家”
540多歲漢陽樹年內住“新家”---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訊(記者王佳文... -
快去打卡!青博會來啦
快去打卡!青博會來啦---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訊(記者徐平通訊員劉璐... -
環球觀察:深夜直擊警方打擊傳銷 民警...
深夜直擊警方打擊傳銷民警用極目直播現場教育冥頑分子女孩發現“老... -
金融為民守初心 創新服務見實效 太...
金融為民守初心創新服務見實效太保壽險湖北分公司用心用情書寫為民... -
劉詩偉和他的《一生彩排》_天天百事通
劉詩偉和他的《一生彩排》---獲湖北文學獎、屈原文學獎等多種獎項;...
- “走馬石”畔崛起亞洲首個貨場 億齡巨石見2023-03-18
- 540多歲漢陽樹年內住“新家”2023-03-18
- 快去打卡!青博會來啦2023-03-18
- 環球觀察:深夜直擊警方打擊傳銷 民警用極2023-03-18
- 金融為民守初心 創新服務見實效 太保壽2023-03-18
- 三亞通報“導游因游客未購物大罵游客”事件2023-03-18
- 劉詩偉和他的《一生彩排》_天天百事通2023-03-18
- 世界熱推薦:香港特首北京“深度游”,看了2023-03-18
- 西安一小區業主抱團漲房價引熱議 計劃3年2023-03-18
- 武漢結核病10年發病率降幅達40%2023-03-18
- 北京:2023年體育中考調整為合格考,參與即2023-03-18
- 3家店鋪銷售未備案燃氣壁掛爐 武漢城管責2023-03-18
- 楚韻水鄉,花海沙洋 當前關注2023-03-18
- 三部門擬規定電競酒店嚴禁違規接待未成年人2023-03-18
- 【世界新視野】喻家湖17年歷史違建成“歷史2023-03-18
- 鮮血尖塔任務怎么交_鮮血尖塔 世界通訊2023-03-18
- 每日關注!肥冬瘦年怎么解釋生肖_肥冬瘦年打2023-03-18
- 世界快播:西班牙王后“皮革”造型真驚艷!2023-03-18
- 全球今亮點!吉林出版的閃亮名片——“吉云2023-03-18
- 當前熱訊:長春市公安局:優化管理服務,助2023-03-18
- 貴州至長江中下游地區有明顯降雨 新疆北部2023-03-18
- 公安部部署依法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農資犯罪 2023-03-18
- “只要查,絕對一查一個準”!用這種方式還2023-03-18
- 焦點簡訊:國家統計局:2月商品住宅銷售價格2023-03-18
- 美股17日收盤下跌,美國第一共和銀行本周下2023-03-18
- 當前看點!今年非洲豬瘟到底嚴重嗎?對肉價2023-03-18
- 當前頭條:超預期!今年首次降準來了:釋放2023-03-18
- 環球微動態丨何小鵬:定價要更激進,明年小2023-03-18
- 學生罰站倒地去世 家屬:老師太冷漠 學校2023-03-18
- 【熱聞】北京青年煙臺深圳麗江_北京青年 2023-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