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銳評|南京地鐵上手機外放收到罰單,網友點贊的是“該管就得管”-世界熱點
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近日,有網友稱,自己去江蘇南京旅游,在地鐵上因手機外放而收到“罰單”。5日,南京地鐵回應稱,屬實,車廂內有稽查人員進行巡邏。(據3月5日《新聞晨報》)
【資料圖】
當事網友所發布的視頻截圖
地鐵車廂內隨意使用電子設備外放,是非常打擾他人,極其不文明的行為。在密閉空間中,短視頻的魔性配樂、打游戲的電子音樂、劇集的各種激情對白,交織在一起,可以說是讓人頭疼,避無可避的噪音污染。那些想要短暫休息的人,不得不暫時處理工作的人,對噪音比較敏感的人,處于這種環境里,可以說每分每秒都很難受。
這則視頻發布者表示,自己當時外放聲音并不很大,湊巧有巡邏的工作人員經過,雖然開具了告知單,但最后并沒有罰款。可見,這一處罰的目的,并不是為了罰款,而是規范行為,提出警戒,明確了這件事是違規的。不管當事人自己覺得聲音大不大,只要外放了,就應該被提醒、被制止,如果屢教不改,就應該被處罰。
這本不是一件值得驚訝的事。北京、上海、杭州、貴陽、武漢等多個城市都以乘客守則、文明公約等法規形式,明文禁止了地鐵上外放聲音,部分還明確了罰則,違者最高將被處罰200元到500元。
但的確也有很多人為此感到驚訝,現實中,我們確實很少看到有人因為在地鐵外放聲音而被處罰,更多時候是外放者若無其事,根本無人制止,偶爾會有乘客提醒勸阻,還得小心翼翼,生怕釀成沖突。
以至于很多人都跟這位被罰的網友一樣,根本不知道外放這種行為是違規的,可見規定雖然普遍存在,但此前落實的效果并不理想。
解決電子設備外放的問題,其實辦法很簡單,想玩手機的人,戴上耳機或者暫時靜音就好了,為什么就是無法形成習慣,反而成為了文明痼疾?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沒人管,導致規則意識沒有形成,良好風尚沒有養成。
很多中老年人沒有攜帶耳機的習慣,總覺得自己外放的聲音不大,不至于影響他人,其實在旁人聽來已經非常嘈雜;還有些人則是壓根考慮不到他人的感受,自己怎么方便怎么高興怎么來。所以,光靠乘客去勸解阻止,很難真正解決問題,反而可能滋生矛盾糾紛。而且,一旦形成了“破窗效應”,不良現象就會被無底線地放任和縱容,維護文明反而成為了異類。
這也是為什么,南京地鐵的處罰措施,贏得了網友支持和點贊。這件事重點其實不在于是不是真的罰了錢,罰了多少,而是讓大家知道真的有人在管這事,明確這種行為就是不對的,是應該被阻止和處罰的,也展現出地鐵方面管理和勸止不文明行為、維護乘車環境的作為與擔當。
很多網友建議這一舉措全國推廣,期待在自己乘坐的車廂也出現巡邏員,甚至積極地出點子,希望在車廂設置噪音投訴按鈕,希望巡邏制度成為常態,可見大家都覺得要徹底杜絕“外放”,不能光靠乘客之間互相監督,不能光靠熱心人挺身而出,需要更具權威性,更有力的執法手段,去整治不文明現象,勸阻不合規行為,讓已有的規則不至于懸空,讓乘車環境得到更好地維護。
遵守社會公德,維護公共秩序,在文明理性的環境中,去解決人們因不同行為習慣而產生的糾紛與沖突,這本身也是制定法規的意義所在。希望全國各地的地鐵,包括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都能有更多的巡邏員來勸止各類違規行為,更希望有一天,所有人制止此類不文明行為都能沒有心理負擔,更加理直氣壯,讓生活環境更加和諧優美,讓文明風尚真正蔚然成風。
相關閱讀
-
極目銳評|南京地鐵上手機外放收到罰單,...
極目銳評|南京地鐵上手機外放收到罰單,網友點贊的是“該管就得管”... -
女子育出罕見無毛兔:感情很深像家人,...
女子育出罕見無毛兔:感情很深像家人,多少錢都不會賣---你聽說過無... -
浙江漁民誤捕白色“海豬”后放生,官方...
浙江漁民誤捕白色“海豬”后放生,官方:是重點保護動物江豚---浙江... -
丁家營鎮開展多種形式活動慶祝“三·八...
丁家營鎮開展多種形式活動慶祝“三·八”婦女節---3月5日上午,南水... -
天天報道:全國人大代表李杰:增設宜昌藥...
全國人大代表李杰:增設宜昌藥品進口口岸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 -
洪山區推進湯遜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
洪山區推進湯遜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為深入推進湯遜湖流域水...
- 極目銳評|南京地鐵上手機外放收到罰單,網2023-03-06
- 女子育出罕見無毛兔:感情很深像家人,多少2023-03-06
- 浙江漁民誤捕白色“海豬”后放生,官方:是2023-03-06
- 丁家營鎮開展多種形式活動慶祝“三·八”婦2023-03-06
- 天天報道:全國人大代表李杰:增設宜昌藥品2023-03-06
- 天天快報!秋水長空的意思_秋水長空2023-03-06
- 熱門看點:許家印老婆年輕照片_許家印老婆2023-03-06
- 湖北省竹溪縣現有多少人口2023-03-06
- Bitvenus:加密貨幣行業迫切需要明確的監管2023-03-06
- 撫州一男子下泥潭摸魚 結果“難以自拔” 2023-03-06
- 環球今日訊!轎車變“毒車”!新余一男子多2023-03-06
- 當前短訊!為期4個月!廬山市開啟禁漁期 2023-03-06
- 九江發布森林火險橙色預警:全面禁止一切野2023-03-06
- 環球熱點評!新余警方發布通告:全面征集涉2023-03-06
- 廣州路東延工程(昌東大道至汕頭路段)通車2023-03-06
- 南昌:地鐵1號線北延工程有新進展 實時焦點2023-03-06
- 加個包裝價格翻6倍,上海消保委建議禁向未2023-03-06
- 外媒:瑞銀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至5.4%2023-03-06
- 天天訊息:1月全球動力電池暗潮涌動:寧德2023-03-06
- 洪山區推進湯遜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2023-03-06
- 環球新動態:探秘產學融合 400余名師生走2023-03-06
- 全球看熱訊:武漢市洪山區開展安全生產督導2023-03-06
- 科普親子活動走進江漢關社區,游戲中“解鎖2023-03-06
- “武漢藍”成新常態 武漢空氣質量優良天2023-03-06
- 杭州方正荷塘月色是學區房嗎_杭州方正荷塘2023-03-06
- 百合婚禮攜旗下品牌全陣營亮相2023年春季婚2023-03-06
- 三位全國知名專家入駐南大二附院特需門診_2023-03-06
- 園林部門:謹防農藥污染,最好不要采食公園2023-03-06
- 南昌今年計劃投入1000萬元 將安排近5000名2023-03-06
- 世界觀速訊丨南昌:織牢織密基層醫療“網底202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