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觀速訊丨持續培育新青年 老區日顯年輕態 鄉村振興人才輩出 黃岡崛起10萬“新農人”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毅 柯利華 通訊員 李歡 沈紅星
閱讀提要
(資料圖)
大別山區,“跳出農門”曾經一直是農村年輕人的首選。人潮奔流背后,農村空心化、空巢化問題加劇。誰來承擔鄉村振興?這成為城鄉大流動背景下的一道難題。
聚焦鄉村人才短板,黃岡市實施“培育新青年,振興新農村”計劃,近年來招引培育10萬名新青年,在老區大地激揚青春。他們擁有新知識,掌握新技術,帶來新理念……成為引領農業農村現代化與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
年輕支書注活力,古老村莊展新顏
還沒出元宵節,紅安縣城關鎮曹家畈村的村“兩委”就連續組織5場塆組會,定下一件大事:上馬“共享菜園”鄉村游項目。這意味著村里又多了一條致富路。該村去年集體收入25萬元,今年計劃突破30萬元。
曾經的曹家畈村,一半村民在外務工。村里無產業,村干部青黃不接,治理力量薄弱。
“家鄉生我養我,我只想通過努力帶動鄉親們致富。”2020年3月,在組織召喚下,29歲的阮東城毅然辭去省城月薪過萬的工作,返鄉接棒村黨支部書記。
曹家畈緊挨縣城,有著吃旅游飯的獨特優勢,但村民習慣門前屋后堆雜物,環境臟亂差。阮東城發起“最美庭院”評選,組織村民自己挨家打分。“這個辦法管用。”村民秦明月說,評上的都覺得有面子,村里還出臺政策支持“最美庭院”開辦農家樂、民宿。現在,曹家畈村四季瓜果飄香,農家樂菜式花樣翻新,引來游客盈門。
“鄉村振興,干部年輕化是關鍵。”紅安縣委組織部部長余宏波說,年輕干部更容易接受先進的理念和方式,帶動鄉村治理不斷升級。
2月9日,走進羅田縣駱駝坳鎮燕窩灣村,90后村支書黃晶正張羅當天的直播。2021年競選上任后,她帶領村“兩委”建起5G基站,與燕兒谷公司聯合發展電商,給農產品插上“隱形的翅膀”。2022年,該村人均收入達到2.4萬元。
剛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蘄春縣九棵松村黨委書記董振興,是一名211大學畢業的85后。在他帶領下,該村實現傳統石英砂產業升級,打造眾創科技園區。僅4年時間,全村集體收入達到5300萬元,接近翻番。
支部有活力,鄉村有動力。黃岡市3620個行政村共配備35歲以下年輕干部3700余人,常態化培養30歲左右后備村干部萬余名,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
“新農人”生新產業,一朵菊花產值逾30億元
在麻城,種菊已歷千年,但用處無非沖泡茶飲。在返鄉青年企業家曾瑩的帶動下,菊花可以用來做藥、釀酒、辦菊花宴、生產眼罩、發展旅游……
“我們自主開發的菊花系列產品28種,去年產值8300多萬元,今年肯定能破億。”35歲的曾瑩滿懷信心。
5年前,懷揣在廣東開服裝廠攢下的積蓄,曾瑩邀來菊花專家徐頌文,回到老家——麻城市黃土崗鎮張家墩村,創辦菊花高科技產業園。這是麻城首家以菊花科研、種植、精深加工、銷售等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
“缺少深加工企業,種出來沒銷路,村里一度只有幾戶種植,面積不到10畝。”張家墩村支書張華回憶過去。
現在,以張家墩村為圓心,麻城已形成萬畝連片菊花產業帶,500畝以上菊花專業村50個,系列總產值逾30億元。
菊花成了致富花,村民們紛紛返鄉,僅張家墩村近5年就有400多村民在家門口創業就業,昔日寂靜的村莊熱鬧了起來。
“‘新農人’更能找準鄉村的痛點。”麻城市委組織部部長潘琪說,“新農人”帶來新技術、新觀念,盤活一方產業,致富一方百姓,成為促進農業產業壯大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
2018年,畢業于華中農業大學的95后大學生彭達,來到浠水縣散花鎮天井湖村,創立“耕讀興農·菱辟蹊徑”菱角產業項目,用網絡銷售和深加工模式,解決了當地特產菱角保鮮時間短、銷售渠道單一的問題。現在,該村有52戶農民參與到菱角種植加工的產業鏈中,去年增收近千萬元。
為引導青年做產業振興的“領頭雁”,黃岡市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舉辦“創業黃岡”、“創青春”、“互聯網+大學生”、農村創業創新項目創意大賽等活動,支持建設星創天地、創業孵化器等農村創新創業平臺,為就業創業提供更好環境。
彭達說,這兩年,來自政府的扶持越來越精準,返鄉創業者機會越來越多。
新村醫新教師,鄉村公共服務上臺階
背上藥箱,跨上摩托車,90后大學生村醫程建成趕到楊世蓮婆婆家,量血壓、測血糖、送藥品,“一天一粒,莫忘嘍。”
楊婆婆今年75歲,有腦梗、冠心病的慢性病史15年,“我腿腳不方便,小程定期來家里診療,這幾年多虧了他。”
程建成原本在浠水縣清泉鎮上的衛生院上班,看到李堰村衛生室缺村醫,鄉親們看病不方便,他主動要求駐村。為了方便走村入戶,他還自費購買摩托車代步。
自從程建成來到村里,村民們健康觀念大有改變。“小程醫生總是說,預防比治療更重要。”楊世蓮說,現在,她做菜放鹽都比以前少了一半。
“村醫青黃不接,村民健康誰來守護?”這曾引起社會廣泛擔憂。2020年,黃岡市啟動“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計劃,已培養村醫905人,其中定向培養242人。
黃岡市衛健委負責人介紹,訂單培養的大學生村醫,在生源選擇上會向缺村醫的村傾斜,讓他們在家鄉服務,這樣有利于留得下,干得長。
針對農村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的普遍難題,黃岡積極引導城市青年科技人才和專業人才扎根鄉村。
羅田縣希望小學位于大別山深處的薄刀峰下,地處勝利鎮黃泥畈村。步入校園,正趕上同學們參加社團活動,舞蹈、合唱、籃球……1999年出生的教師晏棋也參與其中,快樂得像個孩子。
2021年,晏棋從黃岡師范學院畢業,響應黃岡市“雙新工程”的號召,來到希望小學工作。
“學校大多數學生是留守兒童,爸爸媽媽常年不在身邊,于是,我充當起姐姐的角色,帶他們吃飯、看病、玩耍。”晏棋的一言一行讓孩子們感受到家人的溫暖,很多學生都喜歡喊她“燕子姐姐”。
近三年,黃岡市已補充鄉村教師5392名。晏棋說,10年前,希望小學只有11位老師,絕大多數超過50歲。如今,學校已有23位公辦老師,40歲以下的有19位。她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鄉村教師隊伍中來。
黃岡市委組織部負責人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該市將下更大力氣匯聚人才,吸引和激勵更多有志青年投身鄉村振興一線。
相關閱讀
-
天天觀速訊丨持續培育新青年 老區日顯...
持續培育新青年老區日顯年輕態鄉村振興人才輩出黃岡崛起10萬“新農... -
當前動態:恩施州給地塊辦“身份證”,制...
恩施州給地塊辦“身份證”,制定“一地一策”方案去年盤活存量建設... -
記者手記 惠民利企一舉兩得 天天亮點
記者手記惠民利企一舉兩得---□曾雅青崗位技能培訓既能助力人才成長... -
熟悉而久違的繁忙春運又回來了 鐵路客...
熟悉而久違的繁忙春運又回來了鐵路客流創近三年最佳出行火爆折射發... -
“歷史遺留”豈是不作為的借口
“歷史遺留”豈是不作為的借口---“丁義珍式窗口”再現。據報道,鄭... -
神龍汽車發布全新用戶品牌“知音” 5年...
神龍汽車發布全新用戶品牌“知音”5年內完成全面電動化轉型---湖北...
- 天天觀速訊丨持續培育新青年 老區日顯年輕2023-02-13
- 當前動態:恩施州給地塊辦“身份證”,制定2023-02-13
- 記者手記 惠民利企一舉兩得 天天亮點2023-02-13
- 熟悉而久違的繁忙春運又回來了 鐵路客流創2023-02-13
- “歷史遺留”豈是不作為的借口2023-02-13
- 神龍汽車發布全新用戶品牌“知音” 5年內2023-02-13
- 【當前獨家】黃岡黃石鄂州三地社保實現互通2023-02-13
- 天天熱議:正骨的危害視頻_正骨的危害2023-02-13
- 李浩沅電影全集_李浩沅 世界關注2023-02-13
- 環球關注:水面筋的家常做法有哪些?水面筋2023-02-13
- 水面筋怎么做好吃?水面筋有什么功效與作用2023-02-13
- 兒童長期吃面食好嗎?經常吃面條有什么危害2023-02-13
- 熱消息:怎樣煮面條才好吃?甲醛面條有什么2023-02-13
- 婆婆丁是什么?婆婆丁長什么樣?2023-02-13
- 全球消息!面條菜有什么功效與作用?蒜香面2023-02-13
- 面條菜肉絲面怎么做?面條菜怎么弄才好吃?2023-02-13
- 面條菜怎么洗干凈?玉米粉蒸面條菜怎么做?2023-02-13
- 全球速訊:面條菜餡餅有哪些做法?孕婦飲食2023-02-13
- 面條菜怎么做好吃?面條菜是什么菜? 環球2023-02-13
- 天天熱資訊!面條菜拌豆干怎么做?面條菜形2023-02-13
- 【獨家】涼拌菜的調料配方有哪些?涼拌面條2023-02-13
- 消息!涼拌面條菜怎么做好吃?面條菜能生吃2023-02-13
- 面條菜有哪些做法?吃野菜需要注意什么?2023-02-13
- natashadenona是什么牌子?眼影盤真假如何2023-02-13
- natashadenona星星眼影盤好看嗎?眼妝技巧2023-02-13
- 【世界快播報】natashadenona日落盤怎么使2023-02-13
- 全球今熱點:星星眼影盤怎么使用?星星眼影2023-02-13
- Natasha眼影盤色系有哪些?Natasha產品評測2023-02-13
- nd星星盤和nd日落盤有什么區別?是否值得買2023-02-13
- 吉林省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啟動-焦點202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