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兔”呈祥迎新春 ——藏在湖北各大博物館里的兔文物 每日看點
東周 玉兔飾 (襄陽市博物館藏)
唐 月宮飛龍鏡 局部 (宜城市博物館藏)
唐 紅陶十二辰俑 (湖北省博物館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南宋 十二生肖青瓷俑 (兔俑) (湖北省博物館藏)
民國 十二生肖銅兔 (利川市檔案局藏)
隋 十二生肖灰陶俑 兔俑 (武漢博物館藏)
明 青玉壽字紋插牌 (武漢博物館藏)
明 青白玉鏤空東升圖環飾 (湖北省博物館藏)
清 康熙款青花生肖紋瓷瓶 (鄂州市博物館藏)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海冰 通訊員 楊穎 溫靜 云彩虹 楊力
金虎辭舊歲,玉兔迎新春。春節前,湖北省博物館、武漢博物館、襄陽市博物館、鄂州市博物館等多家博物館,就紛紛曬出館藏兔元素文物珍品,以線上線下展覽、社會教育活動等多種形式,向公眾展示充滿吉祥寓意的兔文化。
兔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馴養兔的國家之一,兔的形象大量出現在玉器、瓷器、青銅器、繪畫等文物遺存上。現從湖北各大博物館館藏文物中,甄選了一批精品“兔”文物,以饗讀者,恭祝大家兔年幸福安康。
生肖文化歷久彌新
十二生肖具有鮮明的中國傳統文化特色。據湖北云夢睡虎地和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秦簡可知,先秦時期即有比較完整的生肖系統。東漢王充的《論衡》記載有與現代相同的十二生肖。作為春節的吉祥物,十二生肖成為歷久彌新的文化符號。
十二生肖中的“兔”對應的是“卯”,“卯”字始見于甲骨文,因為用于古代計時,舊時官署辦公時點名報到稱為“點卯”。
湖北省博物館收藏一套生肖俑,由十二件手捧生肖頭像的宋代文官青瓷像組成,文官均著寬袖交領長袍,腰束絲帶,帽子正中刻“王”字。其中的青瓷兔俑,呈現兔子側視形象,著重表現兔子長耳、大眼的特點,兔耳淺刻兔毛紋路,整體造型生動,制作精美。
武漢博物館藏也有一套十二生肖灰陶俑,兔俑通體施彩繪,兔首人身,呈坐立式,身穿寬袖交領長袍,腰束絲帶,雙手合于胸前,兩只大耳朵高高豎起,可愛又端莊。
鄂州市博物館收藏一款青花生肖紋瓷瓶,胎釉精細,紋飾靈動,青花鮮麗明爽,呈色鮮藍青翠。瓷瓶中間的兔子以淺襯深,惟妙惟肖。此瓶不僅做工精細,寓意也極好,“瓶”諧音“平”,象征著平安。
“兔者,明月之精”
“兔者,明月之精”,古籍《坤雅·兔》如是解釋。月中有兔的傳說,或在西漢以前就存在,長沙馬王堆墓出土帛畫中,右上方是太陽,太陽中有金烏,左上方是月亮,月中有兔子和蟾蜍。南陽漢畫像石中,也有兔與蟾蜍同居月宮的刻繪圖案。
玉兔搗藥的傳說故事同樣由來已久,詩仙李白一首《古朗月行》更是讓“白兔搗藥”深入人心。武漢博物館藏月宮鏡,鏡面左側桂樹拔地而起,枝繁葉茂;鏡中心有一兔豎耳站立,兩爪握杵搗藥,雙耳藥罐自成鏡鈕;玉兔身后祥云舒卷,瑞氣升騰。另一款宜城博物館藏唐代“月宮飛龍”鏡,則布局清新明朗,流暢華麗。
“瑞獸”形象廣為流傳
“赤兔者瑞獸,王者盛德則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兔子一直被視為太平盛世的祥瑞之物,其形象常與有吉祥寓意的圖案一起出現,也多出現在古詩、繪畫、服飾、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等中,而廣為流傳。
武漢博物館藏有一款青玉壽字紋插牌,青玉牌嵌于紅木座上方,雙層透雕。上層花牌正中雕一“壽”字,四周雕有蝙蝠、喜鵲、仙鶴、玉兔穿行于蓮花之間,下層雕卷葉紋作底,整體紋飾寓意吉祥如意、長壽有福。
時至今日,各館館藏文物中,造型呆萌可愛的“兔”,尤其受到觀眾喜愛。湖北省博物館收藏的一對青白玉鏤空東升圖環飾,均雕刻著雙兔望月圖,“骨朵云”烘托著一輪圓月,碩果累累的枇杷樹下,各有兩只呆萌的玉兔,呈抬頭望月狀,又似在聆聽天籟之音。
武漢博物館收藏一款由和田青玉圓雕而成的靈動的玉兔,玉質細膩光潔,兔耳向后搭于背上,躍躍欲試,好似隨時準備起跳奔跑,動感十足。另一款白玉透雕龍紋玉帶飾板,呈長方形,正中雕有一蜿蜒盤旋的龍,左右下角各雕有一只活潑可愛的小兔子,給人和諧美好、欣欣向榮之感。
(圖片由各館提供)
相關閱讀
-
瑞“兔”呈祥迎新春 ——藏在湖北各大...
瑞“兔”呈祥迎新春——藏在湖北各大博物館里的兔文物---春節前,湖... -
神農架青天村——光伏送暖氣 民宿喜留客
神農架青天村——光伏送暖氣民宿喜留客---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神農... -
環球要聞:萬家燈火有了 觸手可...
萬家燈火有了觸手可及的“醫”靠---宜昌市伍家崗區大公橋街道社區衛... -
從孝感乘公交 到武漢“走親戚”
從孝感乘公交到武漢“走親戚”---沒想到現在能坐公交了。”1月24日... -
老河口市政企攜手筑防線——村醫進農家...
老河口市政企攜手筑防線——村醫進農家護村民健康---在襄陽市老河口... -
間斷23年后,百年獅子舞起來
間斷23年后,百年獅子舞起來---該村舞獅自清末年間由當地武術大師汪...
- 瑞“兔”呈祥迎新春 ——藏在湖北各大博物2023-01-25
- 神農架青天村——光伏送暖氣 民宿喜留客2023-01-25
- 環球要聞:萬家燈火有了 觸手可及的2023-01-25
- 從孝感乘公交 到武漢“走親戚”2023-01-25
- 老河口市政企攜手筑防線——村醫進農家護村2023-01-25
- 間斷23年后,百年獅子舞起來2023-01-25
- 當前速訊:新華全媒+|老味道翻新潮——探訪2023-01-25
- 2022年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同比增14.3%(新2023-01-25
- 荊楚美景喜迎八方賓客 湖北文旅市場紅紅火2023-01-25
- 新華全媒+丨鏡頭里的中國年:享美食 過大2023-01-25
- 世界關注:瑞“兔”呈祥迎新春——藏在湖北2023-01-25
- 向春而行丨吃上媽媽的肉糕就是年2023-01-25
- 熱議:武漢漢口里廟會,讓游客飽眼福又飽口2023-01-25
- 健康過年的正確姿勢 快來解鎖!2023-01-25
- 極目健康寶|為市民康復“把脈”,武漢市第2023-01-25
- 在你離開那一天吉他譜曾沛慈_在你離開那一2023-01-25
- 云南成為春節假期最熱門國內旅游目的地2023-01-25
- 南昌交警曝光一批違法車輛、高危風險企業名2023-01-25
- 野猴誤闖居民家 黃山消防員緊急抓捕放生2023-01-25
- 好消息!南昌-香港航班下周復航,曼谷航班2023-01-25
- 40個!安徽省第五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名單2023-01-25
- 冬日里的煙火氣(圖) 天天熱文2023-01-25
- 久違的年味又回來了!江西數千村民行族譜喜2023-01-25
- 拼經濟!多地獎勵企業春節不停產,沖刺兔年2023-01-25
- 廈門海洋高新產業園獲批設立省級高新區2023-01-25
- 今日視點:正月初四,為何迎灶神?2023-01-25
- 寒潮影響接近尾聲中東部陸續升溫 后天新冷2023-01-25
- (新春走基層)春節餐飲市場“復蘇記”:堂2023-01-25
- 全球消息!“年俗”打開方式在變:數字動能2023-01-25
- 一張票、兩條軌、千顆心,跟著G321次列車回2023-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