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要聞:萬家燈火有了 觸手可及的“醫”靠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龍華 汪菁華 通訊員 鄭照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月18日,農歷臘月廿七,千家萬戶已在迎候春節的到來。宜昌市伍家崗區大公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許仕芳仍在走街串巷、上門問診。
“錢奶奶,我們來給您測血壓了!”早上8時,許仕芳敲響了彭爺爺家的門。97歲的彭爺爺和93歲的錢奶奶是許仕芳近來最牽掛的人之一。
許仕芳所在的大公橋轄區內共有常住人口4萬多人,其中7664名65歲以上老人等被納入新冠病毒感染風險“紅黃綠”三色健康管理重點人群,由7支家庭醫生團隊分片管理。
“彭爺爺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病,臥床難起;錢奶奶有高血壓、心臟衰竭等病癥。二老幾乎不出門,日常起居由4個子女輪流照顧。上門健康服務對他們尤為重要。”老兩口被列入“紅色”高風險管理人員,許仕芳每周都要來走訪3次。
“來,錢奶奶您坐,我先幫您把扣子解開,脫下一只袖子……”許仕芳不僅細心又有耐心,而且做起事來干脆利落。
“血壓、氧飽和度正常。”幫錢奶奶量完血壓、指氧,她又為臥床難起的彭爺爺檢查。
“血壓、血氧正常,但隨機血糖20.2,好高!最近降糖藥按時吃嗎?”見彭爺爺血糖值很高,許仕芳建議二老的小兒子,在每次胰島素注射時增加1至2個單位。
擔心他們記不住,她將“建議”寫在便簽紙上,“將便簽貼在冰箱上,你們輪流照顧的子女就都能看到提醒了!”臨走時,許仕芳細心地囑咐。
從老兩口所在的2單元出來,許仕芳又奔向3單元。家庭醫生挨家挨戶上門入戶,被許仕芳稱為“掃樓行動”。
“我們1小時能服務3到4戶,老人不在家,我們會第二天再次上門。居民對我們的認可就是這樣一趟趟跑出來的。”1990年出生的許仕芳個子不高,拎著上十斤重的體檢包,穿著印有“家庭醫生”字樣的綠馬甲,爬樓梯上上下下,飛快。
下一位要隨訪的是年過八旬的張樹森老人。他患有較嚴重的高血壓,子女不在身邊。
許仕芳告訴記者,剛開始她主動上門時,張樹森不太配合,“他可能覺得我們社區醫生幫不了什么忙,有點瞧不起!”即便如此,許仕芳仍然每周上門或電話隨訪,為他服務。
許仕芳的“勤訪頻問”逐漸改變了張樹森的看法,猜疑變為感謝,誤解變為贊許。
體檢一切正常的張樹森對記者說:“去年12月一天夜里,我血壓很高,試著撥通小許的電話,她給了我調整用藥的建議。后來我才知道她那時正在高燒,我為小許點贊!”
去年12月17日,在為感染新冠病毒的社區居民送醫送藥過程中,許仕芳也不幸中招。高燒39度的她躺在床上每天還堅持為居民提供“在線醫療咨詢”。
說起這段經歷,許仕芳笑說:“當時發著高燒,一天接好幾十上百個電話,2個手機輪流響,電話和微信不停,感覺嗓子不是因為生病啞的,而是說話說啞的。”
“醫院不在于大小,有小許這樣的好醫生,是我們的福氣!”張樹森說。
“你們是醫生嗎?我爺爺可能‘陽’了,精神很差,能幫忙去看看嗎?”走出張樹森的家,迎面上樓的年輕人攔住許仕芳。
“綠馬甲”再次出動。“血氧飽和度僅為85%。”許仕芳感覺不妙,“鄒爺爺的血氧飽和度低于正常值,我建議趕緊轉診到市中心人民醫院救治。我現在幫您聯系綠色轉診通道。”
“好,謝謝您!謝謝您!”鄒爺爺的孫子不住地感謝。
看著老人被趕來的救護車接走,許仕芳又繼續前往下一個隨訪對象家中。
“雖然在社區工作沒有‘動手術刀’的成就感,但老百姓有什么‘頭疼腦熱’都會先打電話征求我的意見,這種被需要的滿足感以及大家的信任,讓我覺得社區醫生的價值是復合計量的。”許仕芳說。
和諧融洽互信的醫患畫面在我們眼中定格,感動在心中發酵。目前,全省1.6萬多支家庭醫生團隊,傳導著一個龐大保障體系的守護,全天候呵護著新冠病毒感染風險重點人群的健康平安,用付出與堅守,讓萬家團圓有了更堅實的“醫”靠。
相關閱讀
-
環球要聞:萬家燈火有了 觸手可...
萬家燈火有了觸手可及的“醫”靠---宜昌市伍家崗區大公橋街道社區衛... -
從孝感乘公交 到武漢“走親戚”
從孝感乘公交到武漢“走親戚”---沒想到現在能坐公交了。”1月24日... -
老河口市政企攜手筑防線——村醫進農家...
老河口市政企攜手筑防線——村醫進農家護村民健康---在襄陽市老河口... -
間斷23年后,百年獅子舞起來
間斷23年后,百年獅子舞起來---該村舞獅自清末年間由當地武術大師汪... -
荊楚美景喜迎八方賓客 湖北文旅市場紅...
荊楚美景喜迎八方賓客湖北文旅市場紅紅火火---截至當日15時,全省各... -
世界關注:瑞“兔”呈祥迎新春——藏在...
瑞“兔”呈祥迎新春——藏在湖北各大博物館里的兔文物---春節前,湖...
- 環球要聞:萬家燈火有了 觸手可及的2023-01-25
- 從孝感乘公交 到武漢“走親戚”2023-01-25
- 老河口市政企攜手筑防線——村醫進農家護村2023-01-25
- 間斷23年后,百年獅子舞起來2023-01-25
- 當前速訊:新華全媒+|老味道翻新潮——探訪2023-01-25
- 2022年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同比增14.3%(新2023-01-25
- 荊楚美景喜迎八方賓客 湖北文旅市場紅紅火2023-01-25
- 新華全媒+丨鏡頭里的中國年:享美食 過大2023-01-25
- 世界關注:瑞“兔”呈祥迎新春——藏在湖北2023-01-25
- 向春而行丨吃上媽媽的肉糕就是年2023-01-25
- 熱議:武漢漢口里廟會,讓游客飽眼福又飽口2023-01-25
- 健康過年的正確姿勢 快來解鎖!2023-01-25
- 極目健康寶|為市民康復“把脈”,武漢市第2023-01-25
- 在你離開那一天吉他譜曾沛慈_在你離開那一2023-01-25
- 云南成為春節假期最熱門國內旅游目的地2023-01-25
- 南昌交警曝光一批違法車輛、高危風險企業名2023-01-25
- 野猴誤闖居民家 黃山消防員緊急抓捕放生2023-01-25
- 好消息!南昌-香港航班下周復航,曼谷航班2023-01-25
- 40個!安徽省第五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名單2023-01-25
- 冬日里的煙火氣(圖) 天天熱文2023-01-25
- 久違的年味又回來了!江西數千村民行族譜喜2023-01-25
- 拼經濟!多地獎勵企業春節不停產,沖刺兔年2023-01-25
- 廈門海洋高新產業園獲批設立省級高新區2023-01-25
- 今日視點:正月初四,為何迎灶神?2023-01-25
- 寒潮影響接近尾聲中東部陸續升溫 后天新冷2023-01-25
- (新春走基層)春節餐飲市場“復蘇記”:堂2023-01-25
- 全球消息!“年俗”打開方式在變:數字動能2023-01-25
- 一張票、兩條軌、千顆心,跟著G321次列車回2023-01-25
- 越發的近義詞有哪些_越發的近義詞是什么2023-01-25
- (新春走基層)青海藏鄉里的“曼巴”:逢年過2023-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