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產816.16億斤背后的豐收“密碼”——吉林省糧食生產連續兩年超過800億斤發展紀事_全球速訊
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示范區玉米收割現場。
(相關資料圖)
梨樹縣持續打造現代農業生產單元建設,以300公頃土地相對集中連片為一個單元,全程機械化操作。
農業是我省的最大優勢,是全省振興發展的根基。近年來,我省糧食產量連續跨上700億斤、800億斤兩個大臺階,以占全國2%的國土面積貢獻了5.92%的全國糧食產量,糧食單產、人均占有量、商品量、調出量連續多年占全國前列,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壓艙石”。
據省農業農村廳提供的數據,2022年,全省糧食總產量達到816.16億斤,連續兩年超過800億斤,比上年增加8.32億斤,凈增量居東北三省第一位。全省糧食單產940.52斤/畝,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1.58%,在全國糧食主產省份中位列第一。
藏糧于地 夯實糧食安全之基
作為全國糧食主產區和糧食凈調出省份,我省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堅決實施“藏糧于地”戰略,持續加大政策支持建設高標準農田和黑土地保護力度,為全年糧食大豐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寒冬時節,行進在梨樹縣鄉間,道路兩旁,收割完玉米被秸稈覆蓋的黑土地一望無際。走進梨樹縣白山鄉達利農業機械農民專業合作社,映入眼簾的是滿院金燦燦的“糧垛子”和檢修維護后排列整齊的大型農機具。
“同傳統耕作模式相比,玉米秸稈免耕種植技術不僅能解決秸稈問題,還能減少農藥、化肥投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起到蓄水保墑、培肥地力的效果,長出來的玉米葉片寬大、秸稈粗壯。”合作社理事長董雅麗望著壟間腐爛的秸稈,腳踩松軟的黑土地感慨道,得益于“梨樹模式”,玉米每公頃產量從1.8萬斤增加到現在2.3萬斤以上,一畝地能增產近20%,一年比一年好呀!
2022年,梨樹縣持續打造現代農業生產單元建設,以農民專業合作社或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為實施主體,打破農戶間土地界限,以300公頃土地相對集中連片為一個單元,全程機械化操作,整縣推進實施黑土地“梨樹模式”。
為確保黑土地資源永續利用,我省深入實施“黑土糧倉”科技會戰,與中科院簽訂框架協議,開展黑土地退化阻控等150個課題研究,建設3個萬畝級、30個千畝級示范基地。在西部示范推廣鹽堿地治理與高效利用等相關技術20萬畝。強化保障體系建設,成立糧食安全暨黑土地保護工作領導小組,頒布《吉林省黑土地保護條例》,先后制定出臺全省黑土地保護總體規劃、實施意見、考核評價辦法、督察辦法等,構建起較為完備的工作推進體系。
“在全省46個縣推廣‘梨樹模式’基礎上,進一步拓展保護性耕作模式,初步構建了東部固土保肥、中部提質增肥、西部改良培肥等保護路徑,探索形成了秸稈覆蓋還田、深翻還田、碎混還田等十大黑土地保護模式,并在不同區域、因地制宜加大示范推廣力度。”省農業農村廳黑土地保護管理處處長劉彥佐說。
在保護黑土地的同時,我省還以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保護區和大中型灌區為重點,圍繞“田、土、水、路、林、電、技、管”8個方面,因地制宜分區施策,在長白山林農區、東部低山丘陵區、中部臺地平原區、西部沖積平原區,打造10個建設規模15萬畝,畝均投資標準達到3500元以上的“綠色生態型”“淺山宜機型”“智慧高產型”“節水高效型” 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引領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提檔升級,真正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生態友好。
2022年,全省實施保護性耕作面積達到3283萬畝,是2012年的14.2倍,穩居全國第一位;新建高標準農田550萬畝,創歷史新高。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4400萬畝,占全省永久基本農田的53%。
藏糧于技 促進農業高質高效
農機農藝結合,良種良法配套。為促進糧食生產高質高效,2022年,全省圍繞糧食生產目標,持續強化“藏糧于技”,狠抓科技支撐和防災減災,公開發布了主推技術58項、主導品種120個,綠色高質高效行動示范縣實現產糧大縣全覆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3%,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100%,對糧食增產貢獻率達到45%,努力讓農民用更好的技術種出更好的糧食。
現在正值種子加工生產旺季,在公主嶺市吉農高新種子加工車間內,三條玉米種子加工線正在加班加點工作,每天加工50萬斤玉米種子,為今年糧食增產提供了有力品種支撐。
“這些種子都是由省農科院自主研發的新品種,抗性好、產量高、密植好。”吉林吉農高新技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倉儲加工部部長臧宏圖自信滿滿地說,這條加工線是目前東北三省甚至國內最先進的一條線,選出的玉米種子籽粒飽滿,包衣效果達到市場上的最高水平。
作為制種大省也是用種大省,我省高度重視現代種業發展,不斷夯實種業發展基礎,提高種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推進種業振興,確保良種供應安全。全省先后創建2個國家級現代種業產業園、2個國家級制種大縣、1個國家級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認定7個省級種子(苗)繁育基地,科研院校和企業在海南建立近6000畝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全力保障育制種工作開展。
“每年種業企業在省內和省外建立制種面積近40萬畝,生產加工種子近4億斤,有效滿足了全省農業生產用種需求。”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處長鄭清說,2022年審定通過完成試驗程序的主要農作物新品種達到269個。
與此同時,2022年我省還在抗災保產量上下功夫,積極應對春季局地階段性干旱、大風冰雹、低溫寡照、強降雨等災害性天氣影響,省農業農村廳派出“干部+專家”模式的技術包保指導組、成立15個駐縣排澇指導小分隊,全省派出技術指導人員19.2萬人次,排出田間積水277.86萬畝,噴施速效肥料和植物生長調節劑225.91萬畝,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有效確保了作物安全成熟。
“為加強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監測防控,我省積極開展重大病蟲害飛防作業5053萬畝次、綠色防控面積4721萬畝,成功實現‘蟲口奪糧’ 。”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處長王永煜說。
來源:吉林日報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總產816.16億斤背后的豐收“密碼”——吉林2023-01-05
- 三部門:推動老字號等國潮品牌走出國門、走2023-01-05
- 今日視點:全國大部氣溫回升 “小寒”節氣2023-01-05
- 國家藥監局:加強新冠防控藥品拆零銷售監管2023-01-05
- 創歷史新高!九江港集裝箱吞吐量去年逾76萬2023-01-05
- 除夕火車票7日開售!出行前需要注意這些2023-01-05
- 環球觀熱點:撫州:國有資產鋪面2022年全年2023-01-05
- 贛州市糧食集團原董事長姜賢根一審獲刑10年2023-01-05
- 贛州多個單位主要負責同志調整2023-01-05
- 多部委密集發聲,2023年這些政策影響你的“2023-01-05
- 【當前熱聞】東航全球首架C919飛機密集驗證2023-01-05
- 三亞酒店高價引熱議 業內人士:業界需持續2023-01-05
- 2023年銷售目標400萬輛?比亞迪回應:對2022023-01-05
- 除夕火車票7日開售!出行前需要注意這些2023-01-05
- “極美”盛宴打造城市新名片 2022集美·阿2023-01-05
- 《癸卯年》特種郵票今日發行 我市6個郵政2023-01-05
- 當前資訊!人氣商氣煙火氣回來了 新年伊始2023-01-05
- 【全球新視野】建設高水平健康之城提升群眾2023-01-05
- 除夕火車票7日開售!出行前需要注意這些新2023-01-05
- 試車成功!中國航天點燃2023年的“第一把火2023-01-05
- 熱頭條丨今年“二九”竟不冷!全國大城市升2023-01-05
- XBB毒株是否會攻擊人的腸道?中疾控專家回應2023-01-05
- 全球報道:宜昌將編撰《楚辭大典》,打造屈2023-01-05
- 天天熱門:“五類”人群逐戶走到上門發放“2023-01-05
- 三年來最火春運、部分車票最低七折、寵物可2023-01-05
- 武漢進入“兩會時間” 超七成提案關乎經2023-01-05
- 熱點聚焦:天穹的意思解釋_天穹的意思2023-01-05
- 站點維護_站點維護 今日熱門2023-01-05
- 對汽車新技術實施“沙盒監管”2023-01-05
- 關注政策發力受益的板塊_今日視點2023-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