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馮江“像保護眼睛一樣呵護沉湖的候鳥”
極目新聞記者 王峻
(資料圖)
攝影:極目新聞記者 鄒斌
15年堅守,從“觀鳥小白”成長為“行走的鳥類圖鑒”,武漢蔡甸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程師馮江,用真摯的愛呵護著沉湖國際濕地美麗的生靈。
15年傾情守護候鳥
12月10日,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西南的沉湖國際重要濕地內,天高云闊,飛鳥云集。“現在正是沉湖濕地一年中鳥類聚會的高峰期,我們全天候對濕地進行巡護,保障候鳥平安遷徙。”馮江說。
“聽,那是孤獨的灰雁在尋找伙伴。”作為沉湖駐站巡湖第一人,馮江想不到,當年在華中農業大學寫的關于沉湖濕地變化的畢業論文,讓他與沉湖結緣。
今年是馮江從事濕地保護、科研監測工作的第15個年頭,他扎根在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創下了多個紀錄:他是在基層站點駐守時間最長的人,是保護區認識野生動植物最多的人,也是沉湖濕地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后發現鳥類新紀錄最多的人,更是最熟悉保護區的人。15年來,他基本跑遍了保護區內的所有鄉鎮、村組,被大家譽為保護區的“活地圖”。
清晨6時左右,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七壕觀鳥站,馮江身穿羽絨服,手持高倍望遠鏡,聚精會神地觀察著遠方。看了一會兒,他又變換個方向,繼續觀察。不時放下望遠鏡,用筆在本子上記錄著什么。
一群灰雁撲騰著翅膀掠過水面,飛向空中,在它們身后,成群結隊的鳥兒展翅翱翔、鵝嘶雁叫,一時間萬鳥蔽空,滿眼都是候鳥的身影。
兩聲鳥叫從蘆葦叢中傳出,似乎在一唱一和地對話。“這是棕頭鴉雀。”馮江說。15年沉淀,他已對沉湖地形地貌、植物分布、鳥類生活習慣了如指掌。“除了用眼去看,聽聲音判斷,也是一種識鳥的重要手段。”只要鳥一叫,馮江的雙耳瞬間就能辨識出鳥類品種。
候鳥在濕地上空飛翔
馮江介紹,監測是很重要的工作,每個月至少進行一次,冬季觀鳥比夏季出發早些,一般在六點鐘左右出發,完成整個調查,大概需要七到八個小時。
自參加觀測工作以來,馮江觀察到的沉湖濕地鳥類新紀錄已有19種。2013年,他對連續5年的觀鳥數據資料進行整理,形成了申報材料,充分證明了沉湖濕地作為國際重要濕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為了保護沉湖濕地和在這里棲息的珍稀鳥類,馮江和同事們駐守在基層站點,有時深夜出門、通宵巡護。保護區道路崎嶇難行,夜晚看不清,他曾連人帶車栽進過魚塘。
在馮江看來,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他說:“我們觀鳥,一方面是出于個人看到鳥的這種喜悅,還有保護區內觀測到新的物種而喜悅;另一方面,又能通過我們的觀測數據,反映出工作成效。”
馮江在觀察候鳥
“退養還湖”上候鳥數逐年增加
今年立冬過后,沉湖迎來遷徙候鳥入境的高峰期。12月初,馮江和同事們剛做完最新一次鳥類調查,發現沉湖國際濕地候鳥總數已突破10萬只,接近峰值。
從3年前的6萬余只,增長到如今的10萬只,馮江說,沉湖國際濕地的候鳥每年穩定增加,與濕地實施“退養還湖”密不可分。
為修復濕地生態系統、保護生態多樣性、恢復自然濕地,2017年起,沉湖濕地開始全面禁止圍網養殖,將保護區內的“三網(圍網、攔網、網箱)”全部拆除;2019年蔡甸區加快推進沉湖濕地“退養還湖”工作,全面取締保護區核心區和緩沖區內歷史遺留的生產經營活動,廢止承包合同、拆除生產生活設施、挖開堤埂豁口。在馮江等濕地保護者的共同努力下,近年來,沉湖濕地共完成退養還濕7.8萬畝,修復退化濕地1400公頃,恢復濕地植被110公頃。濕地生態得到有效恢復,為越冬的候鳥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和充足的食源。
站在候鳥群集的岸邊,馮江指著正在埋頭覓食的鳥兒們說:“這里曾經漁網林立,經過修復后,現在已是水草茂盛、魚翔淺底,沉湖濕地水鳥種類和數量穩步提升,濕地生態系統得到極大恢復。”
候鳥正在覓食
馮江說,就是要“像保護眼睛一樣呵護沉湖的候鳥”。
為做好濕地的科普宣傳工作,去年以來,沉湖濕地在前期保護與修復的基礎上,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包括建設生態道路、步棧道、觀鳥臺以及觀鳥塔等設施,讓人們能夠走進濕地,近距離觀測鳥類、植物,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更進一步了解濕地保護工作,起到科普宣教作用。
馮江表示,作為濕地保護工作者,要順應自然規律,嚴守生態紅線,保護生態安全,讓沉湖國際重要濕地成為展示中國生態治理、濕地保護修復的樣板。
相關閱讀
-
15年,馮江“像保護眼睛一樣呵護沉湖的...
15年,馮江“像保護眼睛一樣呵護沉湖的候鳥”---15年堅守,從“觀鳥... -
督促整改63項問題,孝感持續推進大氣治...
督促整改63項問題,孝感持續推進大氣治理---改善空氣質量,防治大氣... -
當前快訊:網上一些感染了新冠病毒的患者...
網上一些感染了新冠病毒的患者自述癥狀很輕,甚至無癥狀,那么老年... -
冷冷冷!-5℃+7級偏北風!三股冷空氣接力!
冷冷冷!-5℃+7級偏北風!三股冷空氣接力!---冷空氣又來給氣溫打折... -
比服務 賽技能 “荊楚行 湖北情”...
比服務賽技能“荊楚行湖北情”活動在潛江服務區舉辦---12月9日,湖... -
動態:孫海洋談“孫卓回家一周年”:過...
孫海洋談“孫卓回家一周年”:過一年像一天---2021年12月6日的這個...
- 15年,馮江“像保護眼睛一樣呵護沉湖的候鳥2022-12-10
- 如果感染了新冠,何時要服用中藥?如何選擇2022-12-10
- 用數據說話!陳賽娟院士最新研究:疫苗能有2022-12-10
- 督促整改63項問題,孝感持續推進大氣治理 2022-12-10
- 當前快訊:網上一些感染了新冠病毒的患者自2022-12-10
- 如何使用充氣娃娃2022-12-10
- 畫萬花筒的軟件(軟件萬花筒)2022-12-10
- 世界熱頭條丨專家:云南可打造“溫果南下、2022-12-10
- 大陸親人述三代臺胞回鄉路:游子歸路漫漫 2022-12-10
- 【臺胞“申”活Ⅱ】“申”活指南|關于臺灣2022-12-10
- 今頭條!探訪新疆大型農貿市場 貨豐價穩品2022-12-10
- 環球觀察:新疆冰雪旅游熱 農牧民冬閑不再2022-12-10
- 西藏阿里“零碳”光儲熱電示范項目帶電成功2022-12-10
- 冷冷冷!-5℃+7級偏北風!三股冷空氣接力!2022-12-10
- 環球信息:軒轅劍之天之痕小雪原名是(軒轅2022-12-10
- 環球短訊!心網圖片(心網)2022-12-10
- 同為系統工程,航天給方便面行業帶來了什么2022-12-10
- 多項技術為航天員照亮歸途_世界快資訊2022-12-10
- 鐵路客流回升 各地有序恢復列車開行-全球2022-12-10
- 天津港中歐中亞班列突破9萬標箱 創歷史新2022-12-10
- 中國企業亮相國際大展 備受客戶青睞_全球2022-12-10
- 比服務 賽技能 “荊楚行 湖北情”活動2022-12-10
- 政府組團為國內外貿企業尋找更多商機2022-12-10
- 動態:孫海洋談“孫卓回家一周年”:過一年2022-12-10
- “黃桃罐頭能治病”火上熱搜,商家:實際沒2022-12-10
- 湖北建始法院三天執結一件勞動爭議案:全球2022-12-10
- 每日頭條!武漢市洪山區發熱門診(診室)醫2022-12-10
- 又下一城,武漢盛帆女籃創隊史首次WCBA四連2022-12-10
- 全球觀熱點:女子帶2歲兒子進溫泉店女湯池2022-12-10
- 人行橫道出入口被護欄擋住,交警:將查看處2022-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