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要聞 >

織密地災防治“網”——甘肅自然資源廳扎實做好為民辦實事

2022-02-24 11:35:19    來源:甘肅日報

去年汛期,我省多地頻繁出現強降雨天氣,各地地質災害防治任務艱巨。

在這樣的天氣情況下,我省成功預報地質災害7起,緊急轉移人口1488人、避免可能傷亡人員855人、避免經濟損失7424.9萬元,交出了地災避險年度“零傷亡”的優秀答卷。

這一切,得益于省委、省政府長期以來對地災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視,也得益于全省地災綜合防治體系的建立和不斷完善提升。結合黨史學習教育,省自然資源廳扎實做好為民服務辦實事,著力提升地質災害防治水平,構建以監測預警、科技防災、群專結合為主的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

織密地災防治“網”

2021年10月2日20時,平涼市靈臺縣突遇一場局地大暴雨,中臺鎮降水量達140.2毫米。

第二天11時50分,省、市、縣相繼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專報,靈臺縣因氣象因素引發地質災害的風險較高(橙色預警)。21時30分,南店子村駐村干部李振華在排查時發現東莊社地面出現裂縫,房屋發出異響。

作為地災群測群防員,李振華意識到這是臨災征兆,立即通過電話、敲鑼等方式發出預警信號,并向中臺鎮政府報告情況,通知村民趕緊撤離。22時10分左右,部分山體出現劇烈滑動,約300萬立方米滑坡體沖向村莊,造成18戶房屋傾斜、倒塌。

“雖然此次地質災害來得突然,但區域內群眾無一人傷亡。”省自然資源廳地質勘查管理處處長徐東介紹,此次暴雨中,受威脅的883名群眾全部成功避險。

早在汛期來臨之前,我省就提前組織召開視頻會對全省汛期地災防治工作進行了周密部署。先后印發了《甘肅省地質災害防治“十四五”規劃》《甘肅省地質災害防治項目管理辦法》等規范性文件,編制了《地質災害防治項目編制深度規定》,細化配套了8個實施方案,構建了全省地災防治方案“1+8”體系。

在此基礎上,全省各縣區市開展了1∶5萬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實現了全省全覆蓋,完成了第一次全國綜合風險普查工作任務,開展群測群防員信息統計更新,加強群測群防體系建設,督促落實防治責任到村組、社區等最小行政單元。

細節決定成敗。搶在汛期來臨之前,省自然資源系統上線運行群測群防APP,完成了普適型監測預警設備并網運行,打通預警信息“最后一公里”,確保預警信息發布到村到戶到人。

地災防治講究“人”“技”并重。在凍融期、汛期等關鍵期,省自然資源廳建立“分片包干、專家駐守”制度,充分發揮自然資源部11名駐省專家作用,安排省屬國有地勘單位216名技術人員入駐市縣,組建了20人的應急專家團隊,幫助市縣開展汛期巡查和排查。

省自然資源廳積極與氣象、應急等部門會商,科學研判地質災害趨勢。據統計,2021年以來,全省共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預警信息2498期,累計派出技術人員11473人次,排查巡查隱患點25578處,處置各類隱患1071處。

提升群眾避險能力

“受強降雨影響,全省86個縣市(區)出現100 余處滑坡(崩塌)險情,威脅人員2萬余人……”2021年5月12日,一場全省各級地質災害防治小組統一參加的地質災害應急避險演練緊張而有序展開。

警報響起,各部門有序奔赴演練模擬的“災害現場”:公安部門對現場實施了警戒并維持現場秩序;交警部門實施現場交通管制,確保救災物資的運輸;應急部門妥善安置受災群眾,并為受災群眾分發救災物資;自然資源部門應急調查小組和地勘單位迅速趕赴現場開展應急調查,衛星監測移動指揮車輛派出無線電排查單兵,會同各地勘單位技術人員趕赴現場開展調查評估。

航拍無人機緊急升空,第一時間傳回受災區域及災情狀況照片;遠程會商系統緊急啟動,及時開展地質災害險情分析及處置方案會商,為應急搶險和應急處置提供了科學依據。

多維監測儀、次聲傳感器、智能夜視儀、應急衛星會商設備、多功能電法儀、三維地震探測儀……新技術、新方法在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監測預警以及專群結合防災等領域的深入應用,讓防汛演練充滿“科技智慧”。

這場演練覆蓋了全省所有易發地質災害地區,各級干部群眾共計1.4萬余人參加。

如今,全省地災避險演練培訓已走上常態化、基層化軌道。2021年以來共開展地質災害避險演練908場,參與人數81077人,累計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培訓992次61507人。

下足“防”字繡花功

“未來6小時,您所在的地區可能出現大暴雨,局部地方降雨量將超過100毫米,請注意防范。”每年進入汛期,暴雨來臨前,省內各地區的干部群眾都會收到這樣的短信提示。

有了提前預警,各地自然資源部門就能夠提前防范,各級相關部門、鄉鎮、村委會也有了應對地質災害的充足準備時間。

有序運轉,是甘肅地災防治交出優秀答卷的程序保障。去年,省自然資源廳從地勘單位抽調20多名地質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兵分五路,按照汛前、汛中和汛后3個時間節點,深入蘭州、甘南、天水、隴南、慶陽和武威等13個市州開展汛期“三查”工作,對每個隱患點建立一本登記臺賬。

摸清了底子,專家組在高風險區布設地災自動監測站和普適化監測點,利用遙感技術對地災隱患點實施遠程監測,不斷提升監測預警水平。

按照“資金跟著項目走”的原則,省自然資源廳有序開展項目前期儲備,組成聯合督導組對在建項目的工程進度和資金撥付情況開展專項檢查。通過實施一系列舉措,基本消除和控制了2904處重大地災隱患點,治理工程保護區范圍內再未發生因地災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021年,全省共建成地質災害普適型監測預警實驗點2001處,涉及13個市州共75個縣區;為433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安排了群測群防員。

避災搬遷享安居

2021年8月7日,隨著首批60戶289名地質災害避險搬遷群眾登上開往蘭州新區的客車,舟曲縣果耶鄉、立節鎮地災避險移民搬遷的序幕正式拉開。

舟曲縣是全國罕見的滑坡、泥石流、地震三大地質災害高發區和水土流失嚴重區,全縣滑坡體平面面積達30.08平方千米,泥石流流域面積約占舟曲縣面積的55.1%。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探索搬遷安置模式,最終決定將受威脅較重的群眾搬遷至蘭州新區。2021年,安排省級資金1000萬元,對舟曲縣23處地質災害隱患排危除險;下達2040萬元補助資金,實施了舟曲立節北山滑坡應急治理工程。

聚焦“防”、強化“治”、聚力“搬”,全力守好重大地質災害人員“零傷亡”的底線。這項工程,為舟曲避險搬遷打下了堅實基礎。

省自然資源廳充分發揮領導小組辦公室作用,會同蘭州新區、甘南州舟曲縣及各成員單位,對照任務清單,推進落實避險搬遷。從蘭州新區安置點的冬季供暖、配套設施建設、群眾就業就學,到舟曲地災滑坡區搬遷、未搬遷群眾生產生活等方面,都一一抓實抓細。

各方共同發力,為避險搬遷群眾提供方便。自然資源部高度重視舟曲縣避險搬遷和立節北山治理工程,從資金、政策、技術等方面給予全面支持;蘭州新區專門制定調整耕地分配方案,保障搬遷群眾的后續穩定收益。

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同志介紹,將按照“分期實施、先急后緩,成熟一批、搬遷一批”的思路,五年內分兩批,將10518戶42401人避險搬遷至蘭州新區,讓他們過上安全幸福的新生活。

(記者 洪文泉)

關鍵詞: 織密地災防治網 甘肅自然資源廳 扎實做好 為民辦實事

相關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级成人片在线观看| 黑人操亚洲美女|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蜜桃麻豆| 推拿电影完整未删减版资源| 国产成人亚综合91精品首页| 中国老师69xxxx高清hd| 激情五月激情综合网| 国产成人久久91网站下载|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欧美婷婷六月丁香综合色| 国产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99ri精品国产亚洲|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公与2个熄乱理在线播放| 热久久这里是精品6免费观看| 新婚夜被别人开了苞诗岚| 亚洲欧美视频一级| 色综合小说天天综合网| 国产麻豆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小说 |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网| 久久99九九99九九精品| 欧美视频在线播放bbxxx| 国产三级av在线播放| 99re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 日本亲与子乱ay中文| 人人妻人人狠人人爽| 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好大| 大伊香蕉在线精品视频人碰人| 久久成人午夜电影mp4| 深夜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91麻豆精品国产一级|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激情校园春色| 猫咪www免费人成网站| 国产乱子伦农村XXXX| 91亚洲导航深夜福利| 成人艳情一二三区| 亚洲av无码之日韩精品| 玉蒲团之天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