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的“姐弟戀”,這對老人的愛情故事打動了無數人
極目新聞3月16日訊(記者孫澤宇 通訊員郝利紅)“兩個女兒成家后,也和她們的長輩一樣,過得很幸福。”再過幾天,就是父親去世4周年的忌日,在武漢龍泉山孝恩園,劉女士與丈夫前來為老人祭祀。“賢妻良母好教師,慈祥勤儉終身伴”望著墓碑,劉女士念出了碑文。那是5年前母親離世時,父親劉都慶為母親李梅欽鐫刻的生平。母親走后一年,父親也隨她而去,同她一起合葬在此。
未用父親校長身份 主動追求鄰班姐姐
“爸,隔壁班那個女孩是誰?一襲白裙,青春靚麗,我想認識她!”一天,少年劉都慶問父親。父親告訴他,女孩叫李梅欽,是附近大戶李家的妹子。
上世紀40年代,劉都慶還是湖南湘鄉一中的學生,而他的父親從北大畢業后選擇回到家鄉,成為了這所中學的校長。對于兩人的事,父親從未多問,只是告訴兒子“她比你年齡要大”。
“比我大一點怕啥,當我姐姐也挺好的!”劉都慶作為家里兄弟姊妹里的老大,從小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
一封情書,配以陽光俊朗的外表,再加上精氣靈光的性格,沒過多久,劉都慶就成功追求到了李梅欽,兩人雙雙墜入愛河。1949年9月,在新中國誕生前夕,郎才女貌的劉都慶和李梅欽喜結良緣。
轉眼,劉都慶考上了廣西大學物理系,就讀一年后,轉到武漢的中原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前身)學習統計學。因學業出眾,劉都慶又被學校推薦到中國人民大學,繼續攻讀統計學碩士。畢業后,他回到了中原大學,成了一名高校老師。而李梅欽也跟隨丈夫來到武漢,在小學任教,之后成為了一名優秀教師。
“滿滿一抽屜的書信,見證了爸爸媽媽的異地戀。”劉女士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在父親艱苦求學時與母親往來的幾十封書信前,一個幸福的小家庭終于團聚。此后,夫妻二人便有了他們四姐弟,過上了闔家幸福的日子。
中年時,關于兩人的愛情,劉都慶很少提到,但到了晚年,他卻經常回憶起與老伴相愛的點點滴滴,總是對著孩子們念叨“你媽媽為家里犧牲了很多,吃了不少苦,真的不容易”。
愛人因病與世長辭 老人次年隨其而去
劉女士說,母親在2008年就被查出患有心梗和腦梗,隨著年紀增加,又患上了老年癡呆癥。見老伴終日病魔纏身,劉都慶既心疼也著急,帶著老伴四處求醫。2011年,劉都慶找到了遠在美國的外孫女,詢問國外是否有先進醫療技術,能把她外婆的病治好。外孫女打聽許久,但仍無良方。
隨后,劉都慶從新聞報道中得知,武漢一家醫院正在進行干細胞移植的相關醫療研究,這無疑對老伴的治療是個好消息。“只要有一線希望,我都要嘗試!”劉都慶執意要為老伴報名求醫。幾經周折,李梅欽成功入院,但醫生又告訴家屬,老人的病情過重,并不適合進行治療。
無奈之下,劉都慶和子女只能將李梅欽接回家中養病。此時,劉都慶的身體也每況愈下,患有腰椎疾病的他,在老伴生命的最后一段時間里,已無法正常行走外出,但依舊整日陪伴在老伴床邊,盡力地照顧著與他相伴一生的愛人。
2016年6月,李梅欽因病情突然惡化,與世長辭,享年85歲。在此前母親病重,眼看無法堅持下去的時候,劉女士曾向父親提及過母親的后事,但都被父親拒絕了。母親走后,劉女士便開始與姐弟們籌辦后事,但期間父親都是一言不發。“買個合墓吧,待我走后,就能和你媽媽永遠在一起!”許久之后,劉都慶終于開口。
在李梅欽的墓碑上,劉都慶鐫刻了出自肺腑的十四個字:賢妻良母好教師,慈祥勤儉終身伴。
李梅欽去世三個月后,劉都慶因肺病住進了醫院,又過了半年,他因病重而隨著終生相伴的愛人駕鶴西去。臨走前,劉都慶拉著兒女們的手,讓他們別太難過:“馬上就能去到你們媽媽身邊了,其實我是幸福的!”
之后,兒女們便將父親與母親合葬在武漢龍泉山孝恩園,墓碑刻上了父親的名字,碑上的遺像也換成了兩人生前的合照。
伉儷情深代代相傳 書香門第鑄就幸福
劉女士說,在母親走后的日子里,父親總是會跟我們講起家中的往事。“你媽媽是典型的賢妻良母!”劉都慶對兒女們說,結婚后,母親對他的家庭一直很關照,不僅做一些漂亮衣服給他妹妹穿,還總是寄錢資助劉家的小孩讀書。當時,母親還是學校帶畢業班的班主任,教學任務重,下班后還得回家照顧孩子們的衣食住行,非常辛苦。
“母親賢良聰慧,父親重情知恩,從讀書、教書中,父母通人性,知情理,耄耋之年依舊伉儷情深。”劉女士告訴記者,爺爺是北大學子,父親是人大碩士,家里的第三代、第四代人也有很多就讀于名校。重視教育,培育品德的良好家風,被一代代地傳承了下去。“書讀好了,人就能知書達理,才能更容易收獲幸福!”
良好的家風傳遞到了兒女們身上,劉女士的弟弟早年便南下深圳定居,幾十年來,常常往返武漢深圳兩地,看望故鄉的親人。2009年,正是兩老的60年鉆石婚,劉女士和丈夫為父母設計了一場別出心裁的東湖游:租輛觀光車,請位講解員,叫來攝像師,配臺小音響,給父母一個幸福的時光。
當天,劉都慶點播了一首費玉清的《一剪梅》,原本不會唱歌的他,為了討李梅欽的歡心,也放聲歌唱起來。“媽媽被爸爸五音不全的歌聲,逗得樂開了花!”劉女士告訴記者,因為母親的名字里有一個“梅”字,父親生前但凡看到含有“梅”字的事物,都會很興奮。“游梅園、去梅嶺、看梅花,水果也要吃梅子……”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對父母一生最生動形象的寫照。”劉女士說,每年春節和清明,他們姐弟都會帶著孩子去龍泉山孝恩園看望父母。再過幾天,就是父親去世4周年的忌日,劉女士一家前來武漢市龍泉山孝恩園為老人祭祀。在老人的遺像前,劉女士把這些故事,娓娓道來地向大家講述。“兩個女兒成家后,也和她們的長輩一樣,過得很幸福,就是對家風最好的傳承。”劉女士嘴里小聲地念著,并深深地鞠了一躬。
龍泉山孝恩園征集家風故事
家風傳承,往往是不經意間的,可能是一件有紀念意義的物件、一封感人至深的家書、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一句簡短有力的家訓,總讓后人念念不忘。
清明節來臨之際,武漢龍泉山孝恩園啟動《龍泉山下憶故人 清明時節傳家風》征集活動,挖掘孝恩園逝者家庭的家風傳承故事。孝恩園負責人介紹,好的家風薪火相傳,孝恩園在清明節前征集該陵園逝者的家風傳承故事,旨在與后人一道感受先人的家國情懷,傳承好家風。孝恩園征集熱線為027-81780700,歡迎該陵園的逝者的家屬提供有價值信息和線索,楚天都市報將通過全媒體平臺多維度宣傳報道逝者家庭的家風故事,以勵后人。
相關閱讀
-
比去年增加6600人 武漢8.56萬人今日中...
比去年增加6600人武漢8 56萬人今日中考---湖北日報訊(記者張倩倩、通 -
大悟:“法治副校長”護航青少年成長 ...
大悟:“法治副校長”護航青少年成長---為有效推進普法工作進校園,... -
新洲稅務:“問辦協同”熱線貼心服務市...
新洲稅務:“問辦協同”熱線貼心服務市場主體---“一個電話就能解決... -
湖北省2023年1-5月環境空氣質量重要數據...
湖北省2023年1-5月環境空氣質量重要數據通報---2023年1-5月,全省17個 -
襄州:用好用活紀檢監察建議書
襄州:用好用活紀檢監察建議書---“我們聯合財政、金融等部門,在全... -
警惕掃碼“掃走”個人信息|速讀
警惕掃碼“掃走”個人信息---據上海市消保委暗訪發現,某知名連鎖奶...
- 世界播報:祁門縣打造中醫藥產業發展新高地2023-06-20
- 全球訊息:志特新材6月20日快速反彈2023-06-20
- 廈門今起三天或仍有熱雷雨 氣溫持續偏高2023-06-20
- 廈門火炬高新區發布“企業創新稅收指數”2023-06-20
- 集美區政協舉辦高校委員座談協商會 天天速2023-06-20
- 全國最長過海管廊向海底掘進 計劃4年內竣2023-06-20
- 龍龍高鐵福建段鋪軌貫通 預計年底具備開通2023-06-20
- 用戶賬戶控制是什么意思?用戶賬戶控制怎么2023-06-20
- 比去年增加6600人 武漢8.56萬人今日中考 2023-06-20
- 大悟:“法治副校長”護航青少年成長 世界2023-06-20
- 新洲稅務:“問辦協同”熱線貼心服務市場主2023-06-20
- 湖北省2023年1-5月環境空氣質量重要數據通2023-06-20
- 襄州:用好用活紀檢監察建議書2023-06-20
- 警惕掃碼“掃走”個人信息|速讀2023-06-20
- 長江委要求重點防范山洪災害和城市內澇 丹2023-06-20
- 實現“全鏈條、全口徑、全維修、全覆蓋”對2023-06-20
- 洪山:筑牢優化營商環境“鐵三角”|全球快2023-06-20
- 上海中考出現泄題情況?假的!_世界快播報2023-06-20
- 四川四市州迎來強降雨 轉移群眾166戶460人2023-06-20
- 《只此青綠》展詩意畫卷 帶觀眾開啟沉浸式2023-06-20
- 數獨九宮格有什么解題方法和技巧?玩九宮格2023-06-20
- Cs1 6地圖編輯器2023-06-20
- 今日看點:智能馬桶的功能有哪些_智能馬桶2023-06-20
- 短訊!新概念英語第一冊要點練習(30)2023-06-20
- 手串什么材質的好?手串的戴法有什么講究?2023-06-20
- 大平層是什么意思?大平層有什么優缺點?2023-06-20
- 曼珠沙華怎么種?曼珠沙華有毒嗎?2023-06-20
- 如何正確使用二維碼掃描工具?二維碼掃描器2023-06-20
- 多部門密集施策 全面激活農村內需潛力2023-06-20
- 環球速讀:實惠中型SUV,車內空間是亮點,1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