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一戶!湖北2311戶因災倒房家庭將住新房過年
極目新聞記者 黃忠
通訊員 劉球 李偉
實習生 朋欣雨 張譯尹
這幾天,家住黃岡紅安的汪世星忙活著置辦家電,準備春節前搬入新居;在恩施州的咸豐縣,蒯友芝和家人張羅著平整院落,添置年貨,期待著一家人住進新房過年……
汪世星和蒯友芝都是因災倒房重建戶,像他們一樣,今年湖北共有2311戶。眼看新年就要到來,他們的房子建好了嗎?能否搬進新家過春節?對于困難受災群眾,今冬明春將送去哪些溫暖?
12月20日,湖北省應急管理廳救災和物資保障處一級調研員胡慶平介紹,截至11月30日,全省核定需重建、修繕對象分別為2311戶、10321戶,竣工率分別為95.93%、97.95%,預計年底前均可完成任務。
對于受災困難群眾,湖北省已下撥棉被、棉衣、棉大衣、毛毯和絨衣等省級冬春救助物資15萬件,同時再下撥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4600萬元,確保受災困難群眾安全、溫暖過冬。
忙著置辦家電和家居
脫貧戶要在新家過年
“房子基本好了,再置辦家電和家具,在新家過年沒有問題。”12月20日,黃岡市紅安縣杏花鄉梅英村村民汪世星說起因災倒房重建一事,喜笑顏開。
今年7月,因為連續暴雨,汪世星家住了幾十年的青土磚混切房子成了危房。“風一吹,感覺就要倒了,隨時都有坍塌的可能。”汪世星介紹,防患于未然,當地政府部門讓將他家緊急搬出,就近安置。
老房子因暴雨倒塌
一場大暴雨之后,房子還是倒了!安家立命之所沒了,讓這個原本困難的家庭雪上加霜。面對重建家園的難題,汪世星一家愁上心頭。他們家原是脫貧戶,汪世星患有高血壓和腎結石,妻子也有糖尿病,兩個成年兒子也有心理疾病,沒有經濟收入,一家人全靠汪世星打工收入,生活困難。“最快的辦法就是援拆援建,幫助一家人重建新家,樹立生活信心。”紅安縣應急局救災股負責人黃喜安告訴極目新聞記者。
梅英村村支書梅前進介紹,為了幫助汪世星家解決住房難題,當地政府,應急部門和村里立即行動起來,拆除危房、平整地基、設計房型、購買材料,邀請工匠,“我們所有人跑前跑后,都是為了早點把房子建好。”
風雨過后是彩虹。今年11月,一套100多平方米的小平房拔地而起,粉刷一新的水泥房寬敞明亮,給這個困境家庭帶來了信心和希望。
汪世星告訴記者,為了幫助他家蓋房子,政府相關部門幫忙申請了兩屬兩戶政策性農房保險3萬元,加上因災倒房重建補助資金和過渡期生活救助4萬多元,解決了建房啟動資金的大問題。
汪世星家新蓋的房子
“現在房子比以前結實多了,以后再也不怕刮風下雨了!”汪世星介紹,湖北省應急管理廳副廳長閘源虹還和他家結對幫扶,多次關心并上門慰問,“兒子的病情也在好轉,我很知足。家安全了,我也安心了,相信日子會越來越好。”
黃喜安介紹,今年紅安縣全力開展災后重建工作。截至目前,72戶因災倒房重建工作基本結束,全部可以實現受災群眾在新居中歡度春節的心愿。
避開地質災害隱患點
新建樓房洋氣又安全
看著家里新蓋的二層小洋樓,76歲的恩施州咸豐縣清坪鎮龍潭司村村民蒯友芝滿是歡喜,“以后住著再也不用擔心了。”
今年6月,持續暴雨導致山體滑坡,蒯友芝和兒孫們住的老房子成了危房,“山坡上滑下的黃土,都快到了屋后。”經咸豐縣應急管理局和縣自然資源規劃局核查災情,建議立即搬遷。
搬遷前的老房子
房子不能住了,他們一家只能暫居在親戚家中。“畢竟是別人家,住著還是不太方便,我們想在政府的幫扶下,早點建個房子。”蒯友芝說。
蒯友芝一家六口,是脫貧戶,全靠兒子和孫子在外務工收入,自己則和兒媳、孫媳在老家務農,種植柑橘和柚子增加家庭收入。
受災后,當地政府和應急部門便主動上門宣傳政策,幫助開展恢復重建工作。聽說有政策,可以幫助新建房子,蒯友芝心里的石頭才算落了地。
咸豐縣應急局救災股負責人譚佶介紹,因災倒房恢復重建,當地應急部門共為蒯友芝老人和她的子女兩戶重建戶籌集了9.5萬元。其中,因災倒房恢復重建等補助4.5萬元,農房保險理賠5萬元。
為避開原址地質災害隱患點,當地村委會還積極協調,將蒯友芝家新房從唐崖河這邊搬到了對岸,原本老人和孩子分建的平房,合二為一建成了兩層的樓房,寬敞時尚,堅固實用。
蒯友芝家新建的樓房
今年12月初,樓房竣工,裝修基本完工,就等著平整院落,置辦年貨,搬進去過新年。“新房子位置好,也更漂亮了,以后下再大的雨也能睡個安穩覺了。”蒯友芝說道。
譚佶告訴極目新聞記者,今年以來,咸豐縣遭受低溫冷凍、暴雨洪澇等自然災害襲擊,該縣核定需重建房屋40戶,目前已全部竣工,受災群眾都打算搬新房過年。
棉衣棉被毛毯發到手
為群眾送去冬日溫暖
前些天,拿著孫子領回的兩套棉被、一條毛毯、一件棉衣,宜昌市秭歸縣梅家河鄉魯家灣村村民魯城榮非常高興,當即穿著棉衣試了試,嘴里不停的說著“暖和、暖和”。
魯城榮今年80歲,和孫子魯江林一家一起生活,基本沒有收入來源。今年因為天氣原因,魯江林種植的蔬菜、煙葉等作物受到影響,收入也有所減少,平時空閑就出外打工補貼家用。
寒冬里,秭歸縣應急局惦記著老人的生活,當地政府等有關部門將老人納入受助對象,并通知家人幫助領取了棉衣、棉被等救災物資,老人在村里逢人就說:“黨和政府的政策好!”
就在前幾天,滿載荊州市江陵縣應急局救災御寒物資的車輛到達白馬寺鎮,接收完救災物資后,鎮政府工作人員立即按照物資發放方案,向各村社區進行調撥發放。
73歲的劉同金是白馬寺鎮桂花社區居民,今年受雨季影響,家中魚塘受災,一家人生活陷入困境。經過社區民主評議,劉同金被評選為受助對象。
物資到達后,社區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將御寒物資送到他的家中。劉同金感激地說:“今年魚塘遇水受了災,政府多次來關心慰問。冬天又來送被子,我感到很激動。”
荊州公安縣困難群眾領取棉衣棉被
12月20日,湖北省應急管理廳救災和物資保障處四級調研員李偉介紹,今年以來,湖北遭受嚴重暴雨洪澇、風雹和地質災害等自然災害,導致全省受災困難群眾需冬春救助總人口達378萬人,該廳已下撥救災資金1.01億元、救災物資1.2萬件。為進一步做好冬春救助工作,省應急管理廳11月底下撥省級冬春救助物資15萬件,并于近日再下撥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4600萬元,確保受災困難群眾安全、溫暖過冬。
李偉告訴記者,救災物資重點發放給受災群眾中的低保對象、重度殘疾等困難群體。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則用于支持因災倒損民房重建、修繕和過渡性救助、應急救助等受災困難群眾生活救助。
相關閱讀
-
比去年增加6600人 武漢8.56萬人今日中...
比去年增加6600人武漢8 56萬人今日中考---湖北日報訊(記者張倩倩、通 -
大悟:“法治副校長”護航青少年成長 ...
大悟:“法治副校長”護航青少年成長---為有效推進普法工作進校園,... -
新洲稅務:“問辦協同”熱線貼心服務市...
新洲稅務:“問辦協同”熱線貼心服務市場主體---“一個電話就能解決... -
湖北省2023年1-5月環境空氣質量重要數據...
湖北省2023年1-5月環境空氣質量重要數據通報---2023年1-5月,全省17個 -
襄州:用好用活紀檢監察建議書
襄州:用好用活紀檢監察建議書---“我們聯合財政、金融等部門,在全... -
警惕掃碼“掃走”個人信息|速讀
警惕掃碼“掃走”個人信息---據上海市消保委暗訪發現,某知名連鎖奶...
- 廈門今起三天或仍有熱雷雨 氣溫持續偏高2023-06-20
- 廈門火炬高新區發布“企業創新稅收指數”2023-06-20
- 集美區政協舉辦高校委員座談協商會 天天速2023-06-20
- 全國最長過海管廊向海底掘進 計劃4年內竣2023-06-20
- 龍龍高鐵福建段鋪軌貫通 預計年底具備開通2023-06-20
- 用戶賬戶控制是什么意思?用戶賬戶控制怎么2023-06-20
- 比去年增加6600人 武漢8.56萬人今日中考 2023-06-20
- 大悟:“法治副校長”護航青少年成長 世界2023-06-20
- 新洲稅務:“問辦協同”熱線貼心服務市場主2023-06-20
- 湖北省2023年1-5月環境空氣質量重要數據通2023-06-20
- 襄州:用好用活紀檢監察建議書2023-06-20
- 警惕掃碼“掃走”個人信息|速讀2023-06-20
- 長江委要求重點防范山洪災害和城市內澇 丹2023-06-20
- 實現“全鏈條、全口徑、全維修、全覆蓋”對2023-06-20
- 洪山:筑牢優化營商環境“鐵三角”|全球快2023-06-20
- 上海中考出現泄題情況?假的!_世界快播報2023-06-20
- 四川四市州迎來強降雨 轉移群眾166戶460人2023-06-20
- 《只此青綠》展詩意畫卷 帶觀眾開啟沉浸式2023-06-20
- 數獨九宮格有什么解題方法和技巧?玩九宮格2023-06-20
- Cs1 6地圖編輯器2023-06-20
- 今日看點:智能馬桶的功能有哪些_智能馬桶2023-06-20
- 短訊!新概念英語第一冊要點練習(30)2023-06-20
- 手串什么材質的好?手串的戴法有什么講究?2023-06-20
- 大平層是什么意思?大平層有什么優缺點?2023-06-20
- 曼珠沙華怎么種?曼珠沙華有毒嗎?2023-06-20
- 如何正確使用二維碼掃描工具?二維碼掃描器2023-06-20
- 多部門密集施策 全面激活農村內需潛力2023-06-20
- 環球速讀:實惠中型SUV,車內空間是亮點,12023-06-20
- 賽力斯,替問界加分還是減分-每日資訊2023-06-20
- 全球實時:拉開榮威品牌新能源征程序幕 榮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