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館全新亮相全面上新 展出文物增加15000件以上
航拍湖北省博物館新館。
湖北日報訊 (記者王晶、海冰、通訊員黃敏)12月21日,湖北省博物館三期新館建成全面開放。全新亮相的省博,館舍建筑總面積達11.4萬平方米,其中展陳面積達3.6萬平方米,在全國省級博物館中名列前茅;展出文物由此前的約10000件增加到25000件以上。全面上新的省博,形成南北兩館一體、兩主兩翼、中軸對稱布局,成為美麗的東湖畔最富文化內涵、最具文化魅力的荊楚美學地標。
湖北省博物館是中央與地方共建的8家國家級重點博物館之一,是湖北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保護、研究、展示、教育機構,傳承和弘揚荊楚文明的重要窗口,2018年中印元首外交活動的“國家文化客廳”。
湖北省博物館原館舍面積不足5萬平方米,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省博物館就地改擴建。2016年,省博物館三期擴建工程正式啟動,新建文展大樓、文物研究中心、文物保護中心、觀眾接待中心等項目。三期工程以“鼎盛江城、楚韻基石”為設計理念,在建筑樣式上取形于“鼎”字,采用大跨度架構、大凈高中庭、大角度外墻設計,氣勢恢宏、莊重典雅,凸顯楚文化風格;在融入周邊環境上,追求楚式建筑“天人合一”的理念,建筑高度不超過綜合館天際線,藏于林旁、濱臨湖畔、襯于老館,渾然天成。
湖北省博物館館藏文物豐富,現有藏品24萬余件(套),國家一級文物近千件(套),禁止出國(境)的“國寶”級文物9件,居全國博物館前列。尤以商周青銅器、楚秦漢漆木器與簡牘、先秦及明代藩王墓出土的金玉器為特色。省博緊扣館藏文物特色,按照“彰顯荊楚文化魅力、展示湖北文明發展歷程、突出館藏文物特點、體現最新學術研究成果”的展覽理念,建立了既體現自身優勢,又彰顯個性的陳列展覽體系。
三期新館設置有“楚國八百年”“曾侯乙”“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國”“越王勾踐劍特展”“梁莊王珍藏”“八音和鳴——音樂文物展”等6項常設專題陳列。其中“楚國八百年”“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國”等新設展覽,集中呈現了湖北近年來考古學術研究最新成果。展廳采用立體光纖星空屋頂、低反射玻璃柜體和多媒體視頻講解等先進技術手段,生動鮮活地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努力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活起來。
走近楚地先民的生活
——省博新館新展先睹為快
省博新館越王勾踐劍展廳內展示的越王勾踐劍。
省博新館曾侯乙展廳內展現的曾侯乙編鐘。
省博新館曾侯乙展廳。
省博新館內景。(本版圖片均由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宇欣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海冰 王晶 通訊員 黃敏
經多年籌備與建設,12月20日,湖北省博物館三期新館建成開館,成為收藏荊楚文化的新坐標。
新館有哪些亮點?推出哪些新展?上新了哪些國寶?帶著廣大讀者的好奇,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前往探館,采訪了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及多位策展人員。
“原來祖先并不遙遠”
新館全新打造的重磅展覽——“楚國八百年”,分“開疆拓土”“禮俗百業”“驚采絕艷”“上下求索”四個單元,吸收新的研究成果,突出楚人“篳路藍縷”“一鳴驚人”的精神內涵,從物質到精神、從文獻到文物,全面展示楚國的歷史和文化。
漫步展廳,觀眾會發現,除了以宏大敘事講述楚國跌宕多姿的歷史外,展覽還非常“接地氣”。在講述楚人衣食住行的板塊,看到假發、梳子、折疊床等文物,會頓時覺得十分親近。特別是目睹基本保存完好的戰國干煸魚,及楚人當時食用的大米、麥子、板栗、生姜、花椒等植物考古遺存時,有觀眾不禁驚呼,“2000多年前的楚國先民,與今天荊楚大地的飲食結構太接近了。”
“此次策展目標之一,就是與觀眾構建最短共情距離,架起溝通古今的橋梁,讓觀眾感到祖先并不遙遠,歷史可以走進我們今天的生活。”方勤稱。
共享40余年曾國考古成果
名不見經傳的曾國歷史,是由考古工作者一手“挖”出來的。我省考古工作者歷時40余年寫就一部“曾世家”。
展覽“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國”,分“始封江漢”“漢東大國”“左右楚王”與“華章重現”四個部分,通過考古成果,揭示曾國700余年間,從在江漢地區獨領風騷到滋養楚國、最后融入楚文化的發展歷程。走進該展廳,第一印象就是“琳瑯滿目、嘆為觀止”,展覽除了展示數不清的珍寶外,還以公眾考古視角,介紹考古工作者是如何破解諸多曾國之謎,如何厘清曾侯家族的世系。
“曾侯乙”展覽是對原館展覽的全新改陳,分為“敬天崇祖”“金聲玉振”“所尚若陳”“觀象授時”“車馬儀仗”“永保用享”等部分,多角度闡釋曾侯乙文物,展現古代禮樂文明,凸顯文物藝術特色。搬進新家的曾侯乙編鐘,成該展最大的亮點。它被陳列在寬敞的玻璃展柜中,處于恒溫恒濕的環境中,享受著高科技的實時守護,與頭頂的“二十八星宿穹頂”相伴,向觀眾訴說著2400年前的傳奇。
“天下第一劍”獨享400平方米展廳
“越王勾踐劍特展”分“越國春秋”“驚世發現”與“劍中王者”三個單元,以越國歷史作為切入點,介紹文物背后的歷史故事與科技成就。令觀眾驚喜的是,越王勾踐劍一改往日偏置一隅的低調,獨享一個約400平方米的展廳。這種展陳方式在湖北省博物館是首創。策展人稱,“如此鎮館之寶,足夠撐得起一個展廳,也更顯王者風范,展廳里觸屏、國家寶藏視頻等元素的加入,則讓觀眾更深入走近‘天下第一劍’。”
“梁莊王珍藏——鄭和時代的瑰寶”展覽是對原館展覽的全新改陳,分“天潢貴胄”“珠圍翠繞”與“絲路擷珍”三部分,講述梁莊王和王妃的故事,及海上絲綢之路帶來的中西文化交流。策展人稱,本次布展從“人”的角度切入,鋪陳展覽線索。展廳面積從330平方米增至1000余平方米,展品卻減少了約30件套,旨在為每件文物提供充足的展示空間。同時新增多媒體互動展項“寶物歷險記”等,向公眾生動地展示鄭和下西洋途經國家的風土與特產。
“此次新館大量使用多媒體手段,讓展覽真正‘活’起來。AR眼鏡、智能語音導覽的大量使用,及人性化的便民措施,只為給觀眾更好的觀展體驗。”方勤稱。
省博物館免費開放15年
累計接待游客1910萬余人次
湖北日報訊 (記者海冰、王晶、通訊員黃敏)12月20日,驚艷亮相的湖北省博物館三期新館,令文博愛好者興奮不已,開館消息一時成為網絡熱點。
“這無疑是湖北省博物館歷史上一個‘高光時刻’”。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說,該館作為中央與地方共建的8家國家級重點博物館之一,自1953年以來,創造了多個輝煌。
方勤介紹稱,2007年11月,湖北省博物館向公眾免費開放,開地方博物館之先河。免費開放使公共文化回歸公共鑒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數據顯示,2007年免費開放當年,省博接待26萬余人次參觀。到2019年,年接待量增至240萬余人次。2007年至今15年,共有1910萬余人次入館感受荊楚文化、中華文明的魅力。
方勤說,20世紀世界重要考古發現之一——曾侯乙墓,出土曾侯乙編鐘等大量音樂文物,使湖北省博物館成為國際音樂考古的圣地。而曾侯乙編鐘復制件頻頻出現在國際舞臺上,先后出訪20多個國家和地區,更成為文化交流“金色名片”。它以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文藝創作重要題材。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6億多人通過各種途徑領略了《編鐘樂舞》視覺盛宴。其中,來到湖北省博物館參觀編鐘樂團表演的觀眾,數十年來至少達1000萬人次。
此外,湖北博物館多次接待外事活動,曾在同一天接待兩位外國元首。2018年,該館更是作為中印元首外交活動的“國家文化客廳”,成為展示大國文明風范的窗口。
省博新館開放后觀眾由南大門入館
湖北日報訊 (記者王晶、海冰、通訊員黃敏)12月21日,湖北省博物館三期對公眾開放后,觀眾入館改由南大門進入,北大門成為觀眾出口及散客大件行李寄存處。
省博相關人士介紹,省博開放時間為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館);每周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開放范圍為文展大樓(南主館)、綜合館(北主館)、編鐘館(西館)、楚文化館(東館)。開放展廳為南主館:一樓、二樓《曾侯乙》、二樓《越王勾踐劍》《曾世家》、三樓《楚國八百年》《梁莊王》《保利藏金》、四樓《書畫》;北主館:三樓《瓷器》、四樓《荊楚百年英杰》;東館:一樓《永遠的三峽》。
觀眾可在湖北省博物館微信公眾號、湖北省博物館官方網站實名預約免費參觀,選擇日期、時段后點擊預約門票,最多可提前7天預約。
每個開館日有4個預約入館時間段,分別為:9:00-11:00、11:00-13:00、13:00-15:00、15:00-16:00。門票預約成功后請觀眾按照相應預約日期、時段有序入館參觀。使用身份證預約的觀眾,入館當日憑身份證原件通過閘機檢票進館。使用非身份證預約的觀眾,門票預約成功后會生成二維碼,入館當日憑預約證件(護照、港澳臺通行證)原件,刷二維碼進館。兒童也需預約,請家長在預約界面填寫兒童的身份證號等預約信息,每位成人最多攜帶兩名兒童。
省博對現役軍人、消防救援人員、殘疾人、65歲以上老年人開放綠色通道,無需預約(疫情管控升級期間除外),到現場后刷本人身份證原件,走綠色通道入館。
省博對旅行社、企事業單位、學校等開放團隊預約,需在省博官方網站進行團隊預約。
編鐘演出時間調整為11點、14點、15點各一場(館方將根據參觀人數適時調整演出場次),演出地點仍在原編鐘演奏廳。
相關閱讀
-
比去年增加6600人 武漢8.56萬人今日中...
比去年增加6600人武漢8 56萬人今日中考---湖北日報訊(記者張倩倩、通 -
大悟:“法治副校長”護航青少年成長 ...
大悟:“法治副校長”護航青少年成長---為有效推進普法工作進校園,... -
新洲稅務:“問辦協同”熱線貼心服務市...
新洲稅務:“問辦協同”熱線貼心服務市場主體---“一個電話就能解決... -
湖北省2023年1-5月環境空氣質量重要數據...
湖北省2023年1-5月環境空氣質量重要數據通報---2023年1-5月,全省17個 -
襄州:用好用活紀檢監察建議書
襄州:用好用活紀檢監察建議書---“我們聯合財政、金融等部門,在全... -
警惕掃碼“掃走”個人信息|速讀
警惕掃碼“掃走”個人信息---據上海市消保委暗訪發現,某知名連鎖奶...
- 廈門今起三天或仍有熱雷雨 氣溫持續偏高2023-06-20
- 廈門火炬高新區發布“企業創新稅收指數”2023-06-20
- 集美區政協舉辦高校委員座談協商會 天天速2023-06-20
- 全國最長過海管廊向海底掘進 計劃4年內竣2023-06-20
- 龍龍高鐵福建段鋪軌貫通 預計年底具備開通2023-06-20
- 用戶賬戶控制是什么意思?用戶賬戶控制怎么2023-06-20
- 比去年增加6600人 武漢8.56萬人今日中考 2023-06-20
- 大悟:“法治副校長”護航青少年成長 世界2023-06-20
- 新洲稅務:“問辦協同”熱線貼心服務市場主2023-06-20
- 湖北省2023年1-5月環境空氣質量重要數據通2023-06-20
- 襄州:用好用活紀檢監察建議書2023-06-20
- 警惕掃碼“掃走”個人信息|速讀2023-06-20
- 長江委要求重點防范山洪災害和城市內澇 丹2023-06-20
- 實現“全鏈條、全口徑、全維修、全覆蓋”對2023-06-20
- 洪山:筑牢優化營商環境“鐵三角”|全球快2023-06-20
- 上海中考出現泄題情況?假的!_世界快播報2023-06-20
- 四川四市州迎來強降雨 轉移群眾166戶460人2023-06-20
- 《只此青綠》展詩意畫卷 帶觀眾開啟沉浸式2023-06-20
- 數獨九宮格有什么解題方法和技巧?玩九宮格2023-06-20
- Cs1 6地圖編輯器2023-06-20
- 今日看點:智能馬桶的功能有哪些_智能馬桶2023-06-20
- 短訊!新概念英語第一冊要點練習(30)2023-06-20
- 手串什么材質的好?手串的戴法有什么講究?2023-06-20
- 大平層是什么意思?大平層有什么優缺點?2023-06-20
- 曼珠沙華怎么種?曼珠沙華有毒嗎?2023-06-20
- 如何正確使用二維碼掃描工具?二維碼掃描器2023-06-20
- 多部門密集施策 全面激活農村內需潛力2023-06-20
- 環球速讀:實惠中型SUV,車內空間是亮點,12023-06-20
- 賽力斯,替問界加分還是減分-每日資訊2023-06-20
- 全球實時:拉開榮威品牌新能源征程序幕 榮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