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平臺落地到產業挺立,溧陽何以鏈起“中科系”
7月14日,“巴斯夫—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車及儲能聯合研究中心”揭牌。“暢通”,是此次合作雙方的最大體驗感。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長胡江平說,縱觀溧陽新能源產業鏈、營商環境、創新環境、人才環境,這里是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與巴斯夫開展合作研發的最佳選擇。
溧陽布局新能源產業的10年中,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產學研共建已長達7年,孵化和吸引60多家新能源科創企業落地,包括3家潛在獨角獸和9家瞪羚企業,申請發明專利600余項……如何破解科技經濟“兩張皮”?這座蘇南縣級市攜手國內頂尖科研院所孜孜“探路”。
走進溧陽產業集聚程度最高的區域——溧陽高新區,面前仿佛鋪開一張環環相扣的“產學研地圖”,每“打卡”一處,“創新密碼”便逐漸浮現。溧陽市委書記葉明華表示,圍繞“創成國高新、邁向科產城”的目標愿景,溧陽高新區聚焦主導產業、重點項目持續發力,以攀“高”向“新”的實際行動,為建設蘇南綠色崛起品質城市增添新動能。
(相關資料圖)
“產業化”刻進“平臺基因”
走進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在各種以光譜儀、分析儀等專業儀器命名的實驗室里,科研人員正在進行各類電芯與材料的測試與失效分析。目前,研究院已建成前沿技術中心、測試分析中心、失效分析中心、工藝工程中心、定制開發中心等功能中心,與超400家動力電池上下游企業建立合作,其中包括華為、吉利汽車、寧德時代、LG等頭部企業,2022年營收超1.3億元。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鄭杰允說:“解決研發經費從哪來的問題,科研機構自身需要具備市場競爭力,才能獲得可持續發展。”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是國內最早開展鋰離子電池和鈉離子電池研究的單位,溧陽具有前瞻性的新能源產業布局為物理所技術孵化提供了絕佳“試驗場”。2017年,新能源產業加速成勢,溧陽超前布局創新端,與物理所共建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致力打造國內一流的新型研發機構,由被譽為“中國鋰電之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立泉出任名譽院長,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員李泓擔任總工程師。
聚焦“原始創新、技術培育、工程放大、產業孵化”全鏈條發展模式,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把“產業化”刻進“平臺基因”。
去年11月,陳立泉院士在赴常州參加世界工業與能源互聯網博覽會途中,一見面就詢問鄭杰允:最近有沒有新孵化企業?鄭杰允介紹,在中國科學院物理所體系中,專為一個產業而搭建科研平臺的先例很少。一方面,動力電池產業具有鏈長、量大的特點;另一方面,這也是物理所與溧陽的一次創新探索,以公司化運營管理模式打造科研平臺。
自落戶以來,研究院積極推動創新成果產業化應用,已孵化包括中科海鈉、衛藍新能源、天目先導在內的30多家硬科技公司,包含關鍵材料、電池、裝備、系統及回收,涉及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硅碳負極材料等下一代儲能及動力電池技術,估值超過300億元,硫化物固態電池、低溫電解液、低成本儲能電池等原創技術正在持續孵化落地,“中科系”創新生態鏈基本成型。研究院目前已啟動股改,努力為全國院地產業化合作探索路徑。
2018年,中國科學院物理所與溧陽深化合作,成立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同樣采取公司化運營管理模式。李泓介紹,公司化運營機制更加靈活,通過待遇、股權等方式予以激勵,可以招聘足夠的具備產業化經驗的復合型人才;另外,高校科研院所重點解決“從0到1”的問題,公司化更加貼近市場需求,可以重點投入資源去解決市場需要的問題,優勢在于解決“從1到N”的問題。
中國科學院物理所副研究員尹良曾在美國工作,2021年回國后組建了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尹良科學家工作室。“在美國做科研時偏向基礎研究,現在我們的研究更注重與應用端接軌。在溧陽,我們與上下游企業保持廣泛頻繁的交流,有效縮短了科研成果從實驗室小樣到應用在成品車上的時間。”尹良團隊研發的錳基正極材料突破了高容量長循環的技術難點,達到行業領先水平,目前正與新能源頭部企業聯合開發錳系3C類電池、小動力電池、長續航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
破解企業“選擇困難”
近期,藍固(常州)新能源有限公司完成超億元A+輪融資。落戶溧陽不到兩年,藍固新能源已實現千噸級固態電解質的量產。在企業籌建階段,就有多地看好這只“潛力股”。“搶企大戰”中,完善的產業創新生態以及政府部門對產業的深刻認知,讓溧陽最終“勝出”。
藍固新能源董事長兼總經理李立飛博士畢業于中國科學院物理所,長期從事鋰電池關鍵材料的研究與產業化。“溧陽的政策優勢不是最突出的,但溧陽擁有物理所導入的最強技術支撐,溧陽政府與企業有著高度同頻感,聊起動力電池,大家都很興奮,有共同語言。”這很“打動”李立飛。
2016年至2017年,溧陽接連引進寧德時代、科達利、璞泰來、聯贏激光、上汽集團等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領軍企業,全面展開產業布局。
招商即投資。溧陽高新區投促局副局長許微宇說:“招引項目不是簡單地拼政策,更要關注項目特點和行業壁壘。我們非常注重培養招商人員的學習能力,從產業大類到細分領域,從投資邏輯到調研評估,每個項目我們都做足功課。”中科海鈉創始人、執行董事長唐堃博士認為,溧陽很有“眼光”,招商人員具備專業的商業投資思維。
大院大所、龍頭企業等“行業頂流”為溧陽吸引來了第一批科創“拓荒者”。中科海鈉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首家專注于鈉離子電池開發與制造的企業,創始團隊成員均出身于中國科學院物理所,2017年底落戶溧陽。在企業深耕賽道的同時,溧陽則在努力完善服務配套。唐堃說:“溧陽打造了令企業最舒適的‘親清’政商關系,這是企業最需要的成長環境。”
中科海鈉在溧陽完成了從小試、中試到量產的產業孵化,現已在安徽阜陽、山西太原、山西陽泉建設生產線。藍固新能源也在浙江湖州、山東淄博建立了子公司。溧陽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潘益明說:“企業發展壯大需要進行戰略布局,在招引企業時,我們就表示支持企業走出去,打消他們的‘后顧之憂’。”
不僅“眼光準”,溧陽更“目光長遠——留下“搬不走”的研發總部。今年4月,藍固新能源中央研究院工程中心入駐溧陽高新區,李立飛說:“工程中心主要負責固態電解質粉體、新型固態電解質材料、固態電解質先導應用的研究開發,是銜接公司研發、客戶需求和基地量產線之間的橋梁。”
轉動產業“飛輪效應”
在中國科學院物理所“一村三湖”(北京中關村本部、懷柔雁棲湖大裝置平臺、東莞松山湖中子應用與材料科學、溧陽天目湖成果轉化與學術交流)的戰略布局版圖上,溧陽是唯一的縣級市。
比“大城市”更具有吸引力的,是“大產業”。2022年,溧陽動力電池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年產量約占全國15%,規模實現全國縣域第一。
想做產業化的科研人才來了。2018年底,吳凡從國外名校回國加入中國科學院物理所,成為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之一。入職物理所一周后,吳凡便來到溧陽搭建新型硫化物全固態電池實驗室。如今,吳凡團隊已培養近40位博士后、碩博研究生、工程師,承擔15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截至目前,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和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擁有科研人員500多人,其中擁有碩博學位的技術人員占40%以上,成立了18家科學家工作室。
想“淘金”未來的投資人也來了。在2023年“電動中國”系列論壇——“第二屆全國鈉電池研討會”及“天目湖先進電池產業創新論壇暨固態電池研討會”上,來自全國上千名新能源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基金投資人齊聚溧陽。GRC富華資本合伙人董瀟瀟博士說,溧陽眾多電池企業都擁有先進技術和豐富的產業化經驗,投資溧陽就是投資新能源產業發展。據統計,溧陽平均每年舉辦高端論壇、學術會議、主題沙龍30余次,吸引超2萬人次參加。
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鏈鏈緊扣”,共同為溧陽“產業飛輪”傳遞動力。從啟動到加速,溧陽是如何轉動產業“飛輪效應”的?
平臺導入。中科海鈉、衛藍新能源、天目先導是中國科學院物理所在溧陽孵化的“初代企業”,現已全員“跑進”細分賽道前列。天目先導專注于納米硅碳負極等電池核心材料研發生產,是溧陽第一家“潛在獨角獸”企業,正在進行新一輪融資。知情人士透露:“有上百家投資機構想投但投不進去。”今年4月中科海鈉完成B輪融資,去年11月衛藍新能源完成近15億元D輪融資。初代“中科系”企業紛紛贏得資本青睞,帶動頂級投資機構關注溧陽。
“鏈”上吸引。藍固新能源核心產品為液態電解質、混合固液電解質以及固態電解質材料,中科海鈉、衛藍新能源是其重要下游客戶,這也是藍固新能源選擇溧陽的原因之一。江蘇固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物理所的資源“嫁接”下來到溧陽,該公司總經理郭夕鋒形象地用“你的公司是我的倉庫”來形容溧陽產業鏈之完備,“對面公司開叉車就可以把原材料運到我們公司。”
延“鏈”培育。耀石鋰電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高安全、高能量密度固態鋰離子電池領域,衛藍新能源參與其孵化。初代“中科系”企業差異化培育“二代企業”,衛藍新能源是國內極少擁有固態電池核心技術專利的企業,公司戰略負責人李國剛表示:“投資耀石是因為我們看好固態電池技術能夠在消費類市場有廣泛應用。”
新能源“產業飛輪”滾滾向前,更多“產業飛輪”的齒輪也開啟轉動。目前,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打造的先進金屬器件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醫用應用物理公共技術平臺、鈉離子電池創新平臺和光伏太陽能電池研發平臺四大平臺,“折射”出中國科學院物理所在溧陽的下一代產業布局。
“結合國家需求、產業前景、物理所自身的技術能力以及溧陽產業環境等四個方面綜合考慮,我們決定繼續開辟新賽道。溧陽營商環境好、政策具有延續性,多年來我們與溧陽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基礎,科研人員可以放手去干。”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總經理張笑天介紹,PECVD半導體設備項目、植介入醫用元器件項目、異質結光伏項目、固態鈉電池項目等一批前沿性技術成果,也正陸續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從平臺落地到產業挺立,需要“走”多久?一樓之隔,這是從科研成果到試驗產品的距離;一路之寬,這是從上游企業到下游企業的距離;一園之內,這是從原始創新到產業轉化的距離。
穿梭在這張四通八達的“產學研地圖”中,技術、資本、人才等創新資源高度聚合、有機連結,打通一個又一個產學研融合“堵點”,跨越一座又一座科技成果轉化“死亡之谷”。
透過這張“地圖”,科技創新正源源不斷為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能。
打造“科產城”深度融合樣板示范,溧陽步履不停、探索不止。
本版撰稿 張宇熠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從平臺落地到產業挺立,溧陽何以鏈起“...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是國內最早開展鋰離子電池和鈉離子電池研究的單位 -
首屆自動駕駛快閃月開幕:未來科技與生...
在自動駕駛體驗活動中,觀眾可以親身體驗各種已經走進人們生活的智能汽 -
官宣: 阿維塔將首搭寧德時代神行超充電池
【EV視界報道】8月16日,寧德時代正式發布了神行超充電池。就在會后, -
全球首家!比亞迪達成第500萬輛新能源汽...
活動現場,王傳福向“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主講人、得到App創始人羅... -
擺線針輪減速機BLEY41-6177-0.37-0.55-0...
型號BWED1512-1849-0 75KW棒磨機的擺線針輪減速機含效率的減速比率是1 -
長安福特開始再次創業
更重要的是,應對新車型的導入和本地化策略,那更是流程相當復雜,尤其
- 從平臺落地到產業挺立,溧陽何以鏈起“中科2023-08-17
- 發展壯大節水產業新業態2023-08-17
- 吉林舒蘭災后住房重建(修繕)工作啟動2023-08-17
- 中國首部生態保護紅線藍皮書正式發布2023-08-17
- 國家統計局:7月份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小幅波2023-08-17
- 各地有序開展災后重建工作 推動恢復農業生2023-08-17
- 市場信心修復中……2023-08-17
- 昨起至9月4日 民營實體書店可享資金扶持2023-08-17
- 廈門開漁啦!新鮮漁獲將大批上市2023-08-17
- 廈門警方"夏季行動"戰果豐碩 人民群眾安全2023-08-17
- 廈門未來幾天雨水相伴 大家出門要帶好雨具2023-08-17
- 上百所高校來廈推薦人才 共促畢業生就業創2023-08-17
- 武漢地鐵5號線起點調整工程試運行 黃家湖2023-08-17
- 盜竊團伙挑釁警方自稱“不死鳥” 不到8小2023-08-17
- 男子頸部被玻璃嚴重割傷 多學科醫護人員助2023-08-17
- 男子“躺”在7樓空調外機上,身子搖搖欲墜2023-08-17
- 洗錢金額達3億元 長陽警方破獲虛擬幣大2023-08-17
- 家門口的幸福生活 幸福食堂讓老人吃出“幸2023-08-17
- 強醫療興產業助發展 漢川紅星村有支“三甲2023-08-17
- 一大三小乘飛機4人買了5張票 航司規定引發2023-08-17
- 玫瑰班組女司機 咬著筷子練微笑2023-08-17
- 旅游熱門城市迎五年來最旺暑期 機票預訂量2023-08-17
- 武漢又一污水處理廠可發電 用電量37%自給2023-08-17
- 湖北這一體教融合運動會開幕 全省12個試點2023-08-17
- “水木年華”來漢憶往昔 武漢值得我們 2023-08-17
- EG.5變異株在佛山市流行毒株中逐漸占據優勢2023-08-17
- 男子火車上霸座叫囂讓乘警坐牢?警方:行政2023-08-17
- 葡萄架下過七夕2023-08-17
- 一人連追四人奪回印鑒!中信信托一貴州項目2023-08-17
- 首屆自動駕駛快閃月開幕:未來科技與生活出2023-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