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的安全邏輯,變了么?
多年以后,豐田章男回顧自己的職業生涯時,準會想起他站在美國人面前鞠躬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后來,他回憶美國眾議員聽證會上的心情說,“我感覺自己在社長的位置上甚至撐不過一年。”那是2010年2月24日,他接棒豐田掌門人才8個月,卻因一個小小的踏板機械故障陷入巨大職業危機。
次年,他在位于豐田市郊外的舊宅庭院中,種下了一棵小櫻樹,告誡自己謹記:每一輛掛豐田標的車輛安全品質,都與家族榮譽相連。
(資料圖)
“踏板門”最終以全球召回了近1000萬輛結尾,同年豐田在美國是唯一銷量下滑的跨國巨頭。銷量、召回和品牌的損失都很慘痛。
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豐田汽車一直以精益生產聞名于世,但在剎車“踏板門”之后,豐田章男承認,在一段時間快速擴張,速度過快,安全質量第一的原則執行不夠徹底。
這就是汽車競爭第二戰線——安全戰線的經典案例。
如果說豐田的錯誤是追求速度帶來的,那么另一個經典案例則源于對成本的追求。
1971年,為應對日本車和德國車的沖擊,福特推出一款經濟型的小汽車Pinto以應對市場競爭。起售2000美金,受到了美國工薪階層的歡迎。
但之后,該車碰撞起火事故頻發。原來,福特在設計該車時,為節約成本,將油箱放置在車的尾部,一旦追尾,油箱爆燃可能性很大。
據當時媒體披露的工程師方案,每輛車只要多投入11美金,就能大大改善安全性,但是福特高層基于“成本收益”而拒絕該方案。因為,相比之下,只為幾百例死亡和重傷事故賠償,更省錢。彼時,福特給外界的理由是:安全標準沒有上限,作為公司,必須盈利,必須量力而行,如果一味提升安全標準,公司肯定要虧損,況且車型完全符合當時美國國家汽車的安全標準。
現實是,這個理由公眾并不買單,在輸了官司和巨額罰款之后,福特在輿論壓力下最終還是選擇召回,錢沒少花,還損害了品牌,成為百年福特寫入史冊的污點。
從1886年卡爾·奔馳發明第一輛汽車至今,燃油車已經有137年歷史。往回復盤,可以看到一路上有很多品牌栽在自己的產品上。
汽車關乎生命安全,但懲罰往往滯后,獎賞卻細水長流。但不可否認,一輛安全品質好的車,并不一定會迎來市場的成功,但通過快速迭代、頻繁補丁、輿論公關、高額賠償封口費等手段,一些品控不端的投機者,并沒有都及時得到應有暴露和懲罰。
隨著電動化和智能化,問題變得更加突出。一方面,沒造車經驗的企業甚至外行瘋狂涌入;另一方面,新技術帶來新問題。當新能源車邁入下半場,市場回歸理性,競爭結構會變化嗎?
上半場 劣幣逐良幣?
“把這些大牌零部件賣了,也不止這個車錢”,一位買了某地產造車品牌的消費者如是說。然而好配件并不保證好的產品品質。
2017年,中國一度涌現了近300家造車新勢力,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如今潮水退去,雖然絕大部分已經被淘汰,但是帶來的風氣卻改變了行業。
“L2.9999的自動駕駛”、“500萬以內最好的SUV”、“對標保時捷”、腳踩BBA、激光雷達數量比拼、真假8155芯片、女性車、奶爸車……哪個不懂車的消費者看了不迷糊?甚至越級碰瓷式的對標,成為一時之風氣。
后來呢?
“500萬以內最好的SUV”,不到一年的就當街起火了,該品牌其他車型還發生過“斷軸門”;國內新能源板塊龍頭企業空調噴粉,還給公眾普及胃藥成分;在N起剎車事故之后,認為產品沒有問題的某知名大牌在中國召回110萬輛;為了防起火,電動車鎖電一度成為行業的見怪不怪;甚至有傳言,有的品牌“燒一輛,賠一輛,還給幾萬補償。”
今年5月,中消協總結新能源車四宗罪:一、斷電“趴窩”和突發自燃的電池故障;二、偷偷鎖電;三、輔助駕駛失靈、中空黑屏、傳感器失效等;四、剎車失靈。無不是關乎電池安全和智能安全的大問題。
在此之前,中消協直接呼吁:“對于經常發生消費糾紛、售后服務不到位、車輛零配件易損壞、頻繁出現故障甚至造成嚴重事故的新能源電動汽車品牌,要謹慎選擇。”
就在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發布《關于開展2023年新能源汽車安全隱患排查工作的通知》,將組織開展新能源汽車產品安全隱患排查工作。
難道如今消費者就不關注車輛安全么?
并不是,只是新造車帶來的“快消化”購車趨勢,使得外觀、座艙、智能駕駛和續航等功能“先入為主”,在決策優先級提高;動能體驗、安全性的考量、質量可靠性這些耐用品質,需要多路況豐富的場景試駕和長時間駕駛體驗才能了解,成為次要決策因素。
由于購車場景的重感官、輕體驗,于是一些車企把成本向“感官配置”傾斜,在看的到的地方多花錢,在看不到的地方少花錢。消費者無法獲得透明而對稱的評價信息。尤其是在今年嚴酷的價格戰下,不少企業為了壓縮成本,無所不用其極。典型案例如某品牌的高壓油箱事件。
對此,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態度很明確:“不能因為追求電動化而失去安全,更不能因為追求智能化而失去安全,智能電動汽車必須以安全為前提,吉利的第一訴求就是安全,而且必須遙遙領先。”
在卷成本和重噱頭的行業氛圍下,像吉利一般主打“安全牌”,是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尤其是在經濟上會不會造成邊際效益的浪費?
新汽車充斥新玩家、新玩法,老老實實在安全和體系力上投入,看似短期吃虧是上半場的游戲規則;隨著下半場樣本數量和用車時間的幾何增長,概率的魔力顯現,長期主義者是否會得到公平的回報?
安全投入,是在看不見的地方花錢
在中汽中心新能源汽車檢驗中心,一輛吉利銀河L7被拆解得“支離破碎”,零部件散落一地,白車身框架結構攤開,電池系統、發動機和車座車門等被一一擺放,為了讓觀者一覽無余。
而在這之前,吉利聯合中汽中心、中國汽研兩大機構,全程直播神盾電池的系列苛刻測試:
包括更粗的針刺實驗,使用8mm直徑的鋼針去刺穿滿電的電池,靜觀24小時未發生起火冒煙,電芯表面溫度未超過40度。此外還有,高過國標48倍的連續海水浸泡24小時,未起火;2米高三面自由跌落,未起火;電池外包直接燃燒105秒,間接燃燒90秒,靜置24小時候后,電池依舊未起火。
還有整車正向、后向刮底試驗,1.96倍底部球擊碰撞試驗,碰撞試驗后整車涉水試驗等一系列變態的實驗展示。
這種大費周章的實驗傳播方式,無非是想讓費時費力打造的安全優勢,和那些在看不見的地方的投入,能被消費者“看見”和“看懂”。
“神盾電池安全系統基于全場景極限工況進行100多項電池包級基礎測試,比國標多80項,以確保該系統的基礎安全性能過硬。”吉利銀河相關負責人表示,吉利新能源領域十余年投入近千億元,為了打造獨創安全電池技術,還成立“神盾新能源安全技術中心”。
吉利一位負責架構開發集成工程師透露,“吉利神盾電池安全體系的標準,遠遠高于國標,不是一個數量級的,有些都是倍數的。”
例如,吉利標準要求在車輛發生正碰側碰時,電池內部電芯的變形量是零,即不允許變形,不允許侵入電芯,而對于電芯,國家標準是允許5%的變形。
那么為什么要這么做?因為吉利認為電芯在碰撞中有變形了就意味著可能存在安全風險,只要有安全風險就要去解決。
所有的性能都有成本,安全上的追求也給工程部門帶來很多煩惱。不變形就需要車身結構很強或者技術的創新,就要多花成本。
“質量、成本、周期三角平衡,項目端肯定要盈利,肯定想壓成本。”
“成本部門挑戰我們,問我們:這不要錢啊,不差錢是嗎?但是我們最終選擇了這個方案,選擇了滿足更高的安全標準,沒有妥協于更低的成本。當然在做這樣的‘選擇題’的時候,我們更鼓勵工程師們通過技術創新去實現。”
在新車開發的過程中,成本與性能的爭執時有發生,屬性工程師、產品工程師和項目工程師的“吵架”,也總是難免。但是有了吉利汽車的頂層經營理念,法律法規和標準在吉利就是一條紅線,沒人碰也沒人敢碰。“基本只要能提出可行方案,都能‘吵贏’。”
例如,行業熱議的混動“高壓油箱”事件。據說吉利內部也有人提出這個問題,既然別的車企可以這么干,我們能不能也使用這樣的方案去節省這將近1000元的成本?但是不管是主管領導,還是公司CEO,得到的答案都是,只要觸碰了吉利汽車的底線,就是堅決不能。
“在最近的公司中期經營大會上,Eric(李書福)就提到,無論別人選擇怎樣的路,怎么發展,但是只要越過了法律法規紅線和道德底線兩條線,吉利汽車一律不許做,因為那樣肯定走不長,永遠要相信長期主義致勝。”
而就在同一天,也就是7月31日的全國工商聯第五屆民營經濟法治建設峰會上,李書福參與簽署了一份由30多名民營企業家發起的《守法誠信、合法合規倡議書》。
李書福兩條線和安全執念是解決內部爭執的一把尺子。
研究院的一位負責人表示,新能源車肯定會跟燃油車走過的路一樣,經過時間的淬煉,最終都會回歸到技術創新和品質為本的路上來。
新能源車安全,架構依舊是底色
今年2月23日,吉利銀河新能源戰略及全新產品進行了全球首發,配置了全新一代雷神電混技術,在安全方面具有“天生的好底子、好基因”。所謂的好底子,是在三電安全之外還有更底層的架構安全。
“吉利從開始造車就特別注重安全,在2010年收購沃爾沃之后,安全的理念更加的深根在產品開發當中。從燃油架構,到純電架構、智能超電架構,安全都是核心指標之一。”
整車開發,架構先行。打造吉利銀河的e-CMA智能超電架構,是在著名的CMA架構上全新開發的新一代智能超電架構,沿用了CMA的一些基礎安全性能,比如像前碰和尾碰的安全理念都是一脈相承的。
而CMA架構是一個由吉利汽車與沃爾沃汽車聯合開發的平臺架構,沃爾沃、領克、吉利品牌很多車型都使用的該架構,囊括很多吉利和沃爾沃共有的全球專利技術。
例如,e-CMA架構“三葉草理念泄力結構”的縱梁兩次折彎技術就是沿用了CMA架構的專利安全理念。再加上e-CMA架構獨有的三條傳遞結構泄力路徑專利技術,配合兩次折彎技術,形成很強的防護組合。
架構優勢還來自正向開發,而不像一些車企的車型往往通過逆向開發或者油改電來實現。CMA架構原本就是一個兼容平臺,據內部人士透露,這個架構耗資180多億。而在開發e-CMA智能超電架構的時候,正向開發的優勢同樣顯現,例如,電池包和車身從一開始就整體設計,電池結構、車身結構一開始就做得很強,而不是簡單的在油車底盤直接焊接支架固定電池。
在此前進行的包括正向行駛40km/h刮底、后向行駛7km/h刮底、20km/h負坎沖擊以及120J撞擊能量整車托底四項測試中,搭載神盾電池安全系統的吉利銀河L7底部變形量較小,未發生起火、爆炸、冒煙等熱失控現象,電池包固定點系統、高壓連接器等也無失效斷開等情況發生。
既然要打安全這張牌,僅僅只做到架構安全和三電安全還不夠,吉利還卷乘員健康安全標準。
例如,銀河L7采用建立了完整的從設計到生產的管控體系,保證交付用戶手中的車輛不散發有害物質和氣味。在輪罩隔音墊、副儀表板隔音墊等多個“看不到”的地方,仍然不會偷工減料,采用工藝復雜,成本高的水洗棉,杜絕車內揮發性有害物質和氣味。
此外,銀河L7首創深入細胞層級的電磁防護體系,避免了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的損害。已獲得由中汽研華誠認證(天津)有限公司頒發的國內首張新能源汽車電磁防輻射001號證書:吉利以“保障電磁敏感人群安全”的嚴苛標準為普通人打造電磁輻射防護屏障。
在種種努力之下,7月12日,吉利汽車獲得由中汽研華誠認證天津有限公司頒發的行業首張“新能源汽車安全管理體系認證”證書,成為首家開展新能源汽車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
一方面佐證了吉利汽車旗下的新能源產品,在安全方面達到行業的“天花板水平”;另一方面,也為整個汽車行業加快構建系統、科學、規范的新能源安全體系提供了示范。
結語
在卷成花卷的中國新車市場,吉利這張“安全牌”很有誠意,但并不好打。安全不語,就像吉利工程師們的感慨,安全做得越好,越不會讓人感受到,而且“最好不要感受到”。安全的故事并不性感。
而且安全投入不是一朝一夕,“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把好新能源安全的命門。”
據介紹,從三電、芯片、智能架構,到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算中心,再到生產制造和電池回收利用,吉利汽車專利技術累計達 3500 多項,為打造更安全的新能源汽車提供了強大的技術保障。
回顧吉利的投資和品牌版圖,外部收購從安全專家沃爾沃,到性能王者路特斯和馬丁,還有個性化的smart、汽車發明者奔馳的股份,都是一些特長、標簽和核心技術過硬的品牌。集團內部打造極氪、領克、銀河、幾何等差異化序列,國內國外統籌出一盤大棋,可以看出旨在打造全球汽車集團的格局,基業長青的發展理念是應有之意。
而在短短十余年的時間里,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急速增長。從2009年不到500輛的規模,轉眼之間成長為2022年超680萬輛的規模,再到今年800-900萬輛。即將邁過1000萬輛門檻,上半場的游戲規則已經告一段落,在存量基數足夠龐大時,行駛歷程足夠多時,萬分之一的安全問題暴露,都會產生重大影響。汽車百年多來的故事還在繼續,希望有所堅守的企業,能夠與時間做朋友。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新能源汽車的安全邏輯,變了么?2023-08-14
- 出境游進一步放開 日本、新加坡搜索熱度持2023-08-14
- 9部門:到2025年在全國打造500個左右縣域商2023-08-14
- 幼兒園新生昨日報名 公辦園冷熱不均民辦園2023-08-14
- 廈門今明雨水減弱 氣溫回升2023-08-14
- 廈門特區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我2023-08-14
- 服務有溫度為民無止境 廈門市交通執法支隊2023-08-14
- 英仙座流星雨昨迎來極大期 24日前還有機會2023-08-14
- 協鑫能科現8983.07萬元折價大宗交易 折價2023-08-14
- 微信掃一掃 “熱搜”全知曉 漢陽稅務打造2023-08-14
- 南漳:黃桃迎豐收 結出“富貴果”2023-08-14
- 6.3米!我國橋梁深水鉆孔單樁直徑刷新世界2023-08-14
- 讓孩子安心考試后又妥善安置 硚口法院善意2023-08-14
- 澳大利亞女足經歷十輪點球大戰首次挺進世界2023-08-14
- 山東東營一居民樓發生爆炸,當地:老漢放在2023-08-14
- 陽新縣泉豐村為35名老人集體過生日2023-08-14
- 守護當“夏”再出發,孝感公安全力投入夏夜2023-08-14
- 男子“百元找零”詐騙商家,咸豐警方2小時2023-08-14
- 放假通知來了!中秋節、國慶節連休8天2023-08-14
- 黃石公安“夏季行動”再戰告捷,兩日內5162023-08-14
- 國產動畫電影《雪域少年》湖北首映禮在漢舉2023-08-14
- 干翻宏光mini、繽果?東風納米加碼小型車:2023-08-14
- TISAX認證是什么?2023-08-14
- 百度吉利聯手牽出一匹黑馬,汽車智能化巷戰2023-08-14
- 悅享美好 奔騰T90汽車運動會燃擎開啟2023-08-14
- 老對手變“家人”!Coach收購Michael Kors2023-08-14
- 幼兒園新生昨日報名 公辦園冷熱不均民辦園2023-08-14
- 廈門今明雨水減弱 氣溫回升2023-08-14
- 廈門特區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我2023-08-14
- 英仙座流星雨昨迎來極大期 24日前還有機會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