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柳暗花明又一村——電動車2023年年度策略報告
預計23年全球電動車銷量仍可維持30%增長,Q1淡季,3-4月銷量預計明顯恢復。我們預計國內22年全年銷量預計680萬輛,增90%+,單月滲透率突破30%,23年比亞迪、特斯拉等貢獻主要增量,全年銷量有望達950萬輛,維持30%+增長,其中Q1銷量預期150萬輛,同環比+30%/-30%。美國22年銷量預計100萬輛,23年IRA法案落地,有望維持60%+增長。歐洲22年銷量同增10%,23年供應鏈緊缺緩解,增速有望恢復至20%。因此我們預計22年全球電動車銷量1000萬輛,且預計23年1300萬輛+,同增30%。中期看25年全球電動車滲透率有望達25%+,電動化進程加速。
產業鏈1-2月減產,3-4月排產將恢復,Q1排產預計環比下滑50%,儲能加持下,鋰電產業鏈23年需求預計增長50%。中美歐三地儲能需求爆發,預計22年需求130gwh,23年翻番至270gwh,疊加電動車單車帶電量提升,我們預計23年動力及儲能電池需求達1.1TWh,同增50%。龍頭廠商23年排產計劃增長50-60%,其中Q1為淡季,預計排產環比下滑20%,同比增長中樞50%。
23年產業鏈主旋律為降本及新技術,看好電池及盈利趨勢穩健環節。電池壁壘最高,格局穩定,中游材料23年降價推動成本下行,23年盈利有望小幅上升。中游材料新增供給釋放,部分材料環節價格承壓,盈利分化;隔膜、結構件、導電劑格局較好,盈利維持穩定;六氟價格已回落至合理水平,電解液龍頭成本優勢明顯,盈利水平領先,市占率預計進一步提升;負極簽訂23年框架采購協議降價20%左右,龍頭公司盈利抗壓能力較強,一體化對沖價格下行;三元正極23年加工費預計正常年降,鐵鋰正極新增產能釋放加工費下行,預計盈利逐步回歸至正常水平;銅箔22年加工費下降明顯,23年預計加工費基本可維持穩定。碳酸鋰23年供給維持緊平衡,價格維持高位。此外鈉電池、PET銅箔等23年為量產元年,新技術也將貢獻增量。
投資建議:當前鋰電材料23年僅15-20倍PE,電池20-25倍PE,市場已過度反應23年電動車悲觀預期。我們看好鋰電反轉,第一條主線看好儲能加持量利雙升的電池,龍頭寧德時代、億緯鋰能、比亞迪、派能科技,關注欣旺達、鵬輝能源、國軒高科、蔚藍鋰芯;第二條為緊缺、盈利穩定的龍頭:隔膜(恩捷股份、星源材質)、結構件(科達利)、添加劑(天奈科技) 、前驅體(中偉股份、華友鈷業) ;第三條為盈利下行但市場已充分預期的龍頭:電解液(天賜材料、新宙邦)、三元(容百科技、當升科技、振華新材,關注長遠鋰科)、鐵鋰(德方納米,關注龍蟠科技,富臨精工)、負極(璞泰來、杉杉股份,關注貝特瑞、中科電氣)、勃姆石(關注壹石通) 、 鋁箔(關注鼎盛新材);第四為價格高位估值低的鋰(關注贛鋒鋰業、天齊鋰業等)、銅箔(嘉元科技、諾德股份)。
風險提示:價格競爭超市場預期,原材料價格不穩定,影響利潤空間,投資增速下滑及疫情影響。
來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