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車省心科技為何成了鬧心的燙手山芋?
“特斯拉剎車失靈!特斯拉剎車失靈!”4月19日,在2021上海國際車展開幕當天,維權車主張女士爬上車頂,將特斯拉送上熱搜。
當天下午,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的回應更是在本已沸騰的輿論上澆了一把油。“特斯拉沒有辦法妥協,這是一個新產品發展必經的過程”“我覺得她也很專業,背后應該是有(人)的”……在外界期待特斯拉拿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回應消費者關切時,特斯拉“拒不妥協”的強硬態度讓不少人大跌眼鏡。
隨后,特斯拉維權事件受到相關部門、媒體、消費者等多方關注。4月21日,鄭州鄭東新區市場監管局責令特斯拉提供事故前30分鐘行車數據。當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責成河南省、上海市等地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法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隨后,中國消費者協會也發文,希望涉事企業積極配合調查。
這樣一場“剎車失靈”的羅生門最終如何收場,人們尚不得而知。但這并非特斯拉第一次因為車輛出現安全事故、公司高管“甩鍋”態度而遭受公眾質疑。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智能科技的進步,汽車作為消費品的內延和外延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但也出現了諸如“特斯拉剎車失靈”之類的新爭議。
“智能汽車的省心科技”為何成了“鬧心”的燙手山芋?在推廣新技術的過程中,汽車企業應如何切實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這些逐漸暴露的新問題,到了尋找答案的時候。
“剎車失靈”羅生門反復上演,如何讓數據還原真相
在持續發酵的特斯拉車主上海車展維權事件中,“數據”成了特斯拉與車主雙方交鋒的重點。
根據鄭東新區市場監管局的回應,一開始張女士不同意特斯拉提出的第三方檢測。而特斯拉汽車銷售服務(鄭州)有限公司稱,因擔心數據被用來炒作宣傳,造成不良影響,拒絕提供相關數據。
4月21日,在多方壓力下,特斯拉向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提供了事發前半小時的車輛原始數據。4月22日,在未經張女士允許的情況下,特斯拉向外界發布了事發車輛前一分鐘的數據。
特斯拉提供的數據顯示,在駕駛員最后一次踩下制動踏板時,車輛時速為118.5公里。在駕駛員踩下制動踏板后的2.7秒內,最大制動主缸壓力僅為45.9bar,之后駕駛員加大踩下制動踏板的幅度,制動主缸壓力達到了92.7bar,緊接著前撞預警及自動緊急制動功能啟動(最大制動主缸壓力達到了140.7bar)并發揮了作用,減輕了碰撞的幅度,ABS作用之后的1.8秒,系統記錄了碰撞的發生。駕駛員踩下制動踏板后,車速持續降低,發生碰撞前,時速降低至48.5公里。
但這一數據卻遭到張女士的質疑。“安陽市交管支隊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判定我們全責,依據是‘后車應該與前車保持足以采取緊急制動措施的安全距離’。警方從未判定我們超速。”張女士認為,事發時車輛時速118.5公里為編造,實際約為60-70公里。
“實際上數據只是幫助人們還原當時的真相,要判斷事故發生的原因,還需要權威、專業的相關機構進行數據分析和調查。而對于大多數欠缺相關專業知識的消費者來說,汽車產品由車企提供,數據也是由廠家采集、儲存、使用和解讀,難免讓人產生懷疑。”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直言,在處理類似的事故數據時,車企不應該“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
“車輛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數據屬于用戶權益,企業收集數據應該征求用戶的許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認為,此次事件中特斯拉公布數據后,其完整性、真實性、有效性都需要交給專業鑒定機構來分析,而不是由特斯拉自己下場,進行有暗示性的解讀。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特斯拉發布的數據同樣遭到了不少業內人士的質疑。
資深車評人顏宇鵬認為,在特斯拉公布的數據表格中,“制動踏板物理性移動信號”關鍵數據缺失。從已發布的數據中,不足以分析出當時的真實情況。
“駕駛者的腳踩到剎車踏板,踏板會給出電信號,傳到剎車的主缸,總泵會去建壓。建壓后,壓力會通過剎車油管傳到剎車卡鉗。剎車卡鉗會產生力量,讓車產生剎車力。這個過程是一個因果關系。”顏宇鵬分析,特斯拉目前只公布了主缸的數據,但是駕駛者如何踩踏板,踩下的深淺、力度在數據表里并未出現,因此無從分析因果關系。
顏宇鵬建議說:“要還原該事故的真實情況,需要第三方參與調查,還需要特斯拉提供更多數據。”
主要負責人“隱身”,“甩鍋”惡習讓誰寒了心
在知乎、微博等社交媒體平臺,關于“特斯拉剎車失靈”的討論熱度居高不下。除了對數據安全和技術問題的關心,特斯拉一貫傲慢的態度是人們吐槽最多的地方。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20年至今,被公開報道的特斯拉安全事故就有十多起。
1月4日,山西臨汾,一輛特斯拉失控沖進廁所。司機表示失控原因是踩不動剎車。3月11日,海南海口一名特斯拉車主蒙先生在停車場停車時,車輛在連續踩剎車的情況下無法停下,導致撞上護欄。4月17日,廣州增城區東江大道北一輛特斯拉汽車在行駛中撞上水泥隔離墻和其他車輛,后發生自燃,事故導致車上一人死亡。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今年1月,江西南昌的一輛特斯拉Model 3在第二次充電后突然斷電無法啟動,特斯拉工作人員稱“是國網電壓突然升高導致”。
從屢屢把剎不住車的原因歸結為“路太滑”,到“甩鍋”國家電網,特斯拉的傲慢態度被人們詬病已久。
“此前面對車輛安全事故和公眾爭議,特斯拉的應對都顯得有些傲慢,至少是不夠坦誠。這也導致很多人不相信特斯拉這次公布的數據。”知乎法律研究員、律師朱詩睿認為,從頻頻被曝出的車輛安全事故,到公司高管處理問題“甩鍋”的習慣,特斯拉已經讓不少消費者寒了心。
“消費者當然有受到尊重的權益。如果車企高管惡意揣測消費者,用人身攻擊式的言論侮辱消費者,甚至造成二次傷害,消費者可以要求企業道歉。”陳音江表示,面對維權的消費者,企業至少不應該公開懷疑消費者的動機。
在長期研究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相關問題中,他發現,如果車企真正拿出積極負責的態度,很多消費維權本可以在萌芽狀態時就處理好。“當然,消費者維權不可越過法律的紅線。”
特斯拉高管拋出“沒有辦法妥協”“她(維權車主)也很專業,背后應該是有人”的言論后,有業內人士曾經評價說,“這種回復很不專業,也很不符合中國市場的規則,卻很符合特斯拉一貫的風格”。
不久前,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在電話會議上再次“開火”,指責媒體對有關特斯拉撞車事故的報道“極具欺騙性”。他表示,其他公司把錢花在廣告和操縱公眾輿論上,特斯拉則專注于產品。然而當特斯拉產品多次遭遇事故,車主要求企業徹查產品安全時,這位本應親自出面表態、安撫消費者的公司掌門人卻一再“隱身”。
另一個令人玩味的細節是,除了在各個發布會上反復唱和老板馬斯克,稱“中國將成為特斯拉最大的市場,也是特斯拉生產最多車輛、擁有最多客戶的地方”,特斯拉大中華區總裁朱曉彤幾乎從未就特斯拉在中國市場遭遇的種種質疑進行表態。
“對于任何企業都需聽其言觀其行,曾經被捧上神壇的特斯拉也不例外。”朱詩睿向記者直言,“重視消費者”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特斯拉要想在中國好好發展,首先必須收起自己的傲慢,多從自己身上找問題,而不是四處甩鍋。”
事實上,早在2月9日,市場監管總局與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以及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就針對消費者反映的異常加速、電池起火、車輛遠程升級(OTA)等問題共同約談特斯拉,要求其嚴格遵守中國法律法規,加強內部管理,落實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有效維護社會公共安全,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中消協則表示,作為汽車生產者,企業掌握相關數據,應當利用專業知識嚴格自查,技術優勢不應成為解決問題的阻礙。
“像汽車這樣的大額消費品,選購的時候一定要慎重。一方面,產品的可靠性與自己的生命安全息息相關;另一方面,由于消費者天然處于弱勢地位,品牌對待消費者維權時是否負責,應當成為選購新車時的重要考慮因素。”陳音江建議說, 消費者可以用腳投票,讓那些遇到問題就推諉、扯皮的廠商自食其果,為自己的不負責任“埋單”。
汽車安全是“1”,智能化是后面若干個“0”
“無論是產品驗證不夠,還是技術存在缺陷,都是資本狂熱帶來的副作用,需要引起各方重視。”盤和林表示,智能汽車的發展也沒有捷徑可走,必須首先考慮技術的成熟度和產品的安全性。“另外,數據安全的問題也應該得到重視,未來勢必要完善智能汽車數據的管理體系。”
作為知乎上汽車領域的知名答主,張抗抗認為,汽車企業應強化對汽車安全的重視程度。
他以多次被車主吐槽的中控屏幕死機舉例說,由于特斯拉Model 3取消了傳統儀表盤,僅有一塊主顯示屏,一旦中控屏幕卡死,可能中控屏幕上顯示車輛掛著倒擋,車卻在往前走。或者車輛速度已經降下來了,但屏幕顯示仍卡在時速110公里。
“設想一下,如果是在高速公路上,即便時速110公里的畫面只卡住幾秒鐘,也可能會讓駕駛員突然慌亂,進而引發嚴重的交通事故。”張抗抗表示,即便是小概率事件,也有可能傷害自己與他人的生命與財產安全。汽車安全是一項設計軟、硬件各個方面的系統工程,消費者也不是驗證新技術的“小白鼠”,“車企應該對用戶安全更有敬畏之心”。
他表示,通過安裝汽車“黑匣子”——EDR(Event Data Recorder),可以讓汽車行駛數據定期上傳至第三方平臺,這樣一旦發生事故,這份數據可以用來與車企記錄的數據進行比對,防止“數據被刪除或者修改”。
盤和林建議說,消費者要了解現階段自動駕駛模式尚未達到商用條件,市場上新車還只能完成輔助駕駛。
陳音江則建議說,消費者在進行維權時要注意保留好證據,“汽車維權最有力的證據就是鑒定結果,例如行車記錄儀、事發路段的監控錄像,以及交管、消防部門的事故鑒定結果等。”他同時提醒說,應該加強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檢測、鑒定能力,“當汽車技術迅猛發展時,第三方的檢測能力、相關部門的管理水平都必須跟上這一步伐”。
當“數據決定體驗,軟件定義汽車”的論調已成為行業的主流觀點,“安全”仍然是汽車工業發展的最高優先級。車企理應在遇到安全問題時不推諉、不甩鍋,真正從行動上尊重中國消費者,
別讓車企的一粒塵,變成消費者頭上的一座山。對于消費者來說,行車安全始終是“1”,智能、快捷都是后面若干個“0”。沒有“安全”這個“1”,再多的“0”也沒用。即便是志在“移民火星”的馬斯克也必須認清這一點。
相關閱讀
-
如何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如何培養...
大家好,小琪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如何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
十滴水洗澡的功效(十滴水打一字)
大家好,小琪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十滴水洗澡的功效,十滴水打一... -
地鐵逃生怎么下載(地團網)|要聞速遞
大家好,小琪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地鐵逃生怎么下載,地團網這個... -
女人在床上說的最刻薄的話_世界即時看
大家好,小琪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女人在床上說的最刻薄的話這個... -
霍建華近態曝光豪橫十足,接連換乘豪車...
跟妻子林心如從朋友轉變為戀人,當時這場戀情引得最大爭議,兩人的... -
當前關注:胡歌所開車曝光上熱搜,網友...
這讓不少網友感嘆:“現在普通人的包袱比明星都多,內耗太重了。”...
- 如何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如何培養學生2022-11-25
- 十滴水洗澡的功效(十滴水打一字)2022-11-25
- 焦點快播:“外國人講安徽故事·合肥站”宣2022-11-25
- 2022黃山旅游節推出14項主題活動2022-11-25
- 世界微速訊:以群眾口碑檢驗富裕江西幸福江2022-11-25
- 內雙畫眼妝選擇什么樣的眼影?內雙眼妝怎么2022-11-25
- 眼影選購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眼影是不是越貴2022-11-25
- 深邃歐式眼妝教程 歐美上挑眼線怎么畫?-2022-11-25
- 環球觀熱點:中分劉海怎么打理好看?哪些中2022-11-25
- 適合中分發型的臉型有哪些?2022年短發發型2022-11-25
- 全球今熱點:中分發型有哪些優勢?方形臉適2022-11-25
- 中分短發發型有哪些?你更喜歡哪一款?|全2022-11-25
- 中分適合什么臉型?劉海中分怎么處理?2022-11-25
- 劉海分開合不上怎么恢復?去理發店可以嗎?2022-11-25
- 【世界新要聞】圓臉臉型特點是什么?圓臉適2022-11-25
- 不想中分怎么變回來?哪些臉型留中分發型不2022-11-25
- 環球熱推薦:中分劉海留煩了想換發型怎么辦2022-11-25
- 熱點聚焦:劉海中分怎么解決?劉海剪厚了怎2022-11-25
- 如何讓頭發快速生長?剛染完頭發第二天就洗2022-11-25
- 男士中分適合燙大卷還是小卷?男生燙發發型2022-11-25
- 自然卷應該使用什么樣的護發產品?自然卷該2022-11-25
- 月餅分著吃寓意好嗎?為什么說月餅吃多了也2022-11-25
- 月餅能煎著吃嗎?月餅的吃法有哪些?|環球2022-11-25
- 中秋節該怎么送禮?中秋節后天氣會轉涼嗎?2022-11-25
- 月餅烤完很硬怎么回事?月餅的好壞主要看什2022-11-25
- 十八數藏引入新投資方,深度布局產業化2022-11-25
- 地鐵逃生怎么下載(地團網)|要聞速遞2022-11-25
- 女人在床上說的最刻薄的話_世界即時看2022-11-25
- 玉竹可以和什么一起泡酒?玉竹酒做法是什么2022-11-25
- 玉竹能放多久?玉竹食用方法有哪些?-全球202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