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破譯“美麗經濟”發展密碼
廈門網訊 據福建日報報道(記者 黃培坤 游笑春 通訊員 洪欣琳)僅1.65萬畝的種植面積,就創造出106.5億元的總產值。這是2022年度廈門市花卉苗木產業交出的成績單。
高達64萬元的畝產值,遠高于全省花卉苗木平均畝產值8.81萬元。廈門,在全省花卉苗木產業中展現“高素質”。
如今,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下,廈門正通過科技興花和三產融合,探索一條花木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高畝產背后的發展密碼是什么?近日,記者探訪廈門市花卉苗木企業,了解“美麗經濟”背后的故事。
科技興花
依靠創新破解土地要素限制
全自動化播種生產線,一小時可播種十幾萬粒;種子催芽專用人工氣候室,不僅能提高出芽率,還能縮短1~3天的出芽時間……
走進位于廈門海滄的棠潮園藝暨班納利中國育種中心,不見工人,只見機器在導軌上來回穿梭。在精心培育下,一盆盆花卉種苗長勢良好。
這里是世界頂級花卉育種公司——德國班納利種子公司在全球布局的第四個育種基地,也是亞洲唯一的育種基地。去年6月,這個總投資兩億元的項目一期正式運營。棠潮園藝,成為國內第一家引進世界知名育種公司在中國大陸設立育種中心的企業。
秋海棠、長春花、雞冠花、矮牽牛……記者在現場看到,已建成的3.5萬平方米智能化玻璃溫室里,不少新品種正在測試中。棠潮園藝科技(廈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詹瑞琪介紹,投產至今,育種中心已生產各類優質花卉種苗2063萬株、盆花93萬盆,產值2234萬元。二期建成后,這里將打造國家級的草花種質資源庫,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工廠化育苗中心。
“最大的亮點,就是這里研發的新品種不是德國制造,而是廈門制造。”廈門市海滄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廖傳錕說,“班納利在北美、荷蘭、德國設有三個育種中心,唯獨廈門爭取到了自主知識產權。這樣的突破,經歷了兩年艱苦的談判。”
廈門科技興花的探索,源于種苗被“卡脖子”的隱憂。
“每生產一株苗都要交版稅,有些國外授權銷售的品種,版稅占總成本60%以上。”詹瑞琪表示,花卉育種,和芯片一樣,是核心技術。因此,棠潮組建了自己的研發團隊,攻克長春花、石竹等花卉育種技術,重點培育適應本土生長、市場認可度高的花卉新品種。
海歸博士、棠潮園藝育種研發部總監劉思洋是團隊的核心成員。7月,福建省首家花卉種業產業研究院——由省農科院和棠潮園藝共同發起建設的廈門棠潮花卉種業產業研究院揭牌成立。研究院以中德雙方合作確定的主要草花種業前沿育種技術創新、育苗技術創新及高品質產品供給為主攻方向。
劉思洋成為廈門棠潮花卉種業產業研究院副院長。他告訴記者:“借助省農科院平臺,研究院將發力草花新品種測試,幫助企業進行新品種認證及推廣。同時,對適合廈門種植的草花新品種,在生物技術和分子育種技術方面進行高水平合作。”
福建,是中國花卉苗木重點產區和主要出口省份,福建盆栽花卉持續保持全國第一。目前,花卉苗木產業被福建列入林業八大工程和鄉村振興十大特色產業之一。
然而,由于起步晚、底子薄,福建與花卉產業發達的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閩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陸鑾眉認為,產業原始創新能力弱,科研水平滯后,科技資源分散,尤其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效益品種缺乏,導致我國花卉產業在產業鏈利益分配中難以擁有話語權。
廈門花卉產業的發展,就面臨這樣的痛點。
海滄土質肥沃、水量充沛,擁有發展花木產業良好的資源稟賦。20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廈門城鎮化進程帶來的市場需求,海滄東孚逐漸聚集了一批花農。
海滄區花卉苗木產業協會秘書長沈韶希,就是早期在海滄創業的花農之一。2013年開始,憑借從歐洲學來的扦插技術,他創辦的廈門華藝苑園藝場發展迅速。
“‘東孚牌’草花當時在全國排名前列,無論是質量還是價格都具有競爭優勢。”沈韶希說,“廈門優質獨特的種苗品種大多來自歐洲和東南亞。”
如今,海滄已發展成為廈門最大、最主要的花卉生產基地,年產值2億多元。其中草花占廈門總產量90%以上,占福建總產量60%以上,小菊花出口數量全國最大。
然而,由于土地資源受限,海滄花木產業的發展,遭遇規模難以突破的瓶頸。
“我們只有4300畝種植面積可用于產業發展,如果不在高質量發展上突破,產業競爭力難以形成。”廖傳錕表示,和其他產區一樣,廈門花木產業也形成了對國外種子種苗的依賴,導致生產、物流、銷售成本較高。
推動產業升級,海滄正采取“兩頭在內,中間在外”的招商引資策略,以產業補鏈、延鏈為導向,重點引進高端研發、育種育苗、鄉村旅游和“農業+”項目,推動花卉產業做精、做優。
三產融合
向新消費市場拓展發展空間
花木產業的潛力有多大?專家測算,種植花卉苗木畝產值可達2萬~3.5萬元,相當于種糧或其他經濟作物的3~5倍;而且,花木產品每銷售1元,能帶動綜合產值5~6元。
從上游的種苗、種球、種子產業,到下游的加工、物流和服務業發展,花木產業可延伸的領域涵蓋地產、景觀、旅游、食品藥品等。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花木產業具有強勁的輻射帶動能力。
“目前,海滄已經引進了超過2000個花卉新品種,這些品種被廣泛應用于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金磚廈門會晤等重大國際盛會的景觀營造中。”廈門市海滄區花卉苗木協會黃會長介紹。
廈門的“賞花經濟”,正因高顏值的花園城市打造漸入佳境。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廈門持續掀起“賞花熱”,園博苑新春花展、天竺山桐花旅游節、廈門國際花卉新品種展、大屏山櫻花谷……持續舉辦的花事盛會,吸引了一大批外地游客來廈賞花。
4月舉辦的2023廈門國際花卉新品種展,是全省首次舉辦的花卉新品種展。展會設置溫室種植、戶外種植、盆栽及企業風采等四大展示區,參展的1000余個新優品種涵蓋三角梅、蝴蝶蘭、國蘭等草花品類,來自國內外的70多家企業、科研單位參展,其中國外參展商近30家。
融合一、二、三產,海滄花木產業發展的溢出效應明顯。以花興產,海滄區整合“一山一水一方田”“一花一泉一瑪瑙”鮮明資源特色,舉辦海滄桐花旅游節。位于廈門海滄下陳社,依托棠潮項目打造“下陳小旅行”品牌,承接研學活動,串聯村內農家樂、民宿、古厝、文旅打卡點,盤活鄉村旅游動線,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建設中的海滄天竺山花海觀光園項目,規劃花海、花溪等場景,引入聲、光、電等互動技術,打造成兒童生態體驗研學基地,項目建成后可新增就業崗位近100個,預計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200萬元。
“廈門花木產業謀求下一步發展,需要超前的意識、視野和格局。”黃會長表示,廈門可以以城市景觀提升為方向,打造有別于其他城市的園林景觀,促進園林綠化新技術、新成果、新品種運用,拉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花鏡,是花卉行業瞄準的方向。以園林美學為指導,花鏡模擬自然界林緣地帶各種野生花卉交錯生長的自然式植物配置形式,能充分表現植物景觀生態和諧的自然美、色彩美和群體美。
“花鏡行業在國內起步較晚,但前景廣闊。前不久廈門舉辦的第二屆花鏡大賽,反響熱烈。”黃會長認為,“花鏡的推廣應用,一方面將推動廈門園林綠化‘由綠轉美’,另一方面將培育廈門本地品牌,打開新的花木消費市場。”
記者了解到,今年,廈門市農業農村局將創建美麗鄉村庭院150戶、美麗鄉村微景觀500處、美麗鄉村小公園(小廣場)100個、美麗田園8片、美麗鄉村休閑旅游點10個,這將為廈門花木產業拓展發展新空間。
充實人們精神文化、滿足美好生活向往,花木是重要載體。
以科研賦能產業創新發展,以文旅融合延伸產業鏈,以城市景觀提升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廈門正破譯花木產業高質量發展密碼,寫好“美麗經濟”這篇文章。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廈門:破譯“美麗經濟”發展密碼
廈門網訊據福建日報報道(記者黃培坤游笑春通訊員洪欣琳)僅1 65萬畝的 -
攜帶逾3378標箱外貿貨物 航運“帶貨王...
“馬尼拉快航”輪配備高壓雙燃料發動機,既可使用液化天然氣,也可... -
廈門市政府債券發售 發行規模為2億元
記者從市財政局獲悉,8月17日、8月18日、8月21日,我市將通過商業銀行 -
為廈門發展“把脈開方” 我市啟動城市體檢
近日,市建設局發布《2023年廈門市城市體檢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
廈門構建慢行交通系統 健康步道將呈一...
■山海健康步道。?劉東華?攝廈門市健康步道結構圖》(簡稱《規劃》) -
廈門:破譯“美麗經濟”發展密碼
廈門網訊據福建日報報道(記者黃培坤游笑春通訊員洪欣琳)僅1 65萬畝的
- 廈門:破譯“美麗經濟”發展密碼2023-08-16
- 攜帶逾3378標箱外貿貨物 航運“帶貨王”首2023-08-16
- 廈門市政府債券發售 發行規模為2億元2023-08-16
- 為廈門發展“把脈開方” 我市啟動城市體檢2023-08-16
- 廈門構建慢行交通系統 健康步道將呈一環一2023-08-16
- 外交部回應美日韓涉臺海問題聲明 曝美日韓2023-08-16
- 全省第一、全國第三!這位同學入圍2023第222023-08-16
- 嵐圖汽車三周年,引領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2023-08-16
- 特斯拉哨兵模式引爭議!德國都不干,車輛數2023-08-16
- “小獅子”車標的飛度曝光!或不超5萬外觀2023-08-16
- 越覽山河 縱情逐夢 | 鄭州日產新帕拉丁2023-08-16
- 「聚焦榆林」優化營商環境!橫山提供“店小2023-08-16
- 婚紗攝影拍照(關于婚紗攝影拍照的基本詳情2023-08-16
- 廈門:破譯“美麗經濟”發展密碼2023-08-15
- 攜帶逾3378標箱外貿貨物 航運“帶貨王”首2023-08-15
- 為廈門發展“把脈開方” 我市啟動城市體檢2023-08-15
- 廈門構建慢行交通系統 健康步道將呈一環一2023-08-15
- 廈門市政府債券發售 發行規模為2億元2023-08-15
- 未來三天暑熱升級 鄂東局地需防強對流2023-08-15
- 湖北省圖書館躋身“千萬級”圖書俱樂部,位2023-08-15
- 德國一政客回家途中遇襲,被打到鼻青臉腫成2023-08-15
- 湖北省圖書館實體館藏總量突破千萬冊 位列2023-08-15
- 古今交融 “漢陽樹公園”北園建成開放2023-08-15
- 武漢軍山街將查控違關口前移 深入在建樓盤2023-08-15
- “納稅人學堂”讓黃陂納稅人既懂政策又會操2023-08-15
- 交通安全“警”相隨 ——武昌南湖街道為外2023-08-15
- 漢陽區文明實踐積分兌換活動走進永豐街惠民2023-08-15
- 武漢供電女子無人機飛行隊為電網平穩運行保2023-08-15
- 武昌區楊園街道:下好銀企“一盤棋”,為小2023-08-15
- 湖北省特級教師援藏三年,他把光谷的光帶到202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