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會種地到“慧種地” 解碼廈門鄉村振興的數字大腦(閩人智慧·你不知道的廈門)
打開晶鏈通蛋品產業交易平臺,交易信息等一目了然。
蛋雞產業數智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生豬養殖智能化
農業大棚智慧化 制圖/張平原
四信集團工作人員調試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
為傳統農業插上數字的翅膀,讓大數據精準服務農業——“數字農業”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支撐。近年來,廈門借助現代數字信息技術手段,以數字化為“金鑰匙”賦能農業,推動農業現代化不斷向前發展,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數字場景1
蛋雞“啄”開近兩萬億元產業鏈
雞蛋是日常生活中、餐桌上常見的食物。在廈門,有這樣一家企業,從科技企業轉型數字農業企業后,聚焦到蛋雞產業,并逐步成為行業的“領跑者”。這就是匯鏈通產業供應鏈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鏈通”)。
提到晶鏈通,必須提及在供應鏈和物流業頗負盛名的科技企業——銳特信息,這個被稱為行業“隱形冠軍”的低調公司。銳特信息曾于2015年被順豐收購,晶鏈通是在順豐科技體系下的銳特信息孵化而來,創始人陳麗園介紹:“晶鏈通2016年在上海成立,2022年初搬到廈門,專注智慧農業。”
晶鏈通的誕生自帶技術基因。在陳麗園看來,這是一次技術和產業的完美結合。“技術是提高效率的工具,但技術不只是工具,它還應該從更深層次、更廣領域助力傳統產業升級。”
那么,如何讓技術和產業結合?數字化平臺與農業結合,助力鄉村振興,但農業的范圍很廣,必須深耕農業大單品,陳麗園說,在農產品行業,每個農產品有不同產業生態,晶鏈通逐一測評過蘋果、火龍果、土豆、大蒜等農產品,最終雞蛋脫穎而出,于是他們專注于蛋雞的產業生態和產業集群。
“我們選擇的農產品,市場規模要足夠大,全國東南西北區域、消費者一年四季都有需求,也就是這個農產品沒有地域、時間的差別。”她說,目前蛋雞產業規模接近兩萬億元,賽道天花板足夠高,同時整個蛋雞產業鏈冗長,流通環節進入門檻低,蛋雞產業的養殖端與銷售端分散,環節多,每個環節參與又比較分散,行業缺乏統一標準,產業鏈存在巨大改造機會。
數字化一定要長在業務上,數據必須和具體的場景相結合。陳麗園和她的團隊曾經花了一年半的時間,親自下場做“運動員”,泡在不同村莊、不同養殖場,親自參與各產區采購、全渠道銷售。
踩了所有的坑之后,晶鏈通重構了蛋雞產業鏈中最小單元的鏈接,將技術聚集在“最前線”,覆蓋雞蛋交易、預混料、耗材、動保、物流、雞舍租賃等各個環節。
在養殖環節有“小晶智養”,在產區有“晶蛋寶”,在品控環節有“晶品控”,找物流有“晶時達”,在大流通貿易和批發市場環節有“晶掌柜”,深度分銷環節有“晶小店”,在集采環節有“晶采優選”……在蛋雞產業的每個環節,晶鏈通都有相應的技術工具來支持和提升效率,晶鏈通打造的“中國蛋雞產業科技平臺”建立了新的交易規范,推動雞蛋流通體系標準化,為傳統蛋雞產業賦能升級,通過數字化平臺與蛋雞產業相結合,助力鄉村振興。
“我養雞沒有養殖戶養得好,但我知道他們的痛點;我賣雞蛋不如他們專業,但我知道如何借助‘數字大腦’,幫他們把蛋賣得更好。”陳麗園說,未來,晶鏈通將堅持深耕產業創新發展“新動力”,致力于蛋雞產業“數智化”。
數字場景2
一部手機就能管理養豬場
打開手機App,小豬的生長情況一目了然,豬舍的溫度、濕度、光照、氨氣、二氧化碳等環境指標一清二楚,遠程操控輕輕松松;在豬場運用數字孿生技術,實現了豬場管理的可視化,提前預警潛在安全隱患……
當養豬遇上數字技術,會發生什么故事?廈門農芯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農芯數科”)用領先全國的數字技術,為全國6萬多個養豬場、7000萬頭豬開啟了神奇的數字化生活。
創建于2019年的農芯數科,是北京農信互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設在廈門的人工智能總部。立足廈門,聚焦生豬產業,農芯數科重點打造了豬聯網、豬小智、豬交易、豬服務等核心產品,為生豬產業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數字化服務。
“傳統豬場經常沒辦法實時查看一線生產情況,實時掌握豬只數據;豬場的紙質單據存在錄入不及時、數據不準確的問題;豬場出現異常事件處理不及時,給豬場的生產管理帶來很大的生產風險。這些問題現在靠一部手機、一個App就能解決。”農芯數科董事長薛素金說道。
那么,一部手機如何管理養豬場呢?薛素金解釋,豬舍與大數據、智能手機實現互聯互通,通過云平臺控制智能養豬設備,養豬管理流程化繁為簡,數據化管理、智能化管理被貫徹到養豬全程。“我們的解決方案,可以解決人工無法24小時守護豬場問題,智能消毒通過物聯技術實現阻斷病毒入侵豬場,數據實時自動上傳錄入實現生產數據全流程閉環管理……實現遠程化養豬、智能化管豬。”
以生豬養殖智能化為入口,農芯數科還打造了全國首個數字孿生生豬場平臺,為豬場構建了數字“雙胞胎”。薛素金說,“豬場+數字”的孿生組合,實現了豬場AI巡檢、全場景智能洗消、遠程賣豬智能化、全景式智能環控、自定義智能飼喂等,坐在家里就可以操控每一個豬舍,讓生豬過上“數字化的一生”。
豬場的生產過程管理可以在手機上快捷操作,隨時隨地可以查看報表分析、接收生產預警,通過智能設備、大數據運營實現生產效益的提升,降低養殖場經營成本。
“新技術在哪里,生產力就在哪里,數智化給養殖行業帶來了無限可能,讓農業更有趣。”他表示,企業以“用互聯網改變農業”為使命,積極推進人工智能技術與傳統農業生產場景相融合。
與華南農業大學、龍巖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等高等院校共同編制、開設智慧養殖課程;與西安交通大學成立數據智能研究中心……農芯數科正在著力深化產教融合,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農業,為現代農業產業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添磚加瓦。
數字場景3
物聯網讓農業“耳聰目明”
傳統的農作物種植過程中,土壤、環境、雨水的調控、肥料的使用等往往是依靠農民的經驗來判斷。但當數字化深入田間地頭,農業生產將有無限可能。作為全球領先的物聯網通信設備及解決方案服務提供商,福建省四信數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信集團”)無疑是廈門發展智慧農業的縮影,走出了帶有自身特色的智農之道。
“讓萬物更加智慧是我們企業的愿景。自2008年成立以來,我們不斷創新技術,將科技創新與物聯網深度融合,為各行各業提供解決方案,賦能數字化升級。”福建省四信數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市場中心總監張志坤介紹道,每個行業都有各自的需求,四信集團是做物聯網起家的,企業結合物聯網應用,為用戶提供有針對性的產品、技術。目前企業業務范圍已覆蓋物聯網通信、智慧消防、智慧電力、智慧水利、智慧農業等多個板塊。
在位于軟件園三期的四信集團總部,一塊碩大的顯示屏上,展示著“物聯網+農業”的解決方案。
“我們預設參數,可以對農場的種植、養殖環境,例如土壤、氣象等情況進行實時監測,不僅可以查看當前數據和歷史數據,還可以形成實時曲線。一旦環境出現異常,平臺就會出現紅色警示提醒,還能通過短信或App告警通知。”張志坤一邊演示,一邊介紹起農業溫室大棚的智能遠程調控方案。
對于養殖場來說,四信集團貼心地為其提供了數字化、智能化的“飼養專家”。一個個定制的物聯網接口,連接著養殖場中的溫濕度傳感器、二氧化碳傳感器、飼喂器、風機、門欄開關控制器、水閥等設備,管理人員在后臺就可以遠程操作,還能遠程喂養、遠程溫控、遠程清洗消毒等。借助大數據,養殖場還可以隨時將傳感器收集的各項數據進行對比分析,調整飼養方案,提升養殖場的產量。
傳感器就是“眼睛”“耳朵”,可以收集各種數據,滿足對農業精細化管理的需求。在四信集團的智慧農業系統中,各類傳感采集設備,及時準確采集監測對象的各類數據,包括氣象、土壤、水質、水文環境、地質等,建立起智能化監測管理系統,讓作物、禽畜、魚蝦在有利環境下生長,將環境因素的影響降到最低,從而實現智慧種植、智慧養殖、智慧水產。
“智慧農業就是利用云計算、物聯網、無線通信等現代信息化技術,通過管理平臺實現對農業的可視化監測、控制、預警等功能。我們希望通過技術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提升農產品品質,推動農業產業升級,促進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變。”張志坤說,接下來四信集團計劃申請一塊農田,將其打造成智慧農業的示范基地,展示全生命周期的智慧農業場景。
【點擊】
加快農業數字化 廈門怎么做?
我市充分發揮廈門數字經濟、信息產業集聚優勢,按照《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福建省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文件精神,推進數字助農,加快農業數字化,出臺《廈門市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著力推進廈門市數字農業發展。
一、建設智慧園區
立足廈門,輻射全國。為進一步引導更多優秀的農業科技企業入駐廈門,實現空間聚集抱團發展,共同搭建農業科技創新平臺,推動數字技術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今年上半年,廈門市農業農村局與廈門火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簽訂《共建廈門數字農業產業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廈門軟件園三期建設數字農業科技產業專業園區。
二、推廣智慧農機
通過農機精準作業平臺和北斗定位終端,實現全天候對農機的位置、狀態等進行監控以及采集作業軌跡、作業面積等數據信息,規范作業服務區域,掌握作業服務進度,有效提高作業質量。2020年以來,全市已安裝北斗終端54個,累計對接作業服務面積25000多畝、服務農戶1000多家。
三、試點農資監管信息平臺
我市率先在福建省內先行先試“互聯網+農資監管”模式,全市80%以上的農資產品實現“源頭可追溯、去向可追蹤”。融合福建省農資監管信息平臺,全市360多家農資企業納入平臺,通過農資監管信息平臺構建農資長效監管新模式,改善執法手段,規范農資市場秩序,保障農業生產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切實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
四、首推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與一品一碼追溯制度并行
為了更好地落實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與一品一碼追溯制度,進一步強化食用農產品生產主體質量安全第一責任,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水平,福建省首推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與一品一碼追溯制度并行,累計建設各類追溯點310多個,全市有700多家種植業主體納入農產品追溯平臺管理。
五、培育農業物聯網應用基地
全市在食用菌、茶葉、果蔬、畜禽、苗木、花卉、種苗、中藥材以及水產品等優勢特色產業中,重點圍繞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和建設農業物聯網應用基地。2018年以來,培育省級農業物聯網應用基地6家,市級農業物聯網應用基地(農業信息化重點企業)23家。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從會種地到“慧種地” 解碼廈門鄉村振...
打開晶鏈通蛋品產業交易平臺,交易信息等一目了然。蛋雞產業數智化生豬 -
看!思明區體育之火這樣燃
馬約翰體育場是中國現代足球的發源地之一。(本報記者林銘鴻攝)“... -
海峽兩岸文博會邀您逛展 各類工藝精品...
昨日下午,海峽兩岸文博會很多展位已準備就緒,圖為位于主展區的“... -
廈門國有資本公司切實將主題教育成果轉...
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廈門國有資本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所屬廈門旅游集散服 -
中國人工智能大賽成果在廈發布 多家廈...
第四屆中國人工智能大賽頒獎儀式。(廈門日報記者張奇輝攝)昨日,... -
從會種地到“慧種地” 解碼廈門鄉村振...
打開晶鏈通蛋品產業交易平臺,交易信息等一目了然。蛋雞產業數智化生豬
- 從會種地到“慧種地” 解碼廈門鄉村振興的2023-08-04
- 看!思明區體育之火這樣燃2023-08-04
- 滬深股通|第一創業8月3日獲外資賣出0.40%股份2023-08-04
- 山西強化城市房屋室內裝飾裝修安全管理2023-08-04
- 成都大運會 | 青春風采,綻放蓉城——寫2023-08-04
- K396次列車乘務員趙陽:我是黨員,就應該沖2023-08-04
- 風雨同路渡難關——記豐沙線三趟列車旅客滯2023-08-04
- 落實落細各項舉措 全力應對汛情2023-08-04
- “藍蝴蝶”等睡蓮品種首獲我國睡蓮類新品種2023-08-04
- 鶴峰:綠茵鋪滿劉家界2023-08-04
-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東坡外灘點亮黃州“夜經2023-08-04
-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走進黃岡伊利乳業2023-08-04
- 鄖陽城關鎮興鄖路社區開展垃圾分類有“畫”2023-08-04
- 寶龍達集團全球總部,在東西湖投產!2023-08-04
- 科技賦能!團風特派員助農在行動2023-08-04
- 孝南:這場政企見面座談會,共商補鏈強鏈建2023-08-04
- 武漢市教育局最新通報!多家校外培訓機構被2023-08-04
- 東航C919大型客機首次“雙機運營”滬蓉快線2023-08-04
- 阿維塔:捐贈 350 萬元馳援京津冀受災地2023-08-04
- 李海:單打獨斗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2023-08-04
- 大空間配強實力,哈弗二代大狗PHEV城野雙修2023-08-04
- 被“確診”為全能寶藏座駕,15萬級的哈弗二2023-08-04
- 新朗逸,讓人不得不愛2023-08-04
- 高溫+大雨暴雨!局地超37℃!安徽接下來…2023-08-04
- 江西出臺新規規范中小學生校服管理2023-08-04
- 中國人民銀行:引導金融資源更多流向民營經2023-08-04
- 海峽兩岸文博會邀您逛展 各類工藝精品、文2023-08-04
- 廈門國有資本公司切實將主題教育成果轉化為2023-08-04
- 中國人工智能大賽成果在廈發布 多家廈企榜2023-08-04
- 從會種地到“慧種地” 解碼廈門鄉村振興的2023-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