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0萬輛的憂心到200萬輛的從容 關注廈門機動車保有量變化 今日關注
廈門車輛“百萬時代”,曾有觀點認為,這是機動車保有量的“紅線”
時至200萬輛的今天,人們的負面感受并未顯著增加,甚至在某些領域中,情況要比當年還好
2008536輛
(相關資料圖)
截至今年1月底,廈門全市機動車保有量達2008536輛
9年多
從100萬輛到200萬輛的9年多時間里,年復合增長率接近8%
38輛
目前,我市常住人口為528萬人,也就是說每100人中,就至少擁有38輛機動車
超90%
去年,新能源車銷量創新高,同比增長超過90%,占乘用車總銷量的比例也從2021年的17.38%攀升至29.27%,創下歷史新高
廈門城市道路車水馬龍。(廈門日報記者 王火炎 攝)
廈門機動車保有量從100萬輛增至200萬輛,用了多長時間?統計數據顯示:從2013年9月至2022年12月,共九年零三個月。
查詢當年突破100萬輛時的新聞報道,“‘百萬時代’誘發‘百萬危機’”等字眼歷歷在目。那么,時至200萬輛的今天,曾經“百萬時代”被擔憂的“交通堵、停車難、空氣差、交通事故增加”等問題,是否愈演愈烈?
其實,無需記者調查,廈門市民便能給出最客觀的反饋:雖然機動車保有量翻倍,但負面感受并沒有顯著增加,甚至在某些領域中,情況要比當年還好。
200萬是一個節點,不妨按下“暫停鍵”,透過數據回頭看,探索增長過程中的需求與變化。也從中打開一扇窗,一窺廈門這座城市的發展之路。
【發展之勢】
汽車消費圈跨步島外 同步激活二手市場
車管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底,廈門全市機動車保有量(在用機動車)達2008536輛;從100萬輛到200萬輛的9年多時間里,年復合增長率接近8%。
目前,我市常住人口為528萬人,也就是說每100人中,就至少擁有38輛機動車。
新增的機動車中,小型汽車的“貢獻”最大。比如,去年全年,我市機動車報牌189650輛,小型汽車占比超七成,私家車是絕對主力。
去年4月,市民陳浩搬進位于集美的新家,為了方便進島上班,同年6月,他和妻子購入了一輛新車。“幾個在島外購房的同事,都陸續添置了新車。”他說。
跨島發展帶來的跨島出行,是廈門市民購車的主要原因。在廈門從事汽車銷售近20年的李瑜峰說:“現在島外購車量約占總購車量的60%,過去3年多集中在同安和集美區,未來幾年翔安將成為重點市場。”他說。隨著跨島發展向縱深推進,汽車消費圈將繼續向島外“跨步”。
隨著月度銷量的持續增加,市場也給出了積極的反饋:去年,廣汽傳祺、北京奔馳、寶馬、保時捷、林肯等多個汽車品牌在廈門新增4S門店。截至目前,廈門注冊經營的4S店達180家。
值得關注的是,近幾年,廈門市民對高端汽車的消費升級尤為明顯。據統計,2022年,汽車品牌梅賽德斯-奔馳在廈報牌量9429輛,同比增長12.98%,連續第四年榮登“銷冠”,寶馬緊隨其后。而在全國范圍內,2022年銷售冠亞軍品牌為比亞迪、一汽大眾。
消費升級推動品牌車在廈持續創造銷量新高,同步激活了二手市場交易,使廈門成為全省重要的汽車銷售地。廈門市流通協會秘書長蔡在養說,除了本地居民,周邊城市居民也選擇在廈購車,且購車人群趨向年輕化。
【供需之變】
機動車保有量 與人口增長“亦步亦趨”
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讓更多家庭買得起小汽車,而人口增長則是汽車消費市場發展的“催化劑”。
比如,近五年來,隨著翔安新城、同翔高新城等重大片區快速崛起,翔安區常住人口從27.2萬人增長到61萬人。同期,保時捷、林肯、捷豹、寶馬等多家高端汽車品牌“扎堆”翔安區開設4S店。
從全市范圍看,近10年來,廈門人口增長達46.23%,在2020年突破500萬人,目前已達到528萬人。良好政策吸引了一批批優秀人才扎根廈門,進而帶動消費、支撐機動車保有量持續增長。
“近兩年來,新學員中,新市民、外來務工人員超8成。”華億駕校負責人王志新表示。
二孩、三孩生育政策的出臺,也刺激了車市。第二個孩子出生后,市民陳漢榮家添置了一輛SUV汽車,方便周末帶孩子到上李水庫等景點游玩。“家里人口多了,大車更方便。”陳漢榮說。
反觀數據,2013年廈門常住人口373萬人,彼時廈門機動車保有量剛好突破百萬輛;到了2018年,廈門常住人口411萬人,機動車保有量達150萬輛;如今,機動車保有量突破200萬輛,也迎來了常住人口超500萬人。機動車保有量與人口增長“亦步亦趨”。
【解題之道】
修路建橋推進綠色出行 “軟硬兼施”動態疏堵
曾經有觀點認為,廈門機動車保有量的“紅線”是100萬輛,城市道路資源不能承載更多車輛。不過,近期多家權威機構發布的《2022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2022年度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顯示,廈門在機動車200萬輛城市“俱樂部”中,“自由流速度”排名第四,車速接近50公里/小時;高峰期的平均車速近30公里/小時,排名靠前——由此看,廈門交通路網在“保增長”的同時實現“保暢通”,支撐起200萬輛機動車的日常運行。
市交通局監測中心提供的一份數據顯示,海滄隧道、翔安大橋的建設,極大緩解海滄大橋、翔安隧道的通行壓力,高峰擁堵指數從原來的6-8(中度擁堵),降至4以內(輕度擁堵、暢通),指數下降達到40%。
“需要指出的是,僅依靠修路建橋,無法解決機動車快速增長所需,所以,廈門在近十年中同步推進軌道交通建設,優化公共交通供給,建成以‘軌道+BRT’為骨干,常規公交為網絡,出租車、網約車、慢行交通為補充的綠色出行體系。”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說。
機動車猛增,會不斷形成新的交通堵點,動態“解堵”是關鍵——在“硬件”方面,市大交通辦介紹,2022年,我市完成350處道路交通安全隱患和擁堵點排查整改,推進道路交通改善項目56個,累計打通斷頭路25條,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07萬個,完善島內外各區96處信號燈建設。
“軟件”方面,智能化科技手段在同步發力。廈門交警介紹,在推進警務機制改革加快突發交通事故處置的同時,“紅綠燈智能遠程調控系統”也在悄然改變紅綠燈計時的“固定”模式:在早晚高峰的特定時段,車流多的方向會得到優先放行,進而減少通行損耗。目前,廈門交警已與高校、企業設立“聯創基地”,研發更多的“智能交通”新產品、新技術。
突破“200萬輛”大關后,廈門如何應對?在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或可以找到部分答案:我市將加快構建城鄉一體化交通網絡,推動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報批;實現4號、6號線軌通,加快推進第三東通道等跨海通道項目規劃建設,并深入開展道路交通綜合整治,建設“更具韌性的城市”。
【關注】
新能源車銷量增速狂飆
去年,新能源車銷量創新高,同比增長超過90%,占乘用車總銷量的比例也從2021年的17.38%攀升至29.27%,創下歷史新高。
其中,廈門網約車的快速發展為機動車保有量突破200萬輛“添了把柴”:市交通運輸局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市4萬多輛網約車中,9成以上是純電車。去年,廈門島內出租車也基本完成了從燃油、燃氣車向純電車的全面“轉型”,廈門已全面開啟了公共交通的“綠色時代”。
市工信局組織編制的《“電動廈門”三年發展規劃(公開征求意見稿)》顯示,預計到2025年,城市公交、巡游出租車、網約出租車新增和更換車輛要求100%使用純電動汽車;物流車新增和更換車輛中,純電動汽車比例不低于80%,將推動廈門公共領域全面電動化。
幾年前,凡是購買電動車的人都要考慮“在哪充電?”,如今,在思明、湖里區,平均不到1公里就能找到四五處公共充電設施。2022年,廈門公共充電設施密度全國第一。充電樁的規劃建設為購車市民免去了“里程焦慮”。
春江水暖鴨先知。在廈門開出租車的張明芳深有感觸,公司去年將他原有的燃氣車更新為電動車,“現在就近充電很方便,節省了時間成本和油費支出,每月賺到的錢更多了。”他說,此外家用充電樁的安裝也走進廈門小區。“2022年,我安裝了400個充電樁,這三年訂單都保持較快增長。”蘇寧幫客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充電樁安裝人員章筠浩說。據國網廈門供電公司統計,2022年全市新裝家用充電樁7950個;截至2022年底,全市累計安裝家用充電樁12280個。
近十年間,雖機動車數量猛增,但廈門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始終保持全國前列,并榮獲全國首批“綠色交通城市”。
【記者手記】
向“上”發展 公交優先
廈門日報記者 徐景明
從機動車突破100萬輛時,坊間就有傳言:“廈門是不是很快要限牌了?”不過,9年多后的今天,限牌一事仍無影蹤,200萬輛已成事實。
但有一個觀點始終未變:城市道路建設,無法跟上機動車的增速。
這個觀點,在國內外各大城市中已被論證。從廈門自身情況看,目前,全市公路通車里程超2600公里,路網體系已呈“內外通達、環灣放射”,路網密度全國前列,換言之,廈門難有更多空間進行大規模道路建設,尤其是一些成熟的建成區。這也解答了一個現象:近十年來,廈門的道路項目中,“提升”更多:也就是一條路不夠用,那么就向“上”發展,變成全線高架、立交的快速路。
不過,受客觀條件限制,快速路只能承擔交通“骨干”功能,無法遍地開花,在車輛持續增長態勢下,一些“毛細血管”的擁堵難以避免。另一方面,在現有的土地資源下,停車位供給也有上限。
其實,購買私家車,大部分人的考量因素是通勤所需,那么,如何更高質量地不斷滿足這一需要?作為全國最早提出“公交優先”的城市,從100萬輛到200萬輛這9年多時間里,廈門堅持這一發展策略,比如,近幾年來的地鐵建設,正在日益發揮重要功能,日均客流量已超60萬人次。
通過更豐富、更舒適、更具性價比的交通產品供給,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進而讓機動車增速降下來、破解發展矛盾,或將成為破題之路。
相關閱讀
-
從100萬輛的憂心到200萬輛的從容 關注...
廈門車輛“百萬時代”,曾有觀點認為,這是機動車保有量的“紅線”... -
滿洲里市“牽手”廈門金磚創新基地-全球...
近日,呼倫貝爾市委常委、滿洲里市委書記于偉東率領的滿洲里市黨政... -
全球今日報丨祥平地鐵社區綜合管廊預計...
工人逐段巡查、檢修,有序推進項目收尾工作。海西晨報記者唐光峰攝... -
全球關注:白天越晴暖夜里越寒涼 廈門...
強冷空氣集結起強大陣容,千里奔襲南下,前天夜里抵達廈門。一夕之... -
第四屆中國人工智能大賽在廈啟動 設兩...
啟動儀式現場。(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供圖)昨日,以“融新匯智,競... -
便民!“快速工傷”處理可網上辦 市人...
近日,廈門市人社局推出“快速工傷”處理服務,用人單位可登錄市人...
- 從100萬輛的憂心到200萬輛的從容 關注廈門2023-02-15
- 興業銀行:精準施策促消費 多措并舉提信心2023-02-15
- 襄州:專項整治不合理醫療檢查-今日熱搜2023-02-15
- 每日消息!“第三方評測” 也要經得起評測2023-02-15
- 天天資訊:陽新:啟動就業新引擎 跑出發展2023-02-15
- 天天訊息:民政部對中國民營科技促進會、中2023-02-15
- 快看點丨信心凝聚發展力量2023-02-15
- 【代表委員履職記】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臨2023-02-15
- 環球即時看!赤壁:“新春第一訓”充電聚能2023-02-15
- 劉新勇委員——心系數字經濟新發展(代表委2023-02-15
- 視訊!出海搶到訂單 蔡甸企業生產忙2023-02-15
- 楊震生代表——助力養老服務上臺階(代表委2023-02-15
- 代表委員履職故事|苗潔:守正創新 讓戲曲2023-02-15
- 江夏“招商軍團”打開產業新引擎2023-02-15
- 環球要聞:松滋:上好“第一課” 繃緊“紀2023-02-15
- 今日關注:小鼴鼠的土豆_鼴鼠的英文2023-02-15
- 環球頭條:貴金屬:美國CPI強于預期但市場2023-02-15
- 大學戀愛結婚率有多高_大學戀愛結婚率2023-02-15
- 江西救援隊員分批有序從土耳其撤離回國2023-02-15
- 江鈴·新力臻園精裝房變“驚裝房”?江越房2023-02-15
- 世界時訊:南昌丹霞路路口錯位被指“半截子2023-02-15
- 天天視訊!國道嘉臨線江源至靖宇項目靖宇段2023-02-15
- 宜春鋰礦亂象調查!瘋狂挖,全民炒 有村民2023-02-15
- 長春工業大學參與制定國內首個藝術類學科競2023-02-15
- 廣東地震贛南有震感?兩地同處一個地震帶 2023-02-15
- 吉林油田華僑風電場全容量并網成功2023-02-15
- 環球簡訊:在職在編管理!江西今年招聘農村2023-02-15
- 凝心聚力抓項目 創新驅動優環境 接續奮斗2023-02-15
- 8個在建項目火力全開 軌道交通拓展城市格2023-02-15
- 3月10日起施行!江西化工重點監測點認定標2023-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