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廈門4名法援律師家中 一起傾聽他們的故事→
編者按>>
法律援助是國家建立的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的制度,是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關乎經濟困難群眾和符合特定條件當事人的權益保障,是暖人心的民心工程。
今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正式實施,使廣大人民群眾無論經濟條件好壞、社會地位高低,在遇到法律問題或者權利受到侵害時,都可以獲得及時有效的法律幫助,真正實現“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為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我們身邊一直有一群可親可敬的法律援助律師。2010年1月至今,全市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近11萬件,其中,民事案件86670件,刑事案件22934件。這些法援律師不求回報,默默地為弱勢、困難群體提供法律援助,維護著社會公平正義。本期家訪,記者走進4名法援律師家中,了解他們的故事。
關鍵詞 感動
為一個委托奔忙3年 因受援人更懂得生活
本報記者劉少敏(右一)采訪李琳琳(右二)一家。
●出鏡人物
李琳琳,41歲,福建明鼎律師事務所律師;父親李志平,69歲,退休;母親阮美麗,66歲,退休。
●地址
集美區海鳳路
●心愿
做好本職工作,為更多人提供法律援助的同時,學會珍惜和感恩。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記者 劉少敏 圖/廈門日報記者 陳偲瑤)“我一直覺得,不是我們在幫助委托人,而是他們在教會我們什么是生活。”周四下午,身穿西裝的李琳琳坐在沙發上,摟著身邊母親阮美麗的肩膀,又看了一眼斜對面的父親李志平,笑著說:“自從2014年定期在集美區和海滄區兩個法律援助中心值班后,我越來越懂得感恩生活了。”
“剛剛一審勝訴的一位受援人,我真的被她不離不棄的母愛感動了。”李琳琳說,2018年,一位愁容滿面的陳女士來到海滄區法律援助中心,神情緊張地解釋說:“我不是當事人,我兒子是,但是他來不了。”
李琳琳耐心安慰后了解到,陳女士的兒子身有殘疾,晚上騎著特制摩托車送朋友回家,離開時不慎摔倒受傷,其朋友直到次日清晨才聯系陳女士處理。陳女士認為該朋友應承擔一定責任,為此關掉經營的小餐館,邊打零工邊為兒子四處奔走申訴。
但這個案子十分復雜,需多次司法鑒定、重新確定原告、啟動特別程序等步驟。李琳琳為此奔忙了3年。2021年12月底,一審判決公布,對方需承擔相應責任。聽到判決結果的陳女士淚流滿面,拉著李琳琳的手,一遍遍地說著感謝。
“她握得很用力,我能感受到那份感激之情。但我更該感謝她。”李琳琳說,開始她以為陳女士會時常抱怨生活的不易。可3年相處,她看到的是一位母親含辛茹苦、不拋棄、不放棄的堅韌和偉大。
“她呀,說得這么輕松,其實每次從法援中心回來總像是心里堵著一口氣。”母親阮美麗說,她原本不樂意女兒當律師,太辛苦了。父親李志平笑著從屋里拿出兩面委托人送來的錦旗,驕傲地展開道:“女孩子怎么了?女孩子也能幫人,也能用法律伸張正義。”
“還不是有你們,做我堅實的后盾。”此時的李琳琳卸去法庭上的鋒芒,仿佛一個小女孩,講述起二老如何為她定制文件柜,收拾小山堆一樣的檔案文件,如何照顧她的生活起居。
李琳琳說,法援工作讓她深刻地感受到,法律在冷靜之下的溫度。在她看來,法律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守護一個個溫暖的家,善良的人。
關鍵詞 盡心
梳理100多頁材料 只為調解一個案件
趙翼和丈夫陳日燦與本報記者楊霞瑜(右一)交流。
●出鏡人物
趙翼,33歲,廈門市法律援助中心援助律師、福建重宇合眾律師事務所律師;丈夫陳日燦,31歲,福建重宇合眾律師事務所律師。
●地址
思明區蓮花五村社區
●心愿
盼望疫情結束后,夫妻倆一起去欣賞不同的風景;同時,希望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國泰民安。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記者 楊霞瑜 圖/廈門日報記者 盧劍豪)走進趙翼家中,記者看到的并非一排排的專業書籍或案件材料,而是眾多小巧可愛的玩具公仔。“我們夫妻倆都是律師,不過工作與生活的界限涇渭分明,基本上不會將與工作相關的材料帶回家。”丈夫陳日燦說。
“是啊,因為案件容易讓人神經緊繃,生活中我們需要從中抽離出來,學會放松。”趙翼從業近6年,在廈門市法律援助中心當了4年的援助律師,共接手140余起案件,包括刑事案件、勞動糾紛案件等。
有時候人們會好奇地問趙翼:“與商業委托相比,律師在對待義務的法律援助時,還會一樣盡心盡力嗎?”對趙翼而言,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她曾與當事人見面“聊”了7個多小時,從如何整理材料到怎么收集有效證據,事無巨細。
“2020年底,有一起法律援助涉及多名工人薪資問題,工人們原本不抱希望,但我們認真梳理案件,準備100多頁的相關材料,1個月內就成功調解、幫工人順利拿到10多萬元的報酬。”趙翼說,當時工人們既激動又興奮,不斷地表達著感謝。
在趙翼看來,當下的解決方案是否能幫到當事人才是最重要的。陳日燦點了點頭說:“我老婆接手的案件調解率很高,除了過硬的專業知識,她對當事人心理、對方當事人心理的把控都很準確,這得益于她此前的工作經歷。”
原來,趙翼2011年從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電子商務專業畢業之后,在北京從事了4年的人力資源工作。“一方面是想念在廈門生活的父母親,另一方面是覺得人生是不是可以有更多種可能?”趙翼說,帶著想改變的決心,她放棄了北京戶口,回到家鄉廈門,自學通過司法考試后,如愿成為一名律師。
“我很慶幸當初的選擇,現在的生活與工作是滿意且開心的狀態。”2020年12月,趙翼因工作表現優異,被廈門市法律援助中心評為“每月之星”。趙翼認為,援助律師除了用專業知識幫助需要法律援助的人,還應主動為當事人進行普法宣傳,幫助更多人提高法治意識。
關鍵詞 溫暖
為及時幫受援人解疑 整天捧著手機放不下
本報記者趙張昀(左一)采訪王雪華(右二)一家。
●出鏡人物
王雪華,37歲,福建銀江律師事務所律師;丈夫李建軍,37歲;女兒穎穎,10歲。
●地址
集美區集美街道
●心愿
希望新的一年能繼續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幫助到更多需要法律援助的人。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記者 趙張昀 圖/廈門日報記者 張江毅)今年是王雪華自愿成為法律援助律師的第6年,她定期在集美區法律援助中心窗口值班,經手的多個案件都獲評廈門市十佳法律援助案件。
“法律與每個人生活息息相關,我學習法律知識、獲得專業資格,就能幫助到更多人。”王雪華說,成為法律援助律師,初心就是如此簡單樸實。有時碰上經濟困難、文化程度有限,甚至重病重傷在身的弱勢群體,通過法律援助中心,她就能為他們的生活帶去多一點的溫暖。
王雪華回憶起一個讓她印象深刻的案件——受援人及其公婆三人都得了重病,家庭經濟困難,受援人與單位之間又產生勞動爭議糾紛。“時間就是生命,對于她們家庭來說,盡早爭取到應得的權益確實是太重要了。”她解釋道,若通過裁決,受援人合理的主張也能得到支持,但急需治病的受援人,卻經不起漫長的流程與等待。
于是,王雪華努力與原本拒絕溝通的涉事單位交流談判,幾個回合下來,該單位終于為受援人支付醫療補助金、經濟補償金和病假工資等六萬多元,緩解受援人的窘境。另外,翻翻眾多法律援助案件,王雪華還曾幫助一位年輕人免于起訴,為一眾群體及背后的家庭爭取權益等等。
王雪華說,看到受援人獲得幫助后釋懷而感激的臉,她便覺得一切辛苦都有了意義。她也總是從中汲取能量,“他們真誠的感謝、逢年過節的問候,有時遇到法律問題想到我,還有的要給我介紹法律案件、讓我成為他們的代理律師……這些樸素而美好的行動,我就已經非常滿足。”
王雪華的丈夫李建軍告訴記者:“律師‘光環’之下,其實有很多艱辛。”除了奔波勞碌是常態,每當王雪華接手群體案件,就常會接到許多受援人焦急的電話,一人一句咨詢下來,就像是一場“信息轟炸”,讓她一整天都捧著手機放不下來;有時受援人情緒較為激動,李建軍心里也總難免隱隱地擔心。不過,王雪華對此早已習以為常,她說:“我很能理解受援人的心情,他們如此焦急、無助,身為法律援助律師,我就應該提供及時的幫助。”
在母親耳濡目染下,小學四年級的女兒穎穎也開始對法律產生興趣。一個月前的憲法宣傳日,穎穎所在學校進行相關的法律科普,“課堂上講了很多相關的法律問題,我都能答上來!”小姑娘噘著嘴說道。在穎穎心里,有一個能幫助很多人的律師媽媽,也是自己的一份驕傲。
關鍵詞 激勵
律師夫妻檔 攜手踐行法援精神
本報記者房舒(右一)采訪張紅(右二)一家。
●出鏡人物
張紅,29歲,福建貝盈律師事務所。丈夫林祺龍,29歲,律師;女兒林桐樂,3歲。
●地址
思明區七星西路
●心愿
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爭取讓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記者 房舒 圖/廈門日報記者 張江毅)“每一起法律援助,我都印象深刻,”放下手里厚厚的材料,張紅笑盈盈地說。在準備接受采訪前,她準備了一大沓資料,想了想還是放到一邊。
張紅接手的第一起法律援助(以下簡稱法援)是剛執業的2017年。那是一對來自河南的老夫妻,在廈務工一年,臨回家過年前丈夫受了工傷。“夫妻倆口音很重,反復念叨著‘沒人管’,”張紅回憶說,兩人拿出一袋住院憑證,張紅翻看了半天,發現傷者的工傷認定都還沒做。張紅來自漳州,面對口音濃重的夫妻倆,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溝通上。
在張紅耐心解釋下,幾個小時后兩人終于弄清楚,要先申請工傷認定,再申請賠償。將兩人送走,張紅又與傷者老板取得聯系。老板說,他是愿意賠償的,無奈在此之前雙方因語言問題無法溝通。在張紅協調下,夫妻二人獲賠20余萬元。千恩萬謝的夫妻倆送來了錦旗,妻子還一直握著張紅的手,用依然濃重的口音不停地說著:“謝謝”。
張紅與法援的不解之緣是從2016年底參與值班開始的。“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地方,法援律師用實際行動教會我如何去做,才是真正的法援精神,”張紅說,不分前來求助的人身份貴賤,中心工作人員永遠耐心、和藹。從業多年來,張紅接手了近百個法律援助,她都站在求助當事人角度,尋求對他們最有利的處理方式。
“是她的熱情感染了我,”林祺龍說,看到張紅每次通過努力,取得有利于求助人的判決或裁決時的那種歡喜,他也由衷高興。疫情期間,張紅接手了一名被辭退、面臨養老金受影響的阿姨求助,輾轉1年多終于幫阿姨討回公道時,那種滿足不限于“官司贏了”。
夫妻雙方都是律師,兩人忙起來腳不沾地,但回到家中,他們像平常的小夫妻一樣,你做飯、我洗碗,約定好周末和節假日一起好好陪孩子。“老婆很辛苦,”林祺龍說,能分擔的要多搭把手。張紅說,作為律師時常看到人生百態,這讓她更加珍惜生活。她也相信:“隨著我們國家法律援助制度越來越完善,更好地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相關閱讀
-
如皋:推進“城鄉居保轉企保”擴面工作...
今年如皋市全力推進城鄉居保轉企保擴面工作,截至三季度,新增城鄉... -
如皋市江安鎮:深入了解人民群眾迫切需...
為打造良好營商環境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如皋市江安鎮財政和資... -
儀征市交通運輸局:充分落實企業主體責...
近日,儀征市交通運輸局開展危化品道路運輸企業安全培訓,針對前期... -
海安市紅旗村:積極開展村莊環境大清理...
按照市縣統一部署,近日,海安市紅旗村積極開展村莊環境大清理行動... -
宜興:全面推進財政法治轉型升級 努力...
近年來,宜興市財政局立足自身職能定位,認真落實省財政廳法治財政... -
吳中區:整合知識產權工作資源 加大知...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示了2022年度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和優勢企...
- 地鐵逃生怎么下載(地團網)|要聞速遞2022-11-25
- 女人在床上說的最刻薄的話_世界即時看2022-11-25
- 玉竹可以和什么一起泡酒?玉竹酒做法是什么2022-11-25
- 玉竹能放多久?玉竹食用方法有哪些?-全球2022-11-25
- 環球熱消息:糖尿病人能吃玉竹嗎?高血壓患2022-11-25
- 玉竹可以降血糖嗎?玉竹能增強抵抗力嗎?:2022-11-25
- 焦點速訊:玉竹可以和紅棗一起吃嗎?玉竹有2022-11-25
- 玉竹可以治結石嗎?玉竹可以治便秘嗎?|天2022-11-25
- 當前滾動:玉竹生長環境是這樣的?玉竹性狀2022-11-25
- 世界視點!玉竹泡水喝泡多少?玉竹泡水喝有2022-11-25
- 玉竹粥怎么做?玉竹可以泡茶嗎? 快資訊2022-11-25
- 每日消息!玉竹有什么功效?服用玉竹的注意2022-11-25
- 今日熱聞!沙參玉竹湯怎么做好?沙參玉竹湯2022-11-25
- 三文魚籽不適合哪些人群食用?三文魚籽怎么2022-11-25
- 吃三文魚籽有什么好處?三文魚籽為什么受歡2022-11-25
- 魚子醬怎么保存?魚子醬為什么容易腐敗?2022-11-25
- 全球速看:魚籽怎么做沒腥味?魚籽有哪些營2022-11-25
- 天天微速訊:玉竹產地有哪些?玉竹茶能長期2022-11-25
- 玉竹泡水喝有副作用嗎?玉竹功效與作用2022-11-25
- 魚子醬常見搭配方法有哪些?食用魚子醬需要2022-11-25
- 魚子醬怎么做好吃?魚子醬有什么功效?2022-11-25
- 魚子醬好壞怎么看?魚子醬怎么吃比較好?|2022-11-25
- 【環球報資訊】蕪湖一女子被騙子洗腦執意轉2022-11-25
- 上饒一家長帶娃上門道歉反被對方家長打?警2022-11-25
- 兩度下水拼盡全力救人,景德鎮這位勇敢少年2022-11-25
- 瑞昌“張氏家族”24人涉黑案一審宣判_每日2022-11-25
- 南昌新力雅園小區業主:車位配建遠低規定標2022-11-25
- 南昌青山湖區五聯村2014年拆遷安置房至今未2022-11-25
- 飛行大會期間 南昌開通4條免費接駁專線:全2022-11-25
- 第二屆中國米粉節開幕202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