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城市同行為時代留影 聽記者講述他們的動人故事
林愛玲(左)在定點酒店采訪街道、社區人員的抗疫故事。
戴懿(左)正在采訪。
梁曉蕾(左)正在主持。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 劉宇瀚)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迎接第22個中國記者節,晨報推出“增強‘四力’ 書寫特區新發展——慶祝第22個中國記者節系列報道”,與廈門多個新聞單位的資深記者深度對話。往常,記者是觀察者、傾聽者,今天,讓我們把“C位”留給他們,聽他們講述與城市同行、為時代留影的動人故事。
《海西晨報》首席記者林愛玲:
透過暖心小事折射城市大愛
“遠親不如近鄰”,用“大黨建”激活“微治理”,全面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對于“近鄰”黨建,《海西晨報》首席記者林愛玲有著深刻感悟。
2016年底起,林愛玲陸續肩負起“近鄰開元”等四個微信公眾號的區街新聞采寫工作。深入社區采訪多年,她坦言,希望通過筆觸,將一件件看起來微小的事記錄下來,傳遞正能量。
讓林愛玲印象最深刻的,是廈門大學退休教師、南洋研究所(現為國際關系學院/南洋研究院)教授陳大冰和他的妹妹的故事。兩位老人將一輩子省吃儉用攢下的百萬元遺產捐贈給廈門大學,用于資助貧困學子。在濱海街道白城社區居委會,林愛玲一張張翻閱著鷺江公證處出具的公證書、老人親筆手寫的遺囑、授權書等,內心深受觸動。更讓林愛玲感動的是,為確保老人的遺產能按照老人意愿進行處置,在老人授權下,社區居委會、啟福社工及老人的摯友等還組成陳大冰資產管理小組,全權負責老人的資產清點和遺囑執行。在廈門這座充滿愛的城市,他們讓這份大愛繼續傳遞下去。
在林愛玲看來,“近鄰”黨建帶來的變化是身邊一個個街道、社區通過一件件與群眾息息相關的民生小事,不斷提升群眾的滿意度,把黨建落實到生活的細節上,“我從一點一滴的美麗變化當中,真真正正感受到什么叫‘遠親不如近鄰’。”
“近鄰小食堂”給獨居老人帶來生活改善,“百事幫”鄰里互助服務隊深受居民喜愛……五年來,林愛玲穿梭于開元街道大街小巷,深度采寫出一個個鮮活的居民故事。林愛玲說,希望通過她的視角和筆觸,再小的事情都能折射出美麗的光芒,“讓大家知道好近鄰就在我們身邊,引導社會的正能量,我覺得是我工作的意義所在。”
《廈門晚報》資深記者戴懿:
用溫柔筆觸記錄“真善美”
作為深耕社區的記者代表,《廈門晚報》資深記者戴懿用她14年的青春時光,記錄廈門“近鄰”文化溫度。
當時針撥回到2007年,剛走出象牙塔的戴懿進入了《廈門晚報》,跑起了社區新聞。憶往昔,戴懿坦言,初期她在采訪過程中面臨了不少挑戰,“當時很多社區老人一聽我是漳州人,就直接用閩南話跟我對話了。但口音不同,溝通起來很有難度。”戴懿苦下功夫,慢慢摸清了其中區別所在,和老廈門人的溝通也順暢了很多。正是通過社區老廈門人的講述,她對廈門的了解也更加深入。
“能回家,本該很欣喜,在這時卻有點感傷、不舍,還有許多說不出的心情……”2020年初,開著房車來廈門旅游的張琦一家,因疫情緣故,在沙坡尾停車場居住了40天。在采訪過程中,戴懿為張琦一家深度融入廈港街道而深受觸動。
戴懿回憶說,一開始,張琦一家人有些不安,但社區工作者和廈港好“鄰居”安撫了他們的心。沙坡尾社區工作人員送來口罩和體溫計,貼心的關懷讓身處異鄉的張琦一家人充滿溫暖。隔離期結束后,張琦還主動申請成為社區志愿者。
在戴懿看來,近些年,廈門“近鄰”文化的表現形式不斷豐富,小區治理更加精細化,養老、扶困等領域更為垂直化。鎮海社區“社區鄰里互助促進會”就讓她印象深刻,“這個團體吸引了很多志愿者加入,他們為老年人與殘疾人群體提供上門理發、上門水電維修、空調清洗等便民服務,老人打個電話,就會有志愿者來幫忙。”
“近鄰”文化在潛移默化中也影響著戴懿。在她看來,與人交往,應如同對待近鄰,真誠相待。多年扎根社區一線,她和社區工作者、居民也建立了感情。
戴懿表示,接下來,她將繼續扎根社區,用更溫柔的筆觸記錄和傳遞“真善美”的瞬間。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廈門節目制作室制作人梁曉蕾:
用專業詮釋“嘉庚精神”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 王溫萍)提起嘉庚精神,市民耳熟能詳,對在廈門土生土長,而又畢業于集美大學的梁曉蕾而言,更是從小就浸潤其中。
讀書的時候,嘉庚精神于梁曉蕾而言,便是“誠毅”校訓:“誠”為誠信,誠以待人;“毅”為堅毅,毅以待事。工作之后的梁曉蕾不忘學習陳嘉庚的愛國情懷、創新精神和奉獻品格,永葆初心。
2009年進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廈門節目制作室工作的梁曉蕾,深入挖掘嘉庚精神、嘉庚故事。從2015年開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廈門節目制作室先后制作了陳嘉庚廣播劇三部曲《再會吧,延安》《再會吧,南洋》《陳嘉庚1949》,及微廣播劇系列《一座城一個人》。從挖掘選題、立項、資料搜集、專家訪談、基本創作、制作,再到最后上線,梁曉蕾均參與其中。
“在拍攝《一座城一個人》的時候,我一直在反復思考,陳嘉庚為什么能代表廈門,或者說為什么足以代表廈門。”梁曉蕾說,新華社記者康淼的一句話寫得特別到位,“康淼說,嘉庚建筑如今仍是廈門城市規劃建設中‘美的參照’”。
在梁曉蕾眼中,建筑是一種精神外延的有形象征,嘉庚精神也活在嘉庚建筑里。而嘉庚建筑最集中的地方就是集美學村和廈門大學,這些地方都是陳嘉庚“興學”的最好體現。
嘉庚精神深深影響了梁曉蕾,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嘉庚精神的內涵不斷被深化,而這也激勵著她不斷以媒體人的身份,帶給社會源源不斷的正能量。梁曉蕾表示,我們比任何一個時代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記者用辯證的思考去報道。“一旦回憶者不再回憶,往事就不復存。我們要通過優秀的前人精神帶動后來者,繼續添磚加瓦。”
新時代下如何提升記者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梁曉蕾認為,最考驗她的是眼力和腦力。很多事件的分析報道都需要記者洞徹事件和人物的本質,只有辯證思考,才能做出好的報道。“在辯證思維方面,陳嘉庚先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作為媒體人,要學習弘揚嘉庚精神,堅守報國之志,同祖國人民一道不懈奮斗,共圓民族復興之夢。”梁曉蕾說。
關鍵詞: 記者
相關閱讀
-
如皋:推進“城鄉居保轉企保”擴面工作...
今年如皋市全力推進城鄉居保轉企保擴面工作,截至三季度,新增城鄉... -
如皋市江安鎮:深入了解人民群眾迫切需...
為打造良好營商環境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如皋市江安鎮財政和資... -
儀征市交通運輸局:充分落實企業主體責...
近日,儀征市交通運輸局開展危化品道路運輸企業安全培訓,針對前期... -
海安市紅旗村:積極開展村莊環境大清理...
按照市縣統一部署,近日,海安市紅旗村積極開展村莊環境大清理行動... -
宜興:全面推進財政法治轉型升級 努力...
近年來,宜興市財政局立足自身職能定位,認真落實省財政廳法治財政... -
吳中區:整合知識產權工作資源 加大知...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示了2022年度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和優勢企...
- 地鐵逃生怎么下載(地團網)|要聞速遞2022-11-25
- 女人在床上說的最刻薄的話_世界即時看2022-11-25
- 玉竹可以和什么一起泡酒?玉竹酒做法是什么2022-11-25
- 玉竹能放多久?玉竹食用方法有哪些?-全球2022-11-25
- 環球熱消息:糖尿病人能吃玉竹嗎?高血壓患2022-11-25
- 玉竹可以降血糖嗎?玉竹能增強抵抗力嗎?:2022-11-25
- 焦點速訊:玉竹可以和紅棗一起吃嗎?玉竹有2022-11-25
- 玉竹可以治結石嗎?玉竹可以治便秘嗎?|天2022-11-25
- 當前滾動:玉竹生長環境是這樣的?玉竹性狀2022-11-25
- 世界視點!玉竹泡水喝泡多少?玉竹泡水喝有2022-11-25
- 玉竹粥怎么做?玉竹可以泡茶嗎? 快資訊2022-11-25
- 每日消息!玉竹有什么功效?服用玉竹的注意2022-11-25
- 今日熱聞!沙參玉竹湯怎么做好?沙參玉竹湯2022-11-25
- 三文魚籽不適合哪些人群食用?三文魚籽怎么2022-11-25
- 吃三文魚籽有什么好處?三文魚籽為什么受歡2022-11-25
- 魚子醬怎么保存?魚子醬為什么容易腐敗?2022-11-25
- 全球速看:魚籽怎么做沒腥味?魚籽有哪些營2022-11-25
- 天天微速訊:玉竹產地有哪些?玉竹茶能長期2022-11-25
- 玉竹泡水喝有副作用嗎?玉竹功效與作用2022-11-25
- 魚子醬常見搭配方法有哪些?食用魚子醬需要2022-11-25
- 魚子醬怎么做好吃?魚子醬有什么功效?2022-11-25
- 魚子醬好壞怎么看?魚子醬怎么吃比較好?|2022-11-25
- 【環球報資訊】蕪湖一女子被騙子洗腦執意轉2022-11-25
- 上饒一家長帶娃上門道歉反被對方家長打?警2022-11-25
- 兩度下水拼盡全力救人,景德鎮這位勇敢少年2022-11-25
- 瑞昌“張氏家族”24人涉黑案一審宣判_每日2022-11-25
- 南昌新力雅園小區業主:車位配建遠低規定標2022-11-25
- 南昌青山湖區五聯村2014年拆遷安置房至今未2022-11-25
- 飛行大會期間 南昌開通4條免費接駁專線:全2022-11-25
- 第二屆中國米粉節開幕202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