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國內 >

居村養老、無憂養老 解碼農村養老新模式

2021-10-20 11:32:17    來源:經濟參考報

浙江,自古以來就被文人墨客廣為贊譽。這里依山傍海、峰巒疊嶂,滿目蒼松翠柏、四季林木郁郁蔥蔥,幽雅恬美、寧靜清馨的自然山水景觀,如詩如畫。在一片生機盎然中,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

“十一”期間,我走進交相掩映在綠水青山之中的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西塢街道蔣家池頭村,探訪該村“居村養老、無憂養老”的運作模式。

巍巍獅子山,守護她的美;清清金溪水,深情依偎著她。

“左轉龍潭欣看綠水歸東海,右弼峨峰喜見青山躍甬城”,這是鐫刻在蔣家池頭村前一座碩大精美大石牌坊柱上的楹聯,正面石枋上“蔣家池頭”四個金黃顏體大字,雄渾沉穩、遒勁俊朗。

“端上熱飯菜,樂享實實在在的養老不離家生活,老年人養老不掉隊,這猶如一輪暖陽,讓老年人有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好之托。蔣家池頭村的老年人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最美夕陽紅的美好圖景,精神愉悅了,老年人的笑容就更加燦爛了。”寧波市政府領導介紹說,蔣家池頭村探索“居村養老、無憂養老”的服務模式,從居村養老到老有“善”養,讓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老年食堂:

讓老年人吃出營養和健康

蔣家池頭村是一個讓城里人向往的“和美鄉村”。悠悠桂花井,染香金溪水;彎彎青石橋,荷塘煙霞翠。在美麗的蔣家池頭村村頭,有一個老年食堂,名叫“孝膳堂”,每天有70余名老人在這里就餐。

每天中午時分,食堂就飄來陣陣香味。

村里80多歲的王國堯夫婦每天準時來到老年食堂,食堂服務志愿者會把熱菜熱飯端到他們夫妻的桌前。

“小菜三天不重樣,吃得很舒服。”王國堯夫婦說,自老年食堂開張后,我們一頓都沒落下過。他們已經和這里的工作人員十分熟悉,也會時不時和一同就餐的老伙伴們打招呼,“三餐熱菜熱飯,味道也好,還能同大家說說話、聊聊天,別提多舒心了!”

我看到,老年食堂的桌子前坐滿了銀發老人,志愿者將餐盤端到桌上。“這個鯧魚很新鮮。”“廚師做的菜很好吃,我天天都光盤。”老人們有說有笑,就餐時光很是愜意。

“平時,家里就我們兩個人吃飯,中午燒一頓,晚上肯定就要吃剩菜了。”王國堯吃得津津有味,午餐有紅燒小鯧魚、炒土豆、咸菜炒筍片,還有一個湯。

在蔣家池頭村,像王國堯這樣60周歲及以上的老人有380位,占總人口的四成左右,大多都是居家養老,而且老人的子女大多不在身邊,一日三餐很多老人都是草草了事,吃剩飯或冷飯的現象相當普遍。

2017年7月,該村開辦起老年食堂。食堂的價格相當實惠,每人每餐4元,90歲以上老人就餐,每人每餐只需3元。開張四年多來,老年食堂的“生意”越來越好,來就餐的人數翻了一番。

“村里有了老年食堂,兒媳婦就不用每天十幾公里來回跑了。”自老伴去世以后,80多歲的老人胡國芳吃飯成了問題。老年食堂開張后,這個難題總算解決了。每天吃完飯,他就和老伙計去活動室看電視、聊天。

據了解,老年食堂還有送餐服務。志愿者胡淦權每天騎著三輪車給20余位行動不便的老人送餐。從2017年11月開始,每天風雨無阻,堅持到現在。

現在,老年食堂“孝膳堂”成了村里的“無圍墻”養老院,大部分老人在這里聚集,大家都把這里當成了“第二個家”。

“我作為總管家,組建起一套班子,一名村支委和婦女主任負責老年食堂的日常運營,75名志愿者輪流值班,有人負責洗碗端菜,有人負責送餐。食堂菜色豐富,三菜一湯葷素搭配,一周七天菜譜都不同,在充分考慮老年人營養需求的同時,也滿足他們味蕾上的享受。同時,老年食堂還接受村民代表的監督。”蔣家池頭村黨支部書記陳倫說。

當前,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億,占總人口的18.7%。當“銀發浪潮”迎面而來時,如何讓這些老年人享有幸福美滿的晚年生活,成為新時代中國式養老必須回答好的時代命題。

調查顯示,我國絕大多數老人傾向于居家養老,這也是農村絕大多數老年人的現實選擇。健康飲食、營養保健是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必要條件,也是積極構建老齡社會的必然要求。

蔣家池頭村利用村委會基礎設施,多措并舉,率先形成科學配餐、公共就餐、特殊送餐的老年人養老服務體系,將養老食堂延伸到村的各個角落,覆蓋全村老年人用餐服務。家門口的養老溫馨“港灣”,讓老人舒眉展顏,樂享“夕陽紅”晚年。

初心菜園:

保障供給服務不斷鏈

“這么好的食堂,我們能吃多久?”在老年食堂開辦得既叫好又叫座時,村民時常有這樣的擔心。

“老年食堂既然已經揭開了鍋,就要一直保持熱氣騰騰,一直開下去!”陳倫的回答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

農村的老年食堂不算新鮮事物,但有的辦著辦著就逐漸冷清了,還有的因支出太大,不堪重負,但蔣家池頭村的老年食堂卻越辦越紅火。這是如何做到的呢?我為此進行了深入了解。

場地選在哪?在最好的地段興辦老年食堂。2017年7月,“鄉賢智囊團”贊助投資30萬元,在村委會一樓東側開辟場地興辦老年食堂,主要面向村內75歲以上的老人提供餐飲服務。食堂設施設備全部按照餐飲規范采購和設置,餐廳內的裝修風格古色古香,搭配著中式的桌椅和小擺件,還配備了空調和電視。窗外的景色怡人,青山倚、綠水繞,老人們可以一邊用餐一邊收看新聞,還可以欣賞窗外的風景,氣氛溫馨又融洽。

錢從哪里來?村里采取“政府補一點、村里貼一點、慈善捐一點、個人掏一點”的方法,最終實現保本運行,把好事辦好、辦長久。

食堂服務人員如何組建?食堂的日常運營由村里75名婦女組成的“和美”志愿服務隊輪流完成,每月村里用紅榜公示志愿者名單,每年進行表彰。食堂的上門送餐服務隊由輕度殘障人士組成,他們完成送餐后可在食堂免費就餐。這樣的互助幫扶模式,不僅解決了行動不便老人的就餐問題,還能解決部分殘障人士的吃飯問題,可謂一舉兩得。

食堂的志愿者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和美”志愿者。我在食堂看到了楊亞鳳和梁云利,她們是當天的輪值志愿者。早上6點,她們就開始忙了,從洗菜、切菜到端盤,再到洗碗,一直要忙到中午12點,下午2點又開始張羅晚餐,一天要“工作”九個多小時。

75名志愿者撐起了這個老年食堂,基本上每人每月輪值一天。四年來,不但中途沒有一個人退出,志愿者的人數反而越來越多。

在蔣家池頭村的宣傳欄上,寫著這些最美志愿者的事跡:馬春娥經常開著私家車為老人采購新鮮食材,平日里隨叫隨到;袁蘇菊的腳受傷了在家休息了一陣,雙腳剛能落地就趕來“上崗”;吳成華經常向老年食堂捐贈大米等物資;60歲的鄔杏娣是隔壁的稅務場村人,去年報名參加志愿服務,一有時間就來老年食堂幫忙;應英娣是鄞州區人,這幾年住在蔣家池頭村,聽說老年食堂缺人手,就主動來報名……

“錢是賺不完的,但志愿服務不能落下。”這是志愿者們常常掛在嘴邊的話。

“我們每個人都有老的一天,趁現在年輕幫幫忙,只是舉手之勞。”楊亞鳳說,這是很多志愿者的初心。很多志愿者平時都在上班,輪到值班的日子,他們寧可放下手里的活兒,都會過來幫忙。“看著老人家吃得開心,我們做再多都是值得的。”

“我們村里有一塊共享菜園,專門給老年食堂提供時令蔬菜,一年下來能省不少錢。”楊亞鳳帶著我來到位于村口的“初心菜園”。

為了讓老人吃上放心菜,幾年前,村里組織黨員志愿者在一塊空地上開辟了一處約兩畝的“初心菜園”。除了黨員志愿者定期在菜園里除蟲除草、施肥栽種外,富有余力的老年人也可以在菜園里種植蔬菜,菜園所得的各種時令蔬菜直接供給老年食堂。這種模式在降低成本的同時,也實現了老年人的自我價值。

據悉,近兩年,蔣家池頭村“孝膳堂”的運作模式已逐步在寧波奉化推廣,成為奉化農村居家養老的一大品牌。

多樣活動:

豐富老年人晚年生活

“沒有人不怕變老,但從蔣家池頭村的老年人身上看到了社會各方用關懷驅散孤獨,輔以精神文化的‘適老化’供應,讓老年人在現代社會精神世界中不缺位。蔣家池頭村‘居村養老、無憂養老’模式,讓我們對未來養老更有信心。”在蔣家池頭村參加調研的河南焦作代表宋萬軍如是說。

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文明的根本,也正是蔣家池頭村將老年食堂取名“孝膳堂”的原因。該村始終從“孝”出發,讓老年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世界得到雙滿足,讓他們安享幸福晚年,真正實現居家養老。

蔣家池頭村積極做好“慈孝”文章,興辦孝膳堂以來,每日就餐的人數已達70余位,形成了“以老為老”“以殘助老”“以青孝老”“人人愛老”的濃厚慈孝氛圍,也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一道美麗風景線。

蔣家池頭村村委會通過征集村民代表和鄉友們的意見,并結合本村的民風特點,提煉出村歌、村訓的精髓內容。在口口相傳中,教育和影響當代及后代的村民,以道德為先、以孝為先,用心行孝、敬親養老,促好民風、育好家風,成為一種文化傳承。

蔣家池頭村歷來就有重視教育的良好傳統,自2005年以來,每年對考入研究生、重點大學、高中和獲得省級以上榮譽的本村青少年進行表彰獎勵,并教育孩子們不忘父母的養育之恩。

有人講,“孝道”即“笑道”,精神上的愉悅也是孝順的重要內容,想方設法博老人一笑,也是用心行孝。家人多用心,社會提供更多幫助,老有所樂的良好氛圍在蔣家池頭村日漸濃厚。

在孝膳堂和良好風尚的牽引下,全村構建起以慈孝等優秀傳統文化為主導的文明道德鄉風。

該村在辦好孝膳堂的同時,還在村里建起了初心館、清風廊、文化禮堂等設施,文化禮堂配置了老年活動室、農耕文化館、農家書屋等功能室。

村里還開展了“說家規、亮家訓、顯家風”活動,形成了一戶一規、一家一訓的文明鄉風;舉辦“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如元宵節包餃子做湯圓、清明做青團、端午包粽子做手工香囊、中秋給老人贈月餅、重陽節為老人獻表演等。

多年來,村民自己的“村晚”已成為是蔣家池頭村的品牌活動。演出節目由本村群眾自編自導,節目類型多樣,有唱歌、舞蹈、小品等。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優秀農村傳統文化重煥活力與風采,讓老年人成為社會文化活動的主角和積極參與者,不斷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

居村養老:

探索農村居家養老模式

老人的燦爛笑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溫暖底色,更折射出基層黨支部為“老有頤養”民生幸福無私奉獻的情懷,讓老年人有了更多幸福感。

談起蔣家池頭村從曾經陷入發展瓶頸的經濟薄弱村到如今充滿活力的朝陽村,人們稱贊說這離不開黨支部書記陳倫的不懈努力。

作為奉化區西塢街道蔣家池頭村黨支部書記、孔峙村第一書記、浙江省百名農村領軍人才、浙江省擔當作為好支書和興村治社名師的陳倫,他跨村任職兩個村子的“村書記”,對于居村養老改革的探索源于他無數次的走村入戶。

經過走訪,陳倫發現村里的老年人普遍節儉,再加上年事已高,對吃飯不講究,吃剩飯、吃冷飯、湊合吃飯的現象普遍存在,營養搭配更談不上。老年人的吃飯問題,不僅事關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也成為在外工作孩子們的牽掛。

在農村老齡化愈加嚴重、養老成為社會重點關注問題的大環境下,讓老年人過上“老有所養”的幸福生活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陳倫深感單純依靠傳統家庭養老是遠遠不夠的,構建村委牽頭、社會多方參與的多層次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是未來農村老年人養老的方向。

絕不讓老年人在共同富裕的進程中掉隊。陳倫經過多番調查后,從破解老年人吃飯這一最迫切的問題入手,最終確定了以村辦精細定位、村內精準供給為特點的蔣家池頭村居家養老路徑。在村里興辦老年食堂——孝膳堂,讓老年人吃得營養和健康。

蔣家池頭村的老人們說,居村養老,讓我們對黨和政府更加信賴和擁護了,是黨和政府讓我們吃上這么好的飯。

老年食堂的一頓熱乎飯,暖胃更暖心。老年食堂不僅解決了農村居家養老的民生“食”事,讓老人、子女安心,還提高了村民對基層黨組織的滿意度和信任度。

同時,村里還建立了多支志愿者隊伍,廣泛開展移風易俗、垃圾分類、敬老慰問等志愿服務活動,讓廣大群眾感受到文明新風就在身邊;常態化樹立道德先進典型并進行表彰,推動道德實踐落深落細;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村莊治理新途徑,共同構筑優良的社會主義農村道德新風尚。

“居村養老、無憂養老”的成功實踐,讓蔣家池頭村從“一處美”向“一片美”、從“環境美”向“生活美”、從“外在美”向“內涵美”進發,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畫卷正在徐徐鋪展。蔣家池頭村以居家養老建設美麗鄉村的模式,必將在新的起點上勾畫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聞有成)

關鍵詞: 居村養老 無憂養老 解碼 農村養老 新模式

相關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久久国产宗和精品1上映|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99视频| 欧美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 国产强伦姧在线观看| 91精品天美精东蜜桃传媒入口|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视频一区|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91免费播放人人爽人人快乐| 成人午夜短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差很痛视频| 国产熟女高潮视频|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 日本高清免费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一级生活片| 欧美精品在欧美一区二区| 免费中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 脱裙打光屁股打红动态图| 国产精品素人福利| 久久久久久综合网天天| 暖暖免费高清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农村老熟妇乱子伦视频| bbw巨大丰满xxxx| 性欧美高清come|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综合网激情五月| 国产乱子伦农村叉叉叉| 成年人网站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中国大陆一级毛片| 日本三级韩国三级在线观看a级 | 欧美伊久线香蕉线新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男女高潮又爽又黄又无遮挡| 又湿又紧又大又爽a视频国产| 18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免费|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免费| 久久亚洲最大成人网4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