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國內 >

通過廣交會向世界各地企業展示千年商都新商機

2021-10-18 13:53:20    來源:經濟參考報

被稱為中國外貿“風向標”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以下簡稱廣交會)正在廣州舉行,為期五天的展會期間,預計將有超過20萬采購商到場采購,大量采購商線上采購。透過這一全球規模最大的實體展會平臺,廣州向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全方位展示著這座千年商都的新商機。

數據顯示,2020年末,廣州實有市場主體269.67萬戶,其中企業158.43萬戶,比2015年分別增長1.03倍和2.01倍;在穗投資世界500強企業總數達309家……一連串的數字表明,廣州要素集聚力正在顯著增強。2020年10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廣州入選全部18項指標領域標桿城市,“獲得電力”“跨境貿易”“辦理破產”“市場監管”四項指標領域典型案例獲評全國最佳實踐,政務服務指標排名全國首位,營商環境綜合評價居全國城市前列。

成績背后離不開廣州近年來深入推進的系列改革舉措。從2018年開始,廣州以優化營商環境為重頭戲,一年一個臺階,接連推出四版方案,實現了營商環境從1.0階段到4.0階段的穩步上升。如今,廣州又迎來了新機遇,被列入首批全國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承擔起國家賦予的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重任,并以此為契機開啟新一輪營商環境改革升級部署。

厚植營商沃土 激發市場活力

今年以來,廣州東奧電氣有限公司出口額約920萬美元,獲得退稅約640萬元人民幣。“稅務部門通過主動服務、精準服務、靠前服務,及時送上政策輔導。為我們解難題、釋疑點的同時,還提供各種便利、優質的服務,幫助我們順利做好廣交會參展工作,及時獲得退稅款盤活資金流,讓我們更有信心地應對當前風雨變幻的貿易環境。”企業負責人羅家豪說道。

而這只是廣州以企業為本,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廣州營商環境的改善已經體現在企業從開辦到經營的方方面面。

——壓縮開辦企業時間試點。上線廣州市“開辦企業一網通”平臺,全面推行“一網通辦、一窗通取”新模式,將22張表單整合成一張,實現“一表申報、一個環節、最快0.5天辦結”,一次性免費領取營業執照、印章、發票和稅務Ukey大禮包。

——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廣州成為全國第一批“清單制+告知承諾制”改革試點,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項目從取得用地到辦理產權登記全流程只需六個環節、用時28天(行政審批全流程11個工作日),實現一站式網上辦理,企業辦事“零成本”。

——優化稅收營商環境試點。244項涉稅費事項全程網辦,網上辦理率達98%。在全面實現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三表合一”申報基礎上,推行企業所得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土地增值稅、印花稅“五表合一”綜合申報,納稅次數將降至三次。

——率先開展商事登記確認制試點。實現粵港澳商事登記“跨境通”,為港澳人士提供“足不出境”的商事登記服務,成功辦理全國首例不動產跨境抵押登記,實現港澳機構在內地獨立辦展。打造全國首個粵港澳科技創新團體標準服務平臺,破除粵港澳三地市場主體在互動交流中的各類要素流通障礙,探索粵港澳三地標準互認互通和產業對接新模式。

——打造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積極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推進信用信息多元化應用,發揮信用在創新監管機制、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基礎支撐作用,加快構建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在社會誠信、商務誠信領域和新經濟領域的93個細分行業,全面開展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在全國城市信用狀況監測中每月均排名前列,以城市組總分第一的成績獲得全國信用信息“示范性平臺網站”稱號,“信易貸”平臺累計注冊企業6.5萬家,促成融資授信規模超360億元。

營商環境的改善,成為企業發展最有力的支撐和最大的發展底氣,也成為廣州最強的磁吸力。今年上半年,華南美國商會發布的年度調查報告顯示,廣州連續四年被受訪企業列為最熱門的投資城市。截至目前,廣州市場主體數量突破270萬,創新創業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不斷提升。

金融活水澆灌 提升科技企業創造力

企業發展離不開金融活水。近年來,廣州著力深化改革創新,最大化撬動市場力量,為全市營商環境改革助力。

圍繞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全生命周期,廣州通過打造“創、投、貸、融+聯動服務”科技金融生態圈,努力破解科技企業融資難題。為形成工作合力,廣州市強化組織領導,成立廣州市科技金融工作領導小組,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金融、科技工作的副市長分別任副組長,統籌推進全市科技金融工作,將以前分散在發改、科技、工信、國資、金融等部門的科技金融職能統領起來,形成全市科技金融工作“一盤棋”。

同時,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推進事業單位轉企改制為契機,整合市科技系統26家單位,組建國有獨資的廣州科技金融集團和混合所有制形式的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打造國有資本投融資運營平臺,構建“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市科技金融服務中心-區科技金融服務中心”的“一站式”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圍繞科技企業成長全生命周期,廣州積極構建“創、投、貸、融+聯動服務”科技金融生態圈。依托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州賽區)實施“以賽代評”“以投代評”機制,充分發揮市場的力量,通過大賽平臺篩選挖掘優質項目,且每年從科技創新專項經費中拿出1億元用于獎勵大賽優勝企業,其中單個項目最高支持達200萬元。

2017年以來,共有上千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獲得近4億元市級財政支持,共促成銀行、投資機構累計為千余家大賽企業提供股權、債權融資超過100億元。其中,獲得投資機構股權投資1億元以上的企業超過26家,總投資額超過50億元。

50億元規模的廣州科技創新母基金已落地運營15只子基金,實際到位的子基金規模45億元,母基金實繳出資共9.25億元,撬動社會資本出資共35.96億元,放大倍數達3.89倍。同時,積極參與千億級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落戶兩百億規模的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和百億規模的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母基金。

廣州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補償資金池以不到1億元的財政風險補償,撬動23家合作銀行累計為超過4900家企業實際放貸超過370億元,杠桿效應超過370倍。

貝樂(廣州)智能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家庭云智能健康設備研發生產的人工智能企業,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獲得郵儲銀行一年期1500萬元貸款,利率僅為2.7%。依托資金池,中國銀行推出“戰疫人才貸”“抗疫貸”等系列產品,提供期限最長10年、最高3000萬元信用貸款額度,已為1400余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超過80億元。

在大力推動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方面,廣州也走在前列。目前,全市共有197家企業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廣州方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第三家、國內第一家集柔性印刷線路板用電磁屏蔽膜材料(EMI)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成為廣州第一家、全國首批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

蓄勢再揚帆 邁向更高目標

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廣州近年來壓茬推進的系列改革舉措。從2018年開始,廣州以優化營商環境為重頭戲,一年一個臺階,接連推出四版方案。以今年5月《廣州市用繡花功夫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營商環境若干措施》的印發為節點,廣州營商環境改革正式邁入4.0階段。

營商環境4.0改革提出260條改革任務,以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為牽引,率先構建粵港澳大灣區高標準市場體系,推動便利化法治化指標攻堅,提升政務服務質量和效率,強化數字賦能,創新智慧監管,下足繡花功夫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營商環境。

隨后,廣州又迎來建設國際化營商環境的新契機。

9月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實施好《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推動在全國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同時,選擇北京、上海、重慶、杭州、廣州、深圳6個市場主體數量較多的城市,聚焦市場主體和群眾關切,對標國際先進水平,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

被列入首批全國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為廣州新起點再出發,進一步推動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提供了重大機遇。站在更為廣闊的平臺上,廣州也立下了優化營商環境高標準目標。

——牢固樹立“人人都是營商環境,處處優化營商環境”理念,以建設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為牽引,在市場準入、要素流通、項目審批、創新生態等領域推出重大改革措施,形成一批重大實踐成果。

——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從更高起點、以更大魄力、用繡花功夫,推動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全力打造全球企業投資、國際人才匯聚首選地和最佳發展地,推動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出新出彩。

目標既定,干勁倍增,新的施工藍圖已經躍然紙上。

——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確保各類市場主體在使用要素、享受支持政策、參與招標投標和政府采購等方面獲得平等待遇。

——建設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持續推動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流程革命性再造,實現政務服務100%全程網辦,打響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政策兌現集成服務品牌。

——健全包容審慎的監管環境。建立健全鼓勵新經濟發展機制,率先構建信用全周期閉環監管、行業綜合監管、包容審慎監管、社會自治監管“四位一體”新型監管體系,實現監管“無事不擾”又“無處不在”,管出公平,管出活力。

——構筑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實施《廣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完善配套政策措施,聚焦政務服務、產權保護、個人破產等領域立法先行,實現重大改革于法有據。

另外,在打通科技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上,廣州還將大膽探索。8月23日,《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新時期進一步促進科技金融與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印發,著眼今后五年,從七個方面提出32條舉措,對建設風投創投之都、進一步提升科技信貸水平、大力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開展區域科技金融合作、探索科技金融服務聯動創新、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等作出全面部署,打造科技金融與產業融合發展的廣州競爭力。

正如走過65年風雨、取得了令人矚目成績的廣交會一樣,如今的廣州也在前期積累基礎上蓄勢再揚帆,并以實際行動踐行廣交會上提出的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營造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等目標。

(記者 王文博)

關鍵詞: 廣交會 世界各地企業 千年商都 新商機

相關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啪啪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色拉拉免费看| 四虎国产成人永久精品免费| xxxxx日韩| 成人做受120视频试看|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韩国三级bd高清中文字幕合集| 娇妻借朋友高h繁交h|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视频| 狼人香蕉香蕉在线28-百度|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久久久| 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欧洲熟妇色xxxx欧美老妇多毛| 啊灬啊灬啊灬深灬快用力| 黄网站色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婷婷五月综合激情|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久精品在线观看| jizzjizz中国护士第一次| 香蕉久久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第2页| 久久精品国内一区二区三区 | 91在线丨亚洲| 女人与大拘交口述|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 琪琪色原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日本丰满www色| 天天爱天天做天天爽夜夜揉| 两个人看的www视频免费完整版| 日本护士恋夜视频免费列表|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 真实的和子乱拍免费视频| 国产在线果冻传媒在线观看| 92国产精品午夜福利| 新梅金瓶2之爱奴国语|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暖暖免费观看日本版| 亚洲精品资源在线| 色吊丝中文字幕| 国产激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