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國內 >

為什么我們離不開詩和遠方?

2019-06-11 14:14:20    來源:光明日報

隨著電視、網絡等傳播媒體的普及,作為民族文化瑰寶的詩詞也得到了新的應用及傳播。央視《經典詠流傳》《中國詩詞大會》等文化類節目,將傳統文化與當下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受到大眾喜愛。《經典詠流傳》以傳統詩詞名篇配樂為主,新歌詞創作為輔,體現出“新舊結合”“新舊共生”的文化生態,不僅提升了傳統詩詞的傳播度,還催生了新的詩詞體式的出現,這對于詩詞當代化具有深刻意義。

這些節目降低了詩詞欣賞的門檻,使之贏得了更為廣泛的受眾。節目播出的同時,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傳播手段的加入,使節目制作方與觀眾即時互動成為可能,并在受眾中形成二次創作、延伸創作的基礎。節目中,作為內容的詩詞與多種傳播形式呈現出互動關系,體現出以下兩大創新點:

首先,音樂與詩歌再次緊密結合,呈現出“萬口相傳”的盛況。自古以來,詩詞的創作與傳播都與音樂密不可分。《詩經》《樂府》中的大部分篇章都來自于民間歌謠。經過文人的改造,民間歌謠的藝術性得以提升,從而獲得更廣泛傳播并經典化的可能。可以說,中華民族的詩與樂,從一開始就是相互配合、相互成就的。古代詩詞的配樂,今天大多已失傳,即便有極少數保留,也不再符合當下的審美需求,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缺憾。中華詩詞千古不斷的生命力,需要新聲樂章來配合,使之為不同年齡、不同地域的觀眾喜愛。創作與音樂結合的“新聲樂府”,形成新的經典樂章便成為新時代的需求。《經典詠流傳》由經典傳唱人用“新聲”重新演唱舊詞,使得流行元素與傳統文化彼此融合、彼此促進。兩季以來,已有《蜀道難》《聲律啟蒙》《登鸛雀樓》《明日歌》等家喻戶曉的名曲出現,呈現出巨大傳播優勢。

其次,明星與素人共同登臺,展示出詩詞廣泛的群眾基礎以及蓬勃的生命力。經典傳唱人來自不同的領域,既有老一輩歌唱家、偶像團體等專業人士,也有外籍友人、大學教授、鄉村教師、殘障人士。這些傳唱人將各自獨特的人生機遇及生命體驗融入了詩詞中。第二季《畫·無聲》的傳唱人無聲合唱團由14名聽障兒童組成,他們用最簡單的音符,唱響了無聲的天籟。

《經典詠流傳》歌詞以傳統詩詞名篇為主,加以部分新詞,使得新音樂—經典詩詞—新詞三位一體。這種“古今結合”的模式在繼往開來、創造新經典的同時也引發了一定爭議,有人認為這是對經典詩詞的背離。其實,詩詞從來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而是隨著時代發展不斷演進。詩詞從未將當時出現的新內容、新事物摒棄于詩歌之外。杜甫詩中由胡商帶入中原的海棕;岑參集中來自異域殊方的優缽羅花;黃遵憲筆下的火車、電燈;葉嘉瑩筆下的照相機……當然,傳統詩詞境界、內容、詞匯都形成了固有的風格,以新內容入詩可能造成不和諧的沖突感,這也對詞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舊結合”還催生出新的詩歌體式。如青少年中影響力很大的“古風”體。此類歌曲聲調唯美,注重旋律,多用民族樂器。歌詞方面則多以白話詩邏輯來組織傳統詩詞片段,呈現出介于傳統詩詞與白話詩之間的新特性。《經典詠流傳》中的部分篇目,如《少年狂》《別董大》新詞部分吸納了“古風”元素,使之與經典名篇結合。作為一種青春的文體,此類作品多有欠成熟之處。但將古典意境與當下流行元素結合的嘗試,使得詩作呈現出一種新的語言風貌。

隨著新的娛樂、傳媒方式的出現,詩詞面臨與古代截然不同的文化生態。在電影、電視等多種文化形態的沖擊下,要保有詩詞的生命力及社會影響力,就不能將詩詞創作局限在小眾范圍內,而是要放眼于更廣闊的天地,謀求內容及體制上的新發展。這既與中華民族豐沃的詩詞文化土壤一致,也與中國詩詞藝術的演進規律一致。借著《經典詠流傳》熱播,回顧詩歌體制演進的規律,可以窺見詩詞未來的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進一步與新聲音樂結合。詩歌與音樂總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絕非簡單的循環,而是于循環中推進了詩詞藝術,使之永葆生命力。隨著當下電視、網絡媒體盛行,綜藝節目可視化、多元素的特長得以與詩歌結合,從而提升了詩歌的可看、可聽性,詩詞要想再度獲得最具生命力的載體,需要以積極的姿態,與音樂結合,唱響時代強音。

二是進一步與大眾結合。詩歌不僅僅是詩人個體的表達,還是一時一地群體情緒的記錄。詞、曲等幾種新體的產生,都與詩歌的通俗化相關。結合時代需求,關注大眾審美,始終是傳統詩詞千年來保持生命力的本因。我們為詩詞尋找新的發展契機,必須回到大眾喜好中去。廣為觀眾喜愛的新媒體形式,可以架起詩詞與大眾之間的橋梁,回歸詩歌的本質。

三是進一步多元化,可視化。相對于文字而言,電視、網絡媒體對詩詞的呈現更為多元。除了詩意配圖(視頻)、歌舞表演、場景再現外,還可以補充詩歌背景。如《經典詠流傳》第二季《蜀道難》,表演中納入川劇元素,配合李白原作,再現了古蜀國傳奇。這種結合方式,對傳統經典的傳承及地方文化的推廣都有積極意義。

總而言之,伴隨著中國國力增強、信息技術的發展及民眾文化水平的提高,傳統詩詞也必將更深入大眾視野,廣泛影響民眾尤其是年輕人的日常生活,完成其在當下文化生態下的繼承與發展,成為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

(作者:辛曉娟,系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講師)

關鍵詞: 詩和遠方

相關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67194老司机精品午夜|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视频| 亚洲入口无毒网址你懂的|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区精品在线| 巨胸狂喷奶水视频www网站免费| 天堂在线最新资源| 中文乱码35页在线观看| 日韩a一级欧美一级|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 黑人巨茎大战俄罗斯美女| 我要看一级黄色毛片| 九一制片厂果冻传媒56| 精品亚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爽爽爽| 日本xxxxbbbb|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 秋霞黄色一级片| 好妈妈5高清中字在线观看| 免费观看女子推理社| 老师你的兔子好软水好多作文高清 |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不卡|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好爽好紧好大的免费视频国产 | 37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在线观看免费av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 欧美xxxx性猛交bbbb|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孕妇| 涩涩涩在线视频| 六月婷婷网视频在线观看| 美女大胸又爽又黄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免费观在线|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精品| 国产福利vr专区精品| 538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色在线观看| 97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 大佬和我的365天2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