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雨”計劃 用高科技潤澤家園(政策解讀)
人民日報訊 人工影響天氣利用科技手段干預天氣,可增加雨雪、防止冰雹災害等,造福人類。繼《人工影響天氣“耕云”行動計劃(2020—2022年)》后,近日中國氣象局出臺《人工影響天氣“播雨”減災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播雨”計劃),明確未來三年人工影響天氣高質量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規范高效、技術先進、安全可靠,多領域、多種類、全方位的人工影響天氣新型工作體系。
(相關資料圖)
人工影響天氣如何“化云為雨”?“播雨”計劃將如何趨利避害,保護美麗家園?記者進行了采訪。
人工影響天氣不只是增加降雨
2月7日至8日,青海省東部農業區及祁連山南麓地區出現降雪天氣過程。青海氣象部門搶抓時機,在湟水谷地、黃河谷地、祁連山南麓等地區組織實施飛機和地面人工增雨(雪)作業。據統計,7日20時至8日20時,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給當地累計增加降水量0.1至5.6毫米,有效緩解了東部農業區和祁連山南麓地區旱情,有利于降低森林草原火險等級、改善生態和春耕生產。
眼下正值春耕生產時期,多地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緩解旱情,改善土壤墑情,滿足農作物播種生長需要。
人工影響天氣就是人工造雨、人工降雪嗎?當然不是如此簡單。中國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中心副主任李集明告訴記者,人工影響天氣是指用科學手段對局部大氣的物理過程進行人工影響,使天氣現象朝著人們預定的方向轉化。人工影響天氣可以增雨,不能憑空造雨、降雨。“必須要找到有降水潛力的云,有水汽輸送和上升氣流區,然后在合適時機對符合條件的云進行催化劑播撒作業,從而達到增雨的目的。”
其實,人工影響天氣不只是增加降雨、降雪,還可以進行人工防雹、人工消霧、人工防霜等。目前,我國開展較多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是人工增雨(雪)、人工防雹。
經過60多年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人工影響天氣事業快速發展,形成了國家—省—市—縣四級人工影響天氣業務體系,在防災減災救災、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國家重大活動保障、重大突發事件應急保障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去年,我國南方大部地區持續高溫干旱,6月至11月中旬,南方多地共組織開展飛機增雨作業241架次,開展地面增雨作業1.5萬次,累計增加降水約85.6億噸,有效緩解了旱情,對水庫增蓄補容、能源保供等起到了積極作用。去年全年,全國人工影響天氣累計增加降水約398億噸,人工防雹作業保護面積約65萬平方公里,減少經濟損失約141億元。
裝備和技術處于世界先進水平
人工影響天氣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手段的有力支撐。
據李集明介紹,人工影響天氣需要借助科技手段監測云和降水形成的天氣條件,如云的厚度要大于2000米、水汽充足、云中過冷水含量超過0.01克/千克等,達到一定條件才能考慮開展作業。然后,通過飛機、火箭、高炮、地面煙爐等作業手段,將催化劑準確地送達云中適當部位。針對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作業方式。
哪朵云能化雨?氣象部門依靠的是現代化的探測設備,包括天氣雷達、云雷達、微波輻射計等地基云降水特種觀測設備,探空儀、飛機等空基觀測系統,地球靜止衛星、極軌衛星等天基觀測系統。采用這些設備獲得的觀測資料,人工影響天氣中心研發了云降水監測預報系統,用于各地判斷是否適合開展人工影響作業。
監測后開展作業方案設計和指揮,人工影響天氣中心研發了精細化的云結構產品、作業條件監測識別方法等,精準“鎖定”哪朵云適合化雨。為對作業效果進行評估,研發了人工影響天氣催化效果模擬評估系統、多種場景評估產品等。同時,一批先進的實驗設施如暖云膨脹云室、云霧物理與催化技術研發實驗平臺等相繼投入使用,有力提升了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能力。
在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大力支持下,我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裝備現代化水平取得長足進步。加裝了監測、催化、通信、集成等任務設備和系統的高性能飛機,攜帶適合的催化劑,隨時可根據云型開展化云為雨的作業,大大提高了精準作業能力和水平。我國現有6架國家級人工影響天氣高性能作業飛機。在去年河南、湖北、重慶、四川的增雨抗旱中,大型無人機與有人飛機作業形成互補,提升了全時空、全地形人工影響天氣的能力。
“目前,我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方式最齊全、最多樣,裝備和技術水平總體上已處于世界先進水平?!崩罴髡f。
將重點打造7個試驗示范基地
據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王亞偉介紹,“播雨”計劃將以推進人工影響天氣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聚焦科學作業、精準作業、安全作業,加快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由分散、粗放、相對獨立向集約化、研究型、安全性、融入式發展,提高以智慧為主要特征的人工影響天氣現代化水平。
更科學——在業務布局上,“播雨”計劃將完善四級業務布局,將原有的五段實時業務拓寬為七段實時業務,增加了前期作業條件展望和全業務流程安全管理。
聚焦國家戰略,圍繞糧食主產區、“三區四帶”重點生態區、重大活動和重大應急需求,完善作業飛機布局,優化人工影響天氣試驗示范基地規劃和布局。形成高低空搭配、覆蓋面廣、機動性強的空中作業力量,增強在各種條件下的人工影響天氣保障能力。在西南、華北、東南區域重點打造7個試驗示范基地,鼓勵各地根據本地需求建設人工影響天氣試驗示范基地并開展研究試驗。
更精準——按照一周、72小時、48小時、3小時的時間節點,分別開展作業過程預報、作業潛力預報、作業條件預報、作業條件監測預警。建立面向常態化、典型過程和年度三類服務場景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效果評估和效益評價業務。
更安全——健全人工影響天氣安全監管技術標準和規范,加快列裝高性能增雨飛機等新型作業裝備,推進地面作業裝備自動化、標準化、信息化改造,實現人工影響天氣裝備彈藥的實時動態安全監管等,提高安全作業水平。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播雨”計劃 用高科技潤澤家園(政策...
人民日報訊人工影響天氣利用科技手段干預天氣,可增加雨雪、防止冰... -
全國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開賽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今天(3月25日)上午,國家文物局、人力資... -
每日短訊:強科技端牢“中國飯碗”
2022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13731億斤,比上年增加74億斤,糧食產量連續... -
焦點熱訊:年輕人的地攤故事:有人還清20...
中國新聞網訊【民生調查局】編者按:這里是民生調查局,見人所未見... -
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即將開...
人民日報訊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獲悉,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將... -
焦點關注:優化營商環境 激發專精特新...
央視網消息: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數據顯示,2月份,我國專精特新“...
- “播雨”計劃 用高科技潤澤家園(政策解讀2023-03-26
- 全球快報:漢陽:春和景明處 花滿知音城2023-03-26
- 全國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開賽2023-03-26
- 浠水散花天井湖村開展電商創業培訓,賦能鄉2023-03-26
- 云夢:體育設施齊全,市民興起健身熱2023-03-26
- 每日短訊:強科技端牢“中國飯碗”2023-03-26
- 杭州招商助力松滋“啟航”_環球關注2023-03-26
- 全球新消息丨公安縣:打造水上運動新品牌2023-03-26
- 孝昌小悟鄉:讓“口袋公園”成為群眾的幸福2023-03-26
- 云夢:開展“點單式”培訓 促進“兩個責2023-03-26
- 為地球獻出一小時 武漢地標性建筑熄滅外景2023-03-26
- 天津市民吐槽創城創衛不讓商鋪門口開燈,官2023-03-26
- 電視劇都是天使惹的禍全集_都是天使惹的禍2023-03-26
- 載著你,也載著你的所有!#奔騰T99 容量加2023-03-26
- 試駕一汽-大眾高爾夫GTI感受如何?聽聽老司2023-03-26
- 動態:數讀|降價潮下誰在負重前行 各家單2023-03-26
- 春游自駕,奔騰B70才是出游的利器-全球關注2023-03-26
- 大慶油田累計生產原油突破25億噸,占全國陸2023-03-26
- 焦點熱訊:年輕人的地攤故事:有人還清200萬2023-03-26
- 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即將開展-2023-03-26
- 焦點關注:優化營商環境 激發專精特新企業2023-03-26
- 全球實時:新聞周刊丨她是造出“彩虹村”的2023-03-26
- 車輛追尾起火 危急時刻 解放軍官兵緊急救2023-03-26
- Haynes:小佩頓明天會出戰對森林狼的比賽!2023-03-26
- 贛南醫學院成人高考招生辦電話_贛南醫學院2023-03-26
- 蕪湖最強城市IP迎來第80場!-世界要聞2023-03-26
- 大范圍沙塵天氣因何而來?近期是否還有?專2023-03-26
- 易小準:跨國公司離不開中國,更難以 “去2023-03-26
- 今天,全國超20場馬拉松賽事開跑,超30萬人2023-03-26
- 國內首家綠色智能船舶研發工作室成立 焦點2023-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