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國際 >

【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青年就業之農業創業】我們的創業夢,種在希望的田野上-環球觀天下

2023-01-03 12:15:20    來源: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報道鄉村振興大幕拉開,廣袤農村不再寂靜。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群年輕人,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農村——在他們看來,農村有難以分離的故土情懷,是無限生機的夢想起點;農業孕育了傳承千年的古老文明,是技術迸發的創新熱土。

日前,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召開,提出全面推進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強調“打造國家農業科技戰略力量,支持農業領域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在田壟種下夢想,在農村采擷智慧,創業青年成為強農強國的新生力量,用新觀念、新技術、新模式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能。

家鄉,追夢之路的起點

深冬的湖南祁陽正值農閑時。天剛拂曉,陳小龍就準備去田間調查水田灌溉情況,為來年的春耕作準備。在下田之前,他不忘到鴨舍看看小鴨孵化是否順利,他說:“2022年,我們300畝‘鴨稻’模式生態糧田收獲優質稻60噸,這些鴨鴨功不可沒。”

五年前,陳小龍從廈門大學遺傳學博士畢業。返鄉一年后,他成立湖南舜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專注生態農業和農業科技研究。“我夢想讓更多人吃上健康生態的糧食。實現這個目標不容易,我決定從家鄉開始開展工作。”從小長在農村的陳小龍,拒絕了很多工作邀請,回到家鄉,開啟了生態農業的逐夢之旅。

2019年是陳小龍的起步之年,這一年,生態模式的糧田畝產稻谷還不足200斤。面對這樣的產量,陳小龍有些焦急。他在實驗室和農田之間來往奔波,田間路滑,他騎車摔傷過腿,也摔傷過手。這些都沒有動搖他攻克技術難關的決心,而一次被村民“教訓”的經歷讓他差點“破防”。

這天,正在田間進行生產實驗的陳小龍突然聽到一聲怒吼。循聲而去,原來是村里一位大爺牽著自己的小孫子站在田壟上說:“好不容易去了城市讀書,又跑回農村種地!”邊說邊教訓小孫子,“不好好讀書,就只能種地”。聽了這些話,陳小龍有些傷心,他也知道對于自己返鄉創業這件事,父老鄉親們多少有些不理解。

幾番思索,陳小龍不愿就這么放棄,他不斷優化升級“鴨稻”模式,研制出了優質水稻品種,用實際行動證明他的堅持是正確的。

“說句實話,從收支上看,2022年公司略微虧損,但這不算什么。我更看重三年來,我積累下來成熟的技術、優質的種質和產品。”陳小龍說,自己創業不是為了著急掙錢,而是想以創業促進技術和模式創新,為實現更大規模的生態農業打好基礎。

陳小龍認為,創業本身和發展生態農業有相通之處:遵循事物與環境協調發展的規律。鴨稻相生,資源循環,能生產更天然的農產品;保持初心,踏實前進,創業之路才能越走越寬。

如今,陳小龍的生態農業事業漸有起色,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有什么事比建設家鄉更值得驕傲呢?”陳小龍感嘆。未來,他希望把生態農業模式和農業產品從祁陽推廣到更多地方。

鄉村振興需要“學習型”農民

江西省萍鄉市蘆溪縣稔年種養專業合作社種植的水稻2022年又獲得了好收成,早早就銷售一空,掙了六七十萬。農戶們都歇了,準備過年,但合作社理事長許雪高一點兒也沒閑下來。他在撰寫工作日志,總結一年的種植經驗,還計劃去云南學習葡萄種植技術。

“我是邊學習邊開始創業的。如今還要學,時時刻刻學。”許雪高說。

2011年,23歲的許雪高在深圳從事電商,一次返鄉,發現村里年輕人外出打工,大量土地撂荒,他十分惋惜。“既然沒有人種地,那就我來種!”他萌生了回鄉創業的想法,并立即實施。

年輕的許雪高只有無限的熱情和闖勁,卻沒有多少種地的經驗。他承包了100多畝地,買來了農用機械,自己摸索著種植水稻。那時,誰都可以是他的老師——向村里老一輩請教,學習耕地的“套路”;一得空就跑到縣農科所“纏著”農藝師,向他學習選種和災害防治。插秧、除草、施肥,許雪高天天泡在田里,“曬得像黑炭”。

當年,許雪高的水稻畝產900斤,他隨后擴產到300多畝。許雪高不再滿足于種稻賣谷,2013年,他買來機器開設加工廠,“吃干榨凈稻谷的附加值”。2016年,在村民的建議下,他創辦了稔年種養專業合作社,開始了3000畝的大規模種植。合作社為村民提供統一的種植技術和種肥,產品統購統銷。20多戶貧困戶被吸納進社,每年能增加數千元到一萬元的收入。

這些年,許雪高的合作社規模不斷擴大,發展了水稻、養鴨、葡萄等種養項目,帶動了越來越多村民增收致富,他也被評為江西省勞動模范。當上企業家后,許雪高仍保持著自己的兩個習慣——下田和學習。農時,他依舊每天下田查看種植情況、排查問題;閑時,他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到華中農業大學進修,學習合作社管理、種植技術和政策法規。

“農業看似每天都一樣,實際每天都在變化,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應對新情況新問題。”許雪高說,“實現鄉村振興,農民首先在精神上要有追求,用新知識充實自己的頭腦。”他希望更多的年輕人加入新型職業農民的隊伍,建設鄉村。

科技為農業裝上“智慧大腦”

打開“珈和農事通”手機App,界面上出現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五家渠市的農田地塊衛星遙感地圖。選擇“農情”,點擊目標作物“棉花”,界面立刻彈出當前區域棉花種植面積數據和長勢情況——綠色區域代表“長勢極好”,而黃色區域則是“較差”。

“我們利用衛星遙感技術收集農田光譜數據,通過特殊的算法,反映作物長勢、水利、氣象、災情等農情信息,種植者通過手機App就能一鍵掌握農業生產的所有情況,并得到管理建議。據統計,應用了遙感技術的農田,每畝收益能增加10%~20%。”武漢珈和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冷偉介紹。

2013年,冷偉從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碩士畢業,比起純技術研究,他更喜歡解決技術應用的問題,因此他選擇了創業,并為技術找到了一個充滿挑戰的應用場景——農業。農業領域存在的諸如自然災害保險定損困難、大規模種植難以精準掌握作物情況等痛點,都能夠通過遙感技術來解決,而當時,這一技術在農業的應用才剛剛起步。

“國家提出了農業現代化的目標,農業集約化、信息化、精細化是必然趨勢,我認為智慧農業潛力無限。”冷偉說。

沒有農業專業背景,就和農業高校、農科院、氣象局等專業機構合作,廣泛收集主要農作物的光譜信息,針對不同區域不同種植結構建立數據庫和模型;客戶理解不了超前的新概念,冷偉和團隊就到現場進行講解推廣,降低技術門檻……

如今,珈和科技的數據庫已有20多種主要作物的數據模型,做到了對全國農業地塊的衛星數據服務覆蓋,甚至還可以提供海外服務,客戶量也達到了2000多家,營收額都以50%的年增速飛快增長。

創業十年,冷偉依然保持著熱情和專注,在他看來,核心技術永遠是第一位的。“過去,憑借對市場的敏銳嗅覺和執行力就能獲得成功,而現在,技術研發的創新力才是事業發展的動力之源。”冷偉說。

“未來,數據服務將成為現代化農業的基礎設施。”冷偉給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標,“我們將繼續創新產品、優化服務,用科技為鄉村振興賦能。”

《光明日報》( 2023年01月03日 12版)

關鍵詞: 生態農業 遙感技術 數據服務

相關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23页| 国产麻豆交换夫妇| 偷窥无罪之诱人犯罪| 男女一进一出猛进式抽搐视频|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 韩国伦理电影我妻子的秘密| 国产精品成人99一区无码| 久久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性欧美vr高清极品|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 精品国产午夜理论片不卡|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电影| 欧美xxxx做受欧美| 午夜免费福利网站| 四虎最新永久免费视频| 少妇特殊按摩高潮惨叫无码|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久久| 精品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 国产精品66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日韩福利小视频| 人妖系列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2021| 国产精品αv在线观看| 97超级碰碰碰碰久久久久| 无毒不卡在线观看|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国产尤物app| 最近最好的中文字幕2019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热久久| 精品亚洲欧美无人区乱码| 国产成人欧美视频在线| fc2免费人成在线| 日本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奇米色影视| 艾粟粟小青年宾馆3p上下| 欧美乱妇狂野欧美在线视频| 国产偷窥熟女精品视频大全| GOGOGO高清免费看韩国| 日本黄色动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