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空間站在軌組裝、發射次數再創新高……2022中國航天這些瞬間令人難忘-全球播報
新華社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在軌組裝完成,中國航天發射次數再創新高,探月、探火、探日再出新成果,空間科學研究邁上新臺階……2022年,中國航天精彩依舊。
2022年1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空間站夢天實驗艙順利完成轉位的畫面。新華社發(孫豐曉 攝)
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在軌組裝完成
【資料圖】
2022年以來,中國載人航天共實施6次發射,先后將天舟四號貨運飛船、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送入太空。一次次飛天,把中國人探索浩瀚宇宙的夢想變為現實。
2022年12月30日,由張履謙、于登云、姜杰、江涌、楊宏等多位航天領域知名院士專家聯合中國航天報、知乎等機構評選的2022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和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正式發布。兩個榜單上,中國空間站均名列前茅。
建造空間站、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是實現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的重要目標,是建設科技強國、航天強國的重要引領性工程。
2022年恰逢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30周年,面對最尖端的技術、最復雜的系統,中國航天人始終堅持自立自強,獨立自主完成空間站從設計、制造到測試的全過程,先后突破天地往返、太空出艙、交會對接等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
2022年11月3日,夢天實驗艙順利完成轉位操作,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在軌組裝完成。11月30日,神舟十五號與神舟十四號的兩個乘組在太空“勝利會師”,中國空間站首次形成“三艙三船”組合體以及6名航天員同時在軌飛行。
未來,中國空間站將開展大量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讓更多科學技術成果造福全人類。
2022年11月29日,搭載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10分鐘后,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拼版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全年“60+” 中國航天發射次數再創新高
2022年,中國航天全年實施發射任務超過60次,再度刷新中國航天全年發射次數的紀錄。
一年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年度發射次數達53次,首度邁上50次大關,并刷新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連勝紀錄。其中長征八號遙二運載火箭搭載22顆衛星成功發射,創造我國航天“一箭多星”的最高紀錄;我國首型固體捆綁中型運載火箭長征六號改成功首飛;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復使用的試驗航天器,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術支撐。
此外,快舟系列火箭成功實施4次發射,其中快舟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固體運載火箭“力箭一號”、新型商業運載火箭捷龍三號成功首飛。
這一年,我國民營商業航天發展勢頭良好。2022年,谷神星一號運載火箭分別于8月9日、11月16日成功實施發射,標志著谷神星一號率先邁入民營火箭型號的規模化商業發射交付的新階段。但也要看到,太空探索絕非一片坦途,星際榮耀公司雙曲線一號遙四運載火箭和藍箭航天公司朱雀二號液氧甲烷遙一運載火箭發射失利,還需繼續努力。
2022年3月,我國首次批量研制的六顆低軌寬帶通信衛星——銀河航天02批衛星成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驗證了我國具備建設衛星互聯網巨型星座所必需的衛星低成本批量研制及組網運營能力,邁出了星地融合網絡建設的重要一步。2022年9月,深藍航天完成中國商業航天首次可重復使用液氧煤油發動機二次起動試車,標志著發動機已具備可重復使用能力。在商業航天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開工建設。
“嫦娥石”真實顆粒CT掃描三維形態圖(2022年9月)。新華社發(中核集團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供圖)
探月、探火、探日再出新成果 空間科學研究邁上新臺階
嫦娥五號任務帶回的月壤持續產出成果。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1731克月壤樣品成功返回地面后,共有4批50余克月壤樣品被分發至近百個科研團隊。經過一年多的研究,各團隊研究成果陸續發布。
2022年9月,國家航天局、國家原子能機構聯合宣布,中核集團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創新團隊首次在月球上發現新礦物,并命名為“嫦娥石”。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發表的相關研究結果證實,嫦娥五號月壤樣品礦物表層中存在大量的太陽風成因水,為月球有水再添新證。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國家天文臺主導,多家研究機構團隊聯合對嫦娥五號月壤樣品展開研究,推演月球的來龍去脈。中國學者還發現嫦娥五號月壤可催化生產氧氣和燃料,并有科學家建立新的月球年代函數模型。
祝融號“火星找水”也有新發現。我國科學家利用祝融號火星車獲取的數據,在地質年代較年輕的祝融號著陸區發現了水活動跡象,表明火星該區域可能含有大量以含水礦物形式存在的可利用水。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第73屆國際宇航大會上,國際宇航聯合會專門為獲得該組織年度最高獎——2022年度“世界航天獎”的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團隊舉辦成果介紹會。
太陽探測同樣取得新突破。2022年12月,我國綜合性太陽探測專用衛星“夸父一號”最新一批科學圖像在京發布,其中多幅圖像質量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驗證了“夸父一號”三臺有效載荷的觀測能力和先進性。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深邃寥廓的宇宙探索永無止境。未來,中國必將不斷深化人類對宇宙的認知,推動航天技術更好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相關閱讀
-
新華全媒+|空間站在軌組裝、發射次數再...
新華社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在軌組裝完成,中國航天發射次數再... -
2022,敬平凡又不凡的每一天:世界信息
新華社2022已近尾聲你還記得這些人和事嗎?回首這一年有起有落,有... -
2022這些瞬間,看了一遍又一遍!
新華社他們學著大人模樣用小小的身體撐起大大的感動他們勇敢可愛總... -
快訊:孫穎莎成首位“00后”國際乒聯年...
10月30日,孫穎莎(左)在WTT世界杯決賽女子單打決賽中回球。新華社... -
回眸2022|調高分貝,聽2022中國脈動
走過2022,在爭分奪秒中,我們聽見熱血拼搏;在柴米油鹽中,我們聽... -
【環球新要聞】2021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
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記者魏玉坤)國家統計局30日發布數據,經核...
- 湖北法院審理養老詐騙案件追贓挽損10億元 2022-12-31
- 新華全媒+|空間站在軌組裝、發射次數再創新2022-12-31
- 2022,敬平凡又不凡的每一天:世界信息2022-12-31
- 華中地區最大書城開業迎賓2022-12-31
- 2022這些瞬間,看了一遍又一遍!2022-12-31
- 每日觀點:2022年預計凈增高新企業300家 2022-12-31
- 全球最新:漢產新冠創新藥臨床取得新進展 2022-12-31
- 湖北推出兩項地方環保標準 從源頭倒逼行業2022-12-31
- 滑雪泡溫泉賞梅去處多 湖北發布8條冬季精2022-12-31
- 環球速遞!省外客人組團來湖北旅游過新年2022-12-31
- 荊風楚韻亮點多 ——湖北館吸引四方賓朋_2022-12-31
- 2022年中歐班列(武漢)累計往返538列 “2022-12-31
- 呼吸科專家談如何預防二次感染 “陽康”2022-12-31
- 武漢兩條新城區地鐵同步開通 黃陂橫店35分2022-12-31
- 三鎮奇跡! 武漢首奪中超冠軍-全球最資訊2022-12-31
- 山的盡頭最好的黃道十二宮-環球看點2022-12-31
- 爭風喝醋是什么生肖數字_爭風喝醋是什么生2022-12-31
- 2022年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總體合格2022-12-31
- 外交部:將結合中國公民出行意愿,恢復中國2022-12-31
- 神舟十五號乘組在軌滿月 工作生活有序開展2022-12-31
- 快訊:孫穎莎成首位“00后”國際乒聯年終世2022-12-31
- 長沙中山醫院_長沙中山醫院2022-12-31
- 地鐵安檢輻射多大_地鐵安檢 輻射|世界今亮點2022-12-31
- 哪個app可以搜大學書本電子版_哪個APP可以2022-12-31
- 每日資訊:代克勤案件_代克勤2022-12-31
- 寶馬奧迪帕薩特邁騰邁銳寶可以低首付購車嗎2022-12-31
- 2021年電動車管理將更加嚴格,幾種車被限行2022-12-31
- 深圳,奔馳車主別停的哥并毆打,揚言:老子2022-12-31
- 資訊|開啟電動時代壯游 奧迪RS e-tron 2022-12-31
- 回眸2022|調高分貝,聽2022中國脈動2022-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