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吉村是一位有著三十多年臨床經驗的藏醫。1991年從四川省甘孜衛生學校藏醫專業畢業后,他被分配到甘孜州的一個鄉鎮衛生院。“那個地方距離縣城十分遙遠,需要翻山越嶺才能到達,而且當地老百姓看病就醫的條件非常差。”江吉村回憶道,正是從那時起,他深切感受到這份工作的意義。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對這份職業的熱愛愈發深厚,一干就是30多年。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甘孜州藏醫院(藏醫研究所)黨委書記江吉村。(受訪者供圖)
從醫這些年,也有不少更好的工作機會擺在江吉村面前,有的大學還邀請他擔任藏醫學教師。這些機會都被他一一拒絕了。
“我是真心熱愛醫生這份職業。治病救人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是其他任何工作都無法替代的。”江吉村說,即便后來在醫院先后擔任院長、書記,他也從未離開過臨床一線,如今每周都會安排三個半天的門診時間,每次要接待四五十位就診患者。
多年來,江吉村見證了甘孜州藏醫診療條件和水平的提升。目前,甘孜州藏醫院擁有風濕病、脾胃病、腰椎病、心腦血管科4個國家藏醫重點專科,并且推動57種藏醫藥外治理療技術納入了四川省醫保目錄。
通過藏西醫結合、藏醫與現代醫學/技術相結合,藏醫藥的現代適應能力和診療水平進一步提升。江吉村介紹說,如今患者對藏醫的信任度很高,專程來甘孜州藏醫院尋醫問診的省外病人也在不斷增加。該院甚至開通了網上遠程問診服務,各地的患者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與對應科室的醫生直接交流。“這體現了人們對藏醫藥文化的認可,藏醫藥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架起了一座橋梁。”
藏醫藥歷史悠久,是中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乃至世界最為完整、最具影響力的傳統醫藥之一。江吉村看到,為推動藏醫藥傳承創新和可持續發展,西藏、青海、四川等地相繼開展藏醫藥省級地方標準制定工作。然而,地方標準注重地方流派的優勢,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并不被其他省份中醫藥、醫保部門認可,因此,制定統一的藏醫藥國家標準勢在必行。
“例如,因為沒有國家標準,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中國藏醫藥浴法’未能進入國家醫保支付范圍,除了西藏、青海、甘肅、云南和北京外,也沒有被納入各省醫保支付范圍,這給民眾就醫帶來了一定負擔。”他表示。
“藏醫藥的國際影響力在迅速上升,其國際標準尚屬空白。”今年全國兩會,江吉村建議由國家層級的標準化主管部門牽頭,圍繞藏藥材、藏藥飲片質量標準,藥材炮制規范、藏醫臨床診療規范、藏醫非藥物療法操作規范、藏醫病歷書寫規范等制定藏醫藥國家標準,“這有利于推動藏醫藥發展,為民眾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的藏醫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