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水井坊免費開放博物館讓“雙國保”“活起來”
2023-06-11 12:31:08 | 來源:實況網 | 編輯: |
2023-06-11 12:31:08 | 來源:實況網 | 編輯: |
6月10日,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之際,水井坊博物館作為成都知名的打卡地點之一,免費向公眾開放,向大眾展示600年不間斷釀造的“活文物”,并通過實際生產釀酒過程“活態”展示“水井坊酒傳統釀造技藝”。水井坊通過這種原貌展示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展示非遺釀藝的方式,賦予了文化遺產新的生命,讓“雙國保”“活起來”。
水井坊是中國白酒行業少有的“雙國保”擁有者,“雙國保”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水井街酒坊遺址(現水井坊博物館),以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水井坊酒傳統釀造技藝。近年來,水井坊一直致力于傳承與創新“雙國保”,助力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發展。
600年不間斷釀造的“中國白酒第一坊”
1998年8月,水井街酒坊遺址在偶然中被釀酒工人發現。1999年,水井街酒坊遺址全面考古發掘。因為是國內首例對古代酒坊遺址進行全面揭露的專題性考古發掘工作,水井街酒坊遺址被認為堪稱中國白酒的一部無字史書。水井街酒坊遺址因此成為首項榮獲“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1999年度)表彰的中國傳統工業遺產類型遺址,以及首個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酒坊遺址(2001年),還被國家文物局先后三次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在重重光環之下,水井街酒坊遺址被譽為“中國白酒第一坊”。
水井坊博物館系統性原址原貌地保存了600年歷史的水井街酒坊遺址,是將實際生產過程和展示陳列完美融為一體的“活”的博物館。6月10日,水井坊博物館免費向公眾開放。參觀者可以零距離體驗這一600年不間斷釀造的“活文物”。
在水井坊博物館,水井坊通過真實的釀造過程、古窖及釀酒全流程文物展示、詳實的資料介紹等手段,把600年白酒釀造史濃縮為一幅永恒的畫卷。博物館參觀者可以非常真切地體驗到中國傳統白酒釀造工藝的全過程,感受到中國傳統酒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值得注意的是,水井坊一直堅持傳承與創新并重。水井坊博物館古窖池中含有的“一號菌群”是水井坊獨有的有益釀酒微生物寶庫,是企業產品獨特風味和產品品質的根基。水井坊攜手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對“一號菌群”進行深入科研,將最新的科研成果運用到釀造之中,持續提升產品品質,推動產品升級創新。通過科研賦能,水井坊與時俱進地創新性保護著水井坊博物館這一“活文物”。大眾在參觀水井坊博物館過程中,也可以深入了解到一號菌群的“密碼”。
系統化、可持續地保護傳承非遺釀藝
“水井坊酒傳統釀造技藝”始于元末明初,傳承至今 600 余年已歷九代,形成了有序、完整、可靠的傳承人譜系。2008 年 6 月,“水井坊酒傳統釀造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為了更好地傳承“水井坊酒傳統釀造技藝”,水井坊成立了專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公室,制定清晰長遠的非遺技藝保護與傳承戰略,通過加大保護激勵、完善傳承人譜系建設、做好傳承人的保護和服務工作、加強歷史文獻信息收集整理等舉措,多維度保障非遺技藝長期、健康、合理、有序、有效的發展。
水井坊還持續對傳統釀酒工藝密切相關的水井坊酒窖、窖泥、釀酒功能微生物等開展科研活動,在保留“水井坊酒傳統釀造技藝”精華的基礎上改善釀造技藝,以科研賦能工藝創新。例如水井坊新一代典藏,就通過“雙重蒸餾、以老帶新、半壇儲存”等工藝創新,釀酒了“陳、香、圓、潤”的品質,得到了白酒行業專家們的認可。
水井坊這種既注重系統化傳承非遺釀藝,又利用現代科技持續推進工藝創新的保護策略實現了傳承與創新并重。值得注意的是,這種保護策略不僅有利于“水井坊酒傳統釀造技藝”的保護,也與本年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加強非遺系統性保護 促進可持續發展”的主題較為契合。
6月10日,大眾在水井坊博物館免費參觀過程可近距離觀看“水井坊酒傳統釀造技藝”的釀造過程。水井坊非遺班組將通過真實的生產場景再現這一有著600年歷史的非遺技藝。參觀者可真切感受非遺文化,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作為國內知名的白酒企業,水井坊通過傳承和創新,讓“雙國保”成為了“600年活著的傳承”。在傳承與創新中,水井坊成功地將“雙國保”轉化成了品牌力、產品力,也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貢獻了一份“水井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