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丨冰雪經濟等成為新藍海 如何打開消費新空間?
消費一頭連著千行百業,一頭連著千家萬戶,是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2025年經濟工作的9項重點任務中,就把消費放在首要位置,會議指出,要“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擴大服務消費,促進文化旅游業發展。積極發展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發經濟”。
在上海靜安的一個商場里,一家韓國家常料理店門口,午餐時間就已經有很多人在排隊等位。這個韓國料理店剛剛開業不久,這家店也是這個品牌在中國上海開的首店。
這家源自韓國的餐飲品牌之前在杭州小有名氣,而這次因為是在上海開了首店,短時間內社交平臺上得到大量推薦,吸引了不少消費者前來打卡。品牌創始人告訴記者,這樣的“首店”效應讓他們短時間內就收獲了自然的流量和可觀的營業額,超出預期的流量和營業額讓他已經有了進一步在中國繼續開店的計劃。
這樣的“首店”效應是上海發展首發經濟、提振消費的縮影。近年來,大眾對于消費品質要求愈來愈高,一些新品牌落地不理想,老品牌需要煥發新活力,上海通過引導消費者探第一家店、逛第一次展、看第一場秀,沖著“首發”來嘗鮮,來激活新業態、新模式、新服務、新技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布置2025年重點任務時也對“積極發展首發經濟”提出明確要求。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市場流通與消費研究室主任 依紹華:消費是整個經濟運行體系的總牽引,首發經濟一開始是從首店經濟來的,它對一個城市、一個區域、一個商業街區來講,是集聚度、影響力、注意力的綜合體現。由一個品牌商品或者門店聚集成上下游產業鏈進行聚合,聚合的過程中能夠吸引消費者的注意,集聚消費能力,在集聚消費能力的時候,就會帶動相關的消費資源,比如食、住、行、游、購、娛,給所在地區城市經濟帶來活力。
為了打造首發經濟,2018年,上海就先后推進7個區建設首發地示范區。隨后,這樣的首發經濟不僅吸引了大批的國內國際品牌首店落戶,還提升了老牌商場的客流量。2024年5月,上海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上海市首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將持續打響“首發上海”品牌,對在“首發上海”活動期間開設的亞洲及以上級別首店、舉辦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市場引領性的活動等分別予以100萬元到120萬元不等的一次性獎勵。
2024年1至11月,上海全市新增首店1173家,包括6家全球首店、7家亞洲首店和178家中國(內地)首店。2025年,上海還將繼續把已經發布的“首發上海”品牌的支持政策不斷落實下去,還將引導企業不斷積極創新,圍繞首發經濟全方位提振消費。
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副主任 劉敏:我們把首發經濟放在首要任務,同時發動各個區結合全球新品首發地集聚區的建設,陸續出臺有針對性的支持政策。下一步,我們從基礎抓起,發揮好上海首發經濟2.0版的支持政策,廣泛調動社會各方的積極性,通過市場主體來創造更多的創新產品,推出更多的新業態、新模式。
無論是首店、首展還是首發新品,都是為了不斷激發消費活力。除了上海,北京2024年上半年新增首店485家,廣州2024年前三季度引入品牌首店260家。2025年,進一步打造首發經濟也是很多城市提振消費的路徑。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吳薩:能夠形成首發經濟的集聚。不同的城市能夠因地制宜,按照自己的特色去做自己的垂類、品牌或者是門店或者是路徑,走出一條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各美其美的首發經濟之路。
除了發展首發經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指出,要擴大內需,還要積極發展冰雪經濟。近年來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消費需求不斷升級,消費市場出現了不少新變化、新趨勢。比如冰雪消費就是一個明顯的消費新風尚。入冬后,隨著全國各大雪場陸續“開板”,冰雪消費持續升溫。一些地方正在想方設法把“冷資源”變成“熱經濟”“熱產業”。
在寧夏銀川市西夏區的賀蘭山腳下,一座剛建成不久的冰雪大世界正式對游客開放。雪地越野車、滑冰、雪地香蕉船、雪地足球賽等多項冰雪體驗活動,吸引著眾多市民參與。
“冷資源”怎么才能“熱”起來?寧夏北部有賀蘭山,南部有六盤山,冬季溫度保持在零下10攝氏度左右,每年有4個月的冰雪期,開展冰雪運動在氣候上有著先天的優勢,但是如何充分利用“冷資源”是當地一直致力解決的問題。當地依托采砂坑天然的落差建設了一個滑雪U型池,通過舉辦U型池單板表演賽等活動,進一步激發大眾對冰雪運動的熱愛和參與度,同時也為運動員和滑雪愛好者提供專業的訓練和比賽場地。
為了豐富冰雪消費體驗,當地還設置了與極地企鵝、雪狐現場互動、欣賞煙花秀、冰雪大舞臺派對、品嘗美食等周邊項目。面對不斷提升的消費需求,就要不斷優化冰雪產品供給,當地還把冰雪和旅游融合,通過設計旅游線路,開通定制公交專線,統籌冰雪相關的景區、酒莊、民宿、商圈一體發展。
眼下,這個冰雪季,寧夏還將聯合相關部門,通過商文旅體深度融合的模式,將冰雪運動會、冰雪嘉年華、冰雪旅游體驗等多種內容有機結合,計劃組織開展37場豐富多彩的冰雪賽事,預計參與冰雪運動的人數將突破100萬人次,所有冰雪運動場所經營收入將超過4000萬元。
提振內需,拉動消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闡明,要積極發展銀發經濟。目前,我國銀發經濟規模在7萬億元左右,到2050年將達到49.9萬億元,銀發經濟是一片新藍海。
浙江麗水云和縣的老年益智木玩研學基地,是云和縣老年研學旅游線路的點位之一。來自當地的20名老年朋友正在體驗技巧球等木玩游戲項目,這些游戲看似簡單,但在玩的過程中能充分調動老年人身體協調性、動手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云和是中國木制玩具城,這些老年益智玩具都是云和本地企業生產的。隨著養老市場的擴大,大眾對養老的多元化、專業化、年齡化的要求越來越高,發展銀發經濟成為提振消費的一個重要推動力。近年來云和縣著眼“銀發”市場,關注“銀發族”需求,專門針對老年人打造、研發創新產品,并把產品與老年研學旅游深度融合。據統計,云和縣老年木玩產品年銷售額已突破2000萬元。
為吸引更多老年人來云和研學,如今,云和縣剛剛又全面升級了三條老年研學線路,并設置了技巧球、七巧板、智力闖關等互動交流性研學游戲,讓老年人在沉浸式體驗中學習知識。同時融入高鐵直通車、城市微巴等便捷交通網,并出臺老年專享優惠政策,實現了吃、住、研、學、游全方位提升。今年,當地還將繼續完善老年研學康養等設施,進一步挖掘銀發經濟消費的新增長點。
浙江云和縣石塘鎮副鎮長 鐘麗麗:我們成功向上爭取資金6500萬元,繼續完善康養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高標準的集居住、醫療、休閑為一體的康養基地,深入挖掘中醫養生瑰寶,配備健康智能監測設備,24小時守護老年群體健康。同時,開展多彩農業體驗項目,讓老年人體驗耕種、采摘等流程,感受田園生活的質樸,讓康養路線更加豐富多彩。
2025年開年,隨著各種多樣化需求牽引著供給側的不斷提升,一個超大規模市場的活力正持續迸發。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焦點訪談丨冰雪經濟等成為新藍海 如何...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面對當前經濟運... -
截至2024年11月底 全國港口集裝箱鐵水...
加快多式聯運發展是加快推進統一開放交通運輸市場建設的重要舉措,... -
商務部:初步認定原產于印度的進口氯氰...
中新網1月7日電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商務部7日公布原產于印度的進口... -
賦能工業變革,機器人有哪些“大魔力”?
中新網鄭州1月7日電 (韓章云 范曉恒)裝上眼睛的免示教焊接機器人... -
(鄉村行·看振興)江西彭澤:工廠化養...
中新網江西彭澤1月7日電 (巫發陽 陳凡)冬日彭城,陽光明媚。近日... -
上海:推進“1+N+X”綠色金融組織體系建設
中新網上海1月7日電 (高志苗)7日,記者從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海...
- 焦點訪談丨冰雪經濟等成為新藍海 如何打開2025-01-07
- 截至2024年11月底 全國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2025-01-07
- 商務部:初步認定原產于印度的進口氯氰菊酯2025-01-07
- 賦能工業變革,機器人有哪些“大魔力”?2025-01-07
- (鄉村行·看振興)江西彭澤:工廠化養殖助2025-01-07
- 上海:推進“1+N+X”綠色金融組織體系建設2025-01-07
- 中國最大灘涂光儲電站在山東萊州投產2025-01-07
- 中國國家發改委:開展市場準入壁壘清理整治2025-01-07
- 第六屆工業互聯網大賽收官2025-01-07
- 海南推出農機券政策 財政補貼助力農業機械2025-01-07
- 河南進境郵件實現“一站式”辦理2025-01-07
- 2024年前11個月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減稅近2025-01-07
- 浙江:2027年山區海島縣減至20個以下2025-01-07
- 魯大師2024牛角尖頒獎盛典圓滿落幕2025-01-07
- 2024年重慶中車在墨西哥推進多個軌道交通項2025-01-07
- 國家發改委:將結合實際對《指引》的內容進2025-01-07
- 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 國家發改委詳解“五統2025-01-07
- 剎住“狂飆”的電動自行車2025-01-07
- 什么是商業保險年金?如何挑選?解答來了2025-01-07
- “家校社”迎來青少年體質健康“開卷考”2025-01-02
- 游戲“防沉迷” 教育還能做什么2025-01-02
- 報告:中國素養教育市場需求強勁 五年后規2025-01-02
- 閱覽室搶手!九成多受訪者有在圖書館“充電2025-01-02
- 要“新”也要“高端” 職業教育如何育能工2025-01-02
- 專家:高等教育必須大力推進教育綜合改革2025-01-02
- 以計算機賦能新時代財經發展 上海財經大學2025-01-02
- 是賦能還是扼殺學生創造力?“全球最嚴AI新2025-01-02
- 中山大學推出八大措施發展“新文科”2025-01-02
- 夜校“充電”成新潮流 今年江西4.2萬余青2025-01-02
- 全國高校首個人工智能藝術學院成立2025-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