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假之后患上“節后綜合征” 你中招了嗎?
今天是正月初四,春節假期剛剛過半。不過有些人已經開始焦慮,說自己患上了“節后綜合征”。什么是“節后綜合征”?又該怎樣正確面對“節后綜合征”?今天的朝“問”健康,我們就一起跟隨專家來學一學。
什么是“節后綜合征”?Play Video視頻:朝“問”健康·健康幫你問 什么是“節后綜合征”來源:央視網
北京安貞醫院睡眠醫學中心主任醫師 謝江:很多人長假以后就會出現失眠、疲乏無力、精力不集中、情緒不太好,甚至有的人有心慌胸悶這種感覺,從而很嚴重地影響了工作和生活,這個就是節后綜合征。
哪些因素會導致“節后綜合征”?
專家提示,如果您出現下面幾種表現,就需要引起注意了。
一、睡眠紊亂。假期期間,身體缺乏充足的休息,人體生物鐘被打亂,睡眠紊亂就會找上門。
二、手機沉溺。假期長時間刷手機,不僅會過度依賴手機,還會因長期低頭或久坐,引發頭疼、頸痛、腰背痛等不適。
三、疲勞焦慮。節后可能會出現抑郁、煩悶等心理問題,還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緊張、疲乏無力等情況。
四、腸胃紊亂。假日里大吃大喝過后,有人可能會出現胃負擔重、消化不良,導致腹脹、腹痛、惡心、腹瀉等。
“節后綜合征”該如何調整
專家表示,假期即將結束時,“終點效應”容易引發人們內心的遺憾。從醫學角度來講,節后綜合征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病癥。
我們該如何調整,讓自己元氣滿滿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假期即將結束,睡眠生物鐘怎么調?
北京安貞醫院睡眠醫學中心主任醫師 謝江:在節日的后半段,你知道自己要開始工作了,就要有意識地去限制睡眠,不要讓睡眠過長,會出現“星期一綜合征”,就是上班的前夜睡不著,到工作那一天就非常疲勞那種狀態。
節后上班不在狀態,應該怎么辦?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臨床心理病區主任劉競:在工作的時候難免可能會出現一些心煩意亂,或者覺得注意力不夠專注,記憶力也下降,工作效率下降的這樣一個狀態。那么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放松、正念冥想、聞香,還有其他的一些運動,來調整我們的狀態。
合理安排作息 避免假日“心臟綜合征”
假期期間,飲食的不規律和作息的顛倒等問題,除了會容易讓您患上“節后綜合征”,還有可能會加重心血管的負擔。因此,假期休息還要警惕另一種綜合征——心臟綜合征。
“心臟綜合征”有什么表現?怎么改善?
專家提示,假日“心臟綜合征”有多種多樣的表現,可能出現心慌,出現胸悶、憋氣,大部分人是由于疲勞和生活節奏改變引起的。
北京安貞醫院冠心病中心副主任 吳小凡:可能通過改善生活的方式,比如改善睡眠,吃的更加清淡一些,少飲酒不酗酒,可能這些癥狀就會在短期內消失。
有心臟疾病的人,如何避免患上“心臟綜合征”?
專家提示,對于患有心臟疾病的人,要合理安排作息,避免加重心血管疾病發作的概率。
北京安貞醫院冠心病中心副主任 吳小凡:假如已經有了心臟疾病,比如說有冠心病,有房顫、有心力衰竭,那么可能一個小小的行為,比如說熬夜,就會使得這些疾病變得更加的嚴重,這個時候一定要警惕。首先要像平時一樣規律的服藥。第二個也看一看,通過改善不良習慣,這些癥狀能不能緩解?如果還是不能緩解,以前有心臟病史的突然發現癥狀加重,就要及時就醫。
如何幫孩子“收心” 這份指南請收好
對于成年人來說,緩解節后綜合征,恢復被打破的生活規律相對簡單,但是對于兒童青少年來說,由于心智發育還不成熟,加上假日使用電子產品時間增加,節后綜合征的情況相對也更明顯一些。下面來了解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緩解焦慮、沮喪情緒?
兒童青少年“節后綜合征”有哪些表現?
兒童青少年“節后綜合征”的表現主要有頭暈、頭痛、胸悶、氣短、惡心、嘔吐等癥狀,還有一些兒童青少年出現入睡困難、情緒低落。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 李瑛:這些癥狀一般都找不到明確的器質性因素,個體差異是比較大的,在這個群體當中,大部分孩子可能很快地去調整自我,但是會有一小部分的孩子可能會存在一些困難。
如何緩解兒童青少年“節后綜合征”?
醫生介紹,“節后綜合征”比較嚴重的孩子往往伴隨電子產品使用過多的情況。幫助這部分孩子調整情緒,很重要的一步是幫助他們縮短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 李瑛:在電子產品使用上來講,從心理角度的建議一般是叫替換策略,創造更有趣的時間,然后去占用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而不是強有力的管控。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還有一個比較常見的現象,爸爸媽媽玩手機的時間比孩子還要長,這時候很多小朋友就會說你們怎么也玩。其實這里是有一些小技巧,比如說可以創造一些親子時光,可以拿一個布袋把所有的成員的手機都收起來,然后這兩個小時都不碰電子產品,然后來創造一些面對面的互動,比如說玩游戲,做一些運動,一起有一些共同的家庭親子時光。這樣其實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有益。
專家還介紹,幫助孩子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一定要循序漸進,不要一刀切。在初期,家長可以尋找一些適合孩子觀看的紀錄片,陪伴他們一起觀看。經過三到五天的調整,大部分孩子都能消除“節后綜合征”的癥狀,適應規律生活。
醫生常說的“征”“癥”“證” 你能分辨嗎
剛才我們說了“節后綜合征”“心臟綜合征”,您發現沒有,這里我們用的是指征的“征”字,而不是病癥的“癥”字。在醫學上,經常會用到三種不同的字“征”“癥”和“證”,那到底該如何區分,哪種才是真正的病癥?來看專家怎么說?
北京安貞醫院冠心病中心副主任 吳小凡:首先說“征”的意思指的是征象表現,比如說胸悶、氣短、心慌,它是一種征象。疾病是癥的意思,比如說有的心慌或者說心跳忽快忽慢,可能是一種疾病叫房顫,但不是所有的都是這樣,也可能就是植物神經紊亂。所以在它僅僅是處在一個征象的時候或者一種表象時候,它只是叫作綜合征;但是如果它發展到疾病的狀態就叫綜合癥了,是一種病癥,這個是它的區別。還有一個“證”,意思就是有證據表明它是某種疾病。所以這三個字真的是也不可完全分開,既有聯系也有區別。